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在天安门,看中国七十周阅兵庆典。

今天我骄傲,我自豪,因为你五星红旗与太阳一起升起,照耀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之上和56个民族的心中,温暖至南海海底,珠目朗马峰峰尖。

成为14亿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文化象征。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你用先辈们的鲜血作为底色,染遍了祖国大好河山。在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大星星带领下。成北斗七星拱形状,带领全国人民。跨过了战争的蹂躏。踏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上。迈步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之上。奔向美好的未来。

在你以红色为底的鲜血里。流淌着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做财务工作的曾联松的心血。演绎着一段曲折而传奇的故事。

1946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征求启事。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从收到的3012幅图案中选出了38幅印发给全体代表讨论,复字第3号和复字第4号,获得高人气支持,粉丝比较多,但是,遭到了海外华侨。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对战争时期支持特多的华罗庚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黄色作为横线出现在国旗里,意味革命不彻底,国家不统一,有分裂的感觉。也为了区别与前政府的旗帜,所以才提出了反对意见,复字第32号投稿,引起了筹备组的注意,红色底,大红五角星里,虽有镰刀斧头的图案,大五角星周围有4个小五角星。许多人一致认为复字第32号设计,比之前挑出来的,寓意更加深刻而且美观。

9月25日晚,筹备组把这一情况向上级报告。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经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同意,最终形成了以红色为底,4个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得以确定,为了与前苏联国旗有区别,把原设计稿上的镰刀和斧头去掉,就成了现在五星红旗的这个样子。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式样出来后,就准备制作第1面五星红旗。

9月29日,永茂实业公司接到的一个政治任务,要求制作一面特大幅的国旗送到开国典礼筹备处。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一个叫宋树信的业务员身上。但是在第1步上,宋树信就遇到了麻烦。当时上级领导对这面国旗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红色旗面必须用红稠,黄色五角星必须用黄缎。他那天跑遍了北京王府井,东单和西单所有的布店,寻遍都没有结果,最后他赶到了大珊栏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

说明来意后,在仓库里寻找,当时灯光效果比较黑暗,只能用手电这里扒那里找,终于找到了,几批红绸和一大块黄缎。瑞蚨祥立即召集工人把这个红绸子拼起来,工人们加班加点缝制旗面,可是缝着到一半时,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黄锻子的宽幅,只有80公分宽,约二尺左右,无论怎么比量,做最大的五角星也不够,总是有一个角需要拼接。

宋树信只得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最终拼接方案得到同意,在大五角星的一个角上接了一个尖。不认真仔细观察是看不出其中奥妙的,就这样,历时一天一夜的,到9月30号下午1点,长460厘米,高338厘米的新中国第1面五星红旗,在众人的艰苦努力下得以顺利诞生。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毛主席亲手在10月1号下午3:00。冉冉在天安门升起了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照耀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也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经过荜蕗蓝缕,披荆斩棘,才有今天70周年国庆,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