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金田首义时,大多数人都是全家从军的。他们把变卖自己房屋田地得到的现金和打劫反动富豪所得财物全部交给公库掌管,大家的衣食杂用,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从这个被称之为“圣库”(又叫国库)的公共财务机关领取,其他一切军械军需也从圣库取给。这种公有共享制度,就是太平军长期实行的圣库制度,它是太平天国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一、圣库制的具体内容

太平天国辛开元年闰八月七日(1851年10月1日),天王通令全军各营兵将,

“各宜为公莫为私”,“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次年八月初十日,兵进长沙,天王再次下诏强调,“通军大小兵将,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带金宝,尽缴归圣库,倘再私藏私带,一经察出,斩首示众”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太平天国圣库图

后来,太平天国规定,太平军将士藏银不得超过5两,超过限额不交圣库者,按律治罪。定都天京后,朝内设立正、又正、副、又副总圣库四员,职同检点,总圣库协理二员,职同将军,分管天朝圣库,并节制各军设立的两名职同监军的典圣库官。

太平军官兵一律实行供给制,虽贵为王侯,均无常俸,粮食、油、盐及其他副食费皆有定制。官兵每人每天给米约合今日1.2斤左右,油、盐每人每天约4钱。军官每人每礼拜发礼拜钱即副食费100文,土兵50文。另外还有买菜钱,官兵一样标准。天王每天给肉10斤,以下依次递减,至总制每日半斤,战士不按天而按礼拜适当给以肉吃。战士的军装由圣库发给,军官可以用公款自行备制,在生活上,官兵基本上平等。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二、圣库制在太平天国前期的作用

太平军实行人无私财和公有均分的圣库制度,对太平军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个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部队的供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民阶级的小私有观念,加强了全体将士对革命大家庭的向心力,杜绝和减少了贪污与战争中的一些非法行为,为政治廉洁和军纪严明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太平军内部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和发扬斗争精神。同时,由于这一制度的实施,全军官兵衣食有了充足保障对许多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穷苦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因食而随”,踊跃投军,对太平军的迅速扩大发展产生了很好作用。

太平天国不仅在军中雷厉风行地推行了这一制度,而且还把它写进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把它推广运用于全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在乡官两司马住所设立一个国库,每年收成除食用和留足种子之外,其余全部归国库。每家所有婚姻弥月喜事俱由国库开支。

“天下皆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但是,除天京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加以推广实行,太平天国晚期,人无私财的原则逐渐被破坏,在高级将领和诸王中,出现严重的贪污受贿不法行为,各挟私产。洪仁玕说,“章王林绍璋内外阴结而务财用私设”,“不肯将国库以固根本”。林绍璋尚且如此,何况他人。战争中,除所得米、牛、羊、猪、鸡等食物归公外,其他银钱衣服都可以不再交公,各自收藏。这样,圣库制度及其供给制也就随之发生演变。

三、典衙制及其机构的实质

太平军创立之初,即在各军陆续设置各种典官,负责一军的行政管理、后勤给养及军需生产。其中,经办军需生产和收发的,有典旗帜、典炮、典铅码、典红粉(火药)、典硝各2人,典铁匠、典木匠、典绳索各1人;主管后勤供应的有典圣库、典圣粮、典买办、典油盐各2人;负责医药卫生、救护伤病员的有掌医(外科)、内医(内科)、拯危急(战地急救)、功臣(主管医药)、理能(主司后方医院能人馆)各1人。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这些典官,包括主管全军册籍、刑狱、巡查和文书事务的五种典官,均职同监军,直属总制,不属军帅。定都天京后,又仿照军中典官制度在朝内相继设置了各种典官及其典衙机关。典衙俗称百工衙,是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在天京开办的国营手工业机关。它的产品主要供应朝内和天京军民。有一部分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也供给天京之外的太平军。就官制而言,这些朝内典官,系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朝内官以外的中央政府职同杂职官,同时又统辖各军相对应的典官。因此,许多典衙机构,实际上是太平军的后勤保障机关。

四、粮秣军需供应的来源

太平天国始终处于激烈的战争环境,虽然相继开辟了一些根据地,但是,严格说来,仍然没有一个广阔而巩固的革命后方,太平军的粮秣及其他军需供应,主要通过战地和控制区就地筹粮、筹款、筹措军需物资来解决,其办法有“打先锋”“进贡”、征收税粮和采购等。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打先锋”是太平军依靠暴力手段,剥夺地主豪绅浮财,取得军饷的重要途径。太平军“以天下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每到一处,依靠富家佃户仆人作眼线,查明金钱粮食窖藏所在,然后派队四处“打先锋”,捉拿地主,抄没富家。“进贡”和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的“打先锋”不同,它是太平天国在克复某地之后和建立基层政权之前,动员当地群众捐献银钱、粮食等物支援太平军的种方式。进贡者主要是不拜上(不参加太平军)的人,既有当地人民群众,也有殷实绅士之家,一般只举行一次,纳贡者将贡物交进贡公所,并由太平天国圣库给予贡单收据。

在农村,一般以乡村为单位集体办理,故“进贡”乡村另发“令旗”,挂于村前。太平天国认为,进贡是“倾心归附”革命的实际表现,因此,进贡者都受到太平天国政府的保护。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公布过一个叫做《待百姓条例》的告示,宣布不要漕粮,但天下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籽粒,全归天父。每年大口食粮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不久,太平天国又正式公布了彻底废除私有财产、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但是,这个文件除有关乡官制度之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耕田奉尚”的财政制度,并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所实行的既不是《待百姓条例》,也不是《天朝田亩制度》,而是“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三年(1853年)冬,正军师东王杨秀清等鉴于革命迅速发展,太平军日益壮大,为了“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便在总结安徽、江西某些占领区行之有效的“计亩征粮”的经验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田赋政策,并经天王批准,在控制区普遍实行。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所谓“照旧”,就是按照清王朝的老办法,太平天国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地丁银和漕粮,并分上、下忙期限。乡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征收田赋。一般所收银米,解缴郡县政府设立的国库;也有直接向国库缴纳的。这种令“完粮以济军饷”,是太平军从它古领并建立了地方政权的地方获得粮秣供应的主要来源。此外,太平军粮秣给还通过采购方式获得。1861年,国际友人呤唎,曾越过清军封锁线,到扬州仙女庙帮助太平军购买粮食。

五、太平军武器装备的制度与来源

太平天国领导人早在酝酿起义的年代,就十分重视武器装备拜上帝会群众。当时,几位核心领导人分别在几个村子开炉打铁,借制造农具作掩护,加紧打造各式兵器。太平军正式组建之后,又在各军之中设置各种典官,分别管理枪炮、铅弹、硝磺、火药等军工生产,直接负责各军的武器弹药装备。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定都天京之后,又在朝内设立了有关军工生产的各种典衙机构,为全军提供武器弹药。太平军有其专门的军工生产机关和人员,有其独具特色的武器生产、储备、管理体制,这比起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说来,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太平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从敌人手中缴获大批武器来装备自己的。它使用的武器与清军相仿佛,不过,就装备水平而言,较清军远为逊色,甚至相当原始,主要兵器是刀、矛、长戟和枪炮。

太平天国后期,还装备了一些洋枪、洋炮,包括欧制滑膛枪、手枪、双铳枪、前膛旧式大炮、后膛新式开花大炮、法国式轻型六磅野战炮等。这些洋枪洋炮,ー部分是太平军在同外国侵略军战斗中缴获的,一部分则是通过一些同情支持太平天国革命的外国人从外国商人那里秘密购置的。也有少部分是太平军自己仿制的。英国友人呤唎曾为太平军购置洋枪洋炮装备作出过重要贡献。

圣库典衙粮秣武器装备制度:撑起太平天国的重要保障

六、结语:

太平天国钱粮军需供应除主要依靠实施圣库制度、典衙制度、赋税制度等来保障之外,还有一部分军需物资是乡官直接负责筹办的。《贼情汇纂》称:

“贼之科派不独钱米,如行军所需各物悉取给于乡官,偶需锹働千柄,或苇席千张,或划船百只,伪文一下,咄嗟立办”。

张德坚《太平天国》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附录,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诏旨》,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