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重視才解決”是病,得治


“領導重視才解決”是病,得治

近日,一位貴州省畢節市的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給貴州省省長留言求助,稱家裡一直是精準扶貧對象,自己是在讀研究生。2019年年中,鎮上讓補報大學的資助款項,經核實網友應該拿到兩年的教育資助金,但補報資金不知為何一直沒有發放,打電話也一直被“踢皮球”,一拖就拖到了今年3月。於是他在網絡向省長求助,拖了大半年的資助款,在網友留言兩天後終於有了回信。拖欠的助學款在兩天後也順利到手。

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事,人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估計就是“照章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嚴格執行相關規定,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這理所當然。但現實生活中,偏有一些公職人員,他們不是按照規矩、政策辦事,而是看領導幹部的眼色辦事,一個簡單的事情,領導幹部不過問、不重視,他們就一拖再拖,一拖就是大半年,而領導幹部一旦重視起來,問題馬上就迎刃而解,兩天就解決。

一件事該不該辦,評判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是否符合政策規定,符合規定的就該辦,認真辦;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就不該辦,即使領導幹部出面打招呼,也行不通,這才是工作的正確態度。

如果事事都要領導幹部重視才解決,不但可能增加領導幹部負擔,讓他們不堪重負,而且可能助長“動輒找領導”的不良社會風氣,這對社會的有效治理肯定是不利的。

為公眾辦事,最根本的是要“眼睛向下看”,把他們的疾苦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想一想,一個精準扶貧對象的學子,看似不多的助學款,對他們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晚一天到,就多影響他們生活一天,一拖大半年,這個農家貧困學子的生活當時是怎麼過來的?也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當地的辦事人員如果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還好意思“踢皮球”“打太極”嗎?

“領導重視才解決”是病,得治。本來簡簡單單的問題,非要等到領導重視才解決,這既暴露出極少數公職人員不敢擔當的作風病,也反映了極少數人兩眼向上、看領導幹部臉色辦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沉珂”。因此,必須強化監督執紀,對這些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公職人員從嚴問責,讓他們轉變作風,不再看人辦事。


來源:人民日報 2020-04-06 19:06: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