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湖南有一種簡易的娛樂工具——字牌,也叫“八十一號文件”、“跑鬍子”、“二七十”等,各地的叫法不一樣,但玩法基本差不多:就是將一到十的大、小寫兩組數字按照既定的規矩組合成七個小組,其中六個小組為三個數字一組,一個小組為兩個數字一組(必須是大、小寫相同的一對數字,類似於麻將中的“將”)。玩字牌的人數隨意,可以是四人組桌,也可以是三人或兩人組桌。字牌對場地也沒有講究,有桌有椅即可。

“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字牌的來歷

字牌遊戲在湖南很普及,男女老少基本都會玩,但對於字牌的來歷,卻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民間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陶淵明受桃花源百姓教授幼童算數之法的啟發,經過整理、昇華,最終發展成字牌

相傳陶淵明任武陵太守之時,曾經私訪桃花源,目睹了桃花源人用小紙片教授幼童識數字,做算術題:三四人席地而坐,一邊品茶,一邊教幼童用字牌學算術,寓教於娛樂之中。玩這種數字牌的四人中每局有一人負責數“息”(底牌),數“息”的人數好“息”之後可以自由活動,可以給牌局中人添茶加水,也可以觀摩一下對手打牌的手法。每局胡牌者,必須是自己從底牌中摸出一張自己需要的牌,或者別人從底牌中摸出而不要的牌才能胡牌(對手手中打出的牌不能胡)。胡牌後還要自己算“息”,“息”數不能低於約定的底數才算胡牌。

字牌遊戲既不抓人“放炮”,也不是把對手“將死”,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尊崇的“中庸之道”,以“和為貴”。陶淵明見此情景,覺得這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全民遊戲,於是將該遊戲加以整理,便變成了現在的字牌。

“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另一種說法是由國藩的湘軍從排兵佈陣的方式演變而來

相傳湘軍首領曾國藩擁兵之初,雖然飽讀兵書,但卻並無實戰經驗,湘軍雖勇卻未經訓練,所以屢戰屢敗。經過幾次戰敗之後,曾國藩閉門焚香,靜心思過,將所思所想,用10個大寫數字記錄下來。經過潛心研究,制定出一套適合湘軍的戰法,然後與幕僚們一同拆解,並照此練兵佈陣。幾次三番之後,果然出兵神奇,越戰越勇,從此湘軍威名遠播,所向披靡,為大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湘軍官兵將曾國藩的“十字”佈陣法用紙片寫下來,用於戰術推演,發現看似簡單的十個數,經過一番運籌帷幄,能夠演變出無窮陣法,簡潔中涵玄妙,平淡中藏殺機,這種奇特的數列組合遊戲使得智囊謀士們愛不釋手。最後成了湘軍將士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逐漸演變成了字牌。

“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第三種說法是由南宋時期農民起義軍首領楊么發明的

相傳南宋時期洞庭湖區農民起義首領楊么偏好算術又喜博弈,智勇雙全,人稱太子。因不滿朝廷腐敗,聚眾造反,在洞庭湖一帶組織窮苦漁民編練水師,與宋王朝分庭抗禮,雄霸一方。

洞庭湖水面遼闊,港汊縱橫。漁民多以水面為家,長年漂泊水上,知水性,識水情,聚散自如。楊么充分利用洞庭湖區的地理條件和漁民的生活習性,在軍事訓練時把漁民組織成兩船一對,三船一砍,四船一炮。並創造出與之相應的字牌,一邊教授漁民識字算術,一邊輔助軍事訓練。漁民在遊戲過程中或吃進,或碰出,或畏藏,或跑散。既識了字,學習了算術,又加強了軍事訓練。後來流行到岸上,進入官宦人家逐漸發展為現在這樣的字牌。

“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字牌遊戲中蘊含著的人生哲理

一、雙見不如一掐

字牌遊戲中,有一種牌型為“開跑”——手裡有一坎字,底牌中抓出一張相同的字,即可開跑,類似於麻將牌中的開杆,麻將開杆需要補牌之後再打牌出去,字牌開跑無須補字,直接打字出去,由此,開跑者手裡就有機會形成兩個對,或者單吊聽牌。兩個對牌型叫“雙見”,理論上有12個字可以胡牌,胡牌幾率很大,因此,這種牌型聽牌是玩牌者最希望出現的。字牌中的另一種牌型叫胡“掐張”,聽牌於頭尾兩字,抓到中間“掐張”即可胡牌。這種牌型理論上只有4張字可以胡牌,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這種牌型聽牌的。

但在玩牌實戰中,往往胡“掐張”比“雙見”的幾率更大,原因是“雙見”的字極有可能在對家手中也是成對的,所以底牌中要麼就是根本沒有,要麼就是有好幾張,主要還是要根據牌桌上的“棄張”情況來分析決定。而“掐張”一般都是冷門的牌(牌局中叫“臭張”),若“掐張”頭尾斷張,那麼“掐張”在底牌中的幾率就會很大。所以,才有“雙見不如一掐”的說法。

人生中也是如此。越是熱門的人和事,追逐的人越多,成功的幾率反而越小。比如股票、房地產、電商、網約車等,曾幾何時,不管有沒有實力,也不管是否跨行,人們一窩蜂地追逐這些熱門行業,結果一大批企業和個人,用自己的血汗錢成就了極少數的“行業精英”,自己卻當了冤大頭,被搞得灰頭土臉,倒閉的倒閉,跳樓的跳樓。而一些看似冷門的人和事,雖不能左右逢源,但卻和字牌中的“掐張”一樣,只要能夠找準目標,在夾縫中求生存,卻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二、牌從門前過,不如摸一個

牌局中,上家常常會打出一些可以改變自己整個牌路的字,尤其是在自己聽牌以後,一連幾圈,都摸不到胡牌的那個字,此時上家打出的字,正好是自己胡牌的那個字,如果吃進,則能完全改變自己的牌路,重新聽牌,如果受不住這種絕處逢生的誘惑,將這張牌吃進,那麼會有三種結果:第一,錯過一次自摸的機會,有可能底牌上的這張牌就是自己胡牌的那張;第二,重新聽牌後,整個一手牌給徹底廢了,底牌上壓根就沒有重新聽牌後的那張字,因為牌局越往後,底牌上的牌越少,幾率越小;第三,上家打出來的或許是個陷阱,他打給你的字就是他要胡的字,自己如果吃進,就會錯過一次摸底牌,而下家摸出來只能由上家胡牌。所以,打字牌不要隨便吃進,除非是非吃不可的“掐張”、“半掛張”(同一數字的大小寫兩張牌)和吃進可以聽牌的字。這就是“牌從門前過不如摸一個”的原因所在。

人活在世上,會面對許多機遇和挫折。有些人在挫折面前沒有勇氣和毅力,幾次挫折之後,就喪失了耐心,心猿意馬,一心想著如何“跳槽”或者改弦易轍,這個時候,如果有人給他一點希望,他們就會果斷吃進,從而改變自己的整個人生格局。而事實上,真正的成功者,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下,都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忘初心,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鍥而不捨地奮鬥,最終走向成功。

三、打牌問裡手,先打么和九

字牌是從一到十的十個漢字數字,按說么和十都屬於“頂張”,組牌的幾率都是一樣的,為什麼要先打么和九而不是么和十呢?因為十字在字牌中可以組成“二七十”,大字組算六胡“息”,小字組算三胡“息”,而“息”是字牌中胡牌必須滿足的條件,一手牌中,哪怕你抓的是“天胡”(抓完字就胡牌,無須進張),如果沒有“息”,也是枉然。所以,十字在字牌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打出去的。和麻將一樣,字牌中的么和九都屬於“頂張”,組牌的靈活性比中間牌小很多,最容易被捨棄。

“八十一號文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為人處世也是如此。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不走極端,不唱高調。孔子有句名言,叫“過猶不及”。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做過頭了,等於沒做到,弄不好還會更糟糕。比如做人,單有善良、質樸、真誠、坦率的秉性還不行,如果一點修養都沒有,這個人就會粗鄙、粗俗、粗魯。反之,如果太講修飾,過於文雅,便難免裝腔作勢,顯得虛偽。所以做人做事應當不缺位、不越位、不過頭、不掉隊,凡事恰到好處即可,走兩極分化的道路必將被社會所遺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