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唐武宗李瀍在位期间政治建树颇多,但是他只在位六年半就驾崩了,原因又出在仙丹上。

唐朝皇室姓李,但当初并非第一流的士族名门,李渊李世民父子得国称帝之后重修家谱,篡改捏造了很多关于祖先的历史。在家谱中,他们遵奉老子为先祖,几乎将前朝李姓名人都纳入其中。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物,平生事迹颇有些神话色彩,但道家属于哲学流派,并非宗教团体。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当时为了让这个宗教的神秘主义色彩更浓厚一些,渊源更久远一些,故意将道教与道家混为一谈,并奉老子为师祖。道教里有炼丹修仙求长生的主张,这一条非常切合许多人的心理,特别受欢迎。李唐皇室假戏真做,真的把老子当作先祖,又把道教奉为国教,许多皇帝都求仙炼丹,以求长生。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武宗在藩邸时就很迷信道教,登基之后又听从道士赵归真的建议,掀起了灭佛运动,赵归真就是武宗在修道之事上的师父。赵归真在敬宗朝时就曾出入宫廷,行径并不光彩,李德裕曾建议武宗将他送出宫去,不要留在身边,但是武宗没有采纳。

赵归真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给武宗炼丹。炼丹要用到许多重金属,服用这种东西当然是非常有害的,但是古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依然对仙丹寄望很高。武宗经常服用赵归真所炼的丹,天长日久就有了中毒的迹象,当时王才人非常担忧,但却劝不醒武宗,她经常对左右的人说:“陛下天天服用丹药以求不死,但我见他皮肤的光泽越来越黯淡,身体越来越不好,非常担心啊。”有一次武宗对她说:“我自己感觉现在有些气息奄奄之态,可能我要死了,现在就要和你道别。”王才人大惊说:“陛下这么年轻,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呢?”武宗说:“我虽然宠爱你,但是你一直没有子嗣,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假如真如我所言,你将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王才人说:“陛下若走,我当殉节。”武宗沉默不语。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会昌六年,武宗李瀍改名李炎,数日后服了丹药忽然病倒,病情非常严重,很快就要死了。王才人本是邯郸舞伎,自幼无父母,也无子嗣,此时知道武宗将死,遂将自己的财物全部散给身边侍奉的宫人。不久武宗驾崩,王才人在病榻前亲眼得见,遂在殿内自缢身亡。武宗死时年仅三十二岁,实在是非常可惜。

武宗有五子七女,此时都没有成年,他生前也没有立太子,因此他驾崩之后出现了继承人空缺的局面。按常理,武宗有五个儿子,虽然都没有成年,但应该立长子李峻为帝,宰相李德裕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这时候忽然有人横生枝节,闹出事情来,致使事情立刻向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方向发展了。

当时神策军中尉马元贽手握重兵,忽然发难,率兵拥立了武宗的叔叔李怡,李怡登基后改名李忱,是为宣宗。宣宗一上位,顿时许多人都悲剧了。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宣宗一向与李德裕不睦,况且李德裕之前主张立李峻,因此宣宗登基次日,李德裕就扫地出门,外放荆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武宗时代权倾朝野,继任的皇帝一日之内就让他走人,顿时朝野震动,一直受打压的牛党势力立刻卷土重来。李德裕前脚刚走,牛党的人立刻罗列他为政时期的各种过错,致使李德裕连续贬官。不久,李德裕受那位写《悯农》诗的李绅的案子牵连,又被贬到广东潮州。他刚到潮州,又被贬往海口。李德裕到海口之后就病死了,终年六十三岁。李德裕垮台时,整个李党都悲剧了。

还有一个倒霉蛋就是道士赵归真。因为武宗是服用了他所炼制的仙丹而死的,所以宣宗抓住赵归真一顿暴打,直接杖毙了。不过赵归真死后,依然有许多这样的妖道到处招摇撞骗,即便在当代都不乏后继之人。

后宫里也有一个得瑟了几十年的人物在宣宗上位之后倒霉得想自尽都不可得,这位就是宪宗时代的最有势力的贵妃郭氏。她是郭子仪的孙女,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郭氏的事情在前面宪宗的篇章里曾说过一下。她是宪宗的原配发妻,但其实比宪宗还要长一辈,因为如果细排家谱,她是宪宗父亲顺宗李诵的表妹。郭氏家族显赫,性格刚强,起初与宪宗关系还不错,但是宪宗做了皇帝之后却不肯封她为皇后,只封为贵妃。不过宪宗也没有立别人为皇后,因此她依然是实质上的后宫之主。

郭氏生子李宥,后来改名李恒,就是穆宗了。不过穆宗是个荒唐人,宪宗不喜欢他,一直不肯立他为太子,但是宪宗的长子李宁在成为太子之后忽然死了,很可能是被郭氏一党给除掉的,宪宗考虑到郭氏一族势力强大,不得已立了李宥为太子。

宪宗在位时,镇海节度使李锜反叛,宪宗平定叛乱后,让人将李锜的家眷全部押往京城,在李锜的姬妾里有一位杜秋娘受宪宗宠爱,成为秋妃,不过杜秋娘无子嗣,晚年结局不太好。当时除了杜秋娘之外,还有一名李锜的姬妾郑氏也受到了宪宗的临幸。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郑氏和杜秋娘是镇江老乡,她当初被李锜纳妾也是一场意外风波。郑氏年少时遇到个江湖相士,大概是为了在郑家多骗点赏银,信口胡吹,说郑氏面相奇特,将来必定要生个天子。李锜反叛时生怕自己不成功,听说郑氏将来要生天子,就把她强抢来纳为姬妾,希望郑氏能为他的战局提供好运气,结果李锜很快就败亡了,而郑氏被押送入京,入掖庭为奴,后来被调去给郭贵妃做宫女。

郭贵妃善妒,最恨宪宗宠幸其他女人,但她又管不了宪宗这方面的事情,经常在宫里抓狂。秋妃得宠后,她很生气,但是宪宗让秋妃独居别宫,郭贵妃见不着她。郭氏狂怒,得知郑氏与杜秋娘既是老乡,又同是李锜的旧姬妾,于是迁怒郑氏,经常无故毒打,虐待郑氏。郑氏本来都一心求死了,但是偶然被宪宗临幸,竟然怀孕,按照宫中的制度,她成了宪宗的低等嫔妃,不久生下一子,取名李怡。李怡虽然是宪宗的儿子,但他出生得晚,比他大哥穆宗的儿子们还要年幼,他比文宗还要小一岁。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李怡出生不久,宪宗去世,郭贵妃的儿子穆宗登基,李怡被封为光王,虽然身份贵重,但并无任何权力。不过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京城有一套国家分配的房子,郑氏也得以和他同住。这母子二人在京中并无势力,根基也浅,平常谁都不敢得罪,李怡也没什么正经差事,在外也不敢和人经常闲聊,就老是回家和母亲聊天,郑氏也没啥好聊的,说来说去无非是她被郭贵妃虐待的那些往事,李怡听得多了,对郭氏恨之入骨,然而却拿她无可奈何。

郭氏虽然没有做过皇后,但穆宗封她为皇太后,在宫里还是很风光的。不久穆宗驾崩,敬宗、文宗、武宗走马灯似的换人,但是不管怎么换,这些人都是她的孙子,她在宫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仇士良发动甘露之变杀得京城血流成河,也没敢动这位太皇太后的一根汗毛。但是没想到武宗死后,郑氏的儿子李怡居然上位做了宣宗,这一下郭老太太一辈子的风光算是走到了头。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李怡在没有做皇帝之前非常注意韬光养晦,平时无论跟谁在一起,都不说话,生怕言多有失。由于郑氏与郭氏不睦,所以敬宗、文宗、武宗三代帝王对李怡都不太尊重,他们公然称呼他为“哑巴光叔”,特别是武宗,还经常在盛大的宴会上强逼他说话,他说不出来时,众人就一起嘲笑他以此为乐,而李怡每次都是故意装傻装憨,任凭大家取笑也不敢发怒。

李怡这么隐忍,朝臣们也很轻视他,觉得他可能是脑子不好使,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呆子,谣传他脑子有病,天生就傻,结果这种传言把神策军中尉马元贽给坑了。

马元贽觉得李怡是个傻子,真是绝佳的皇帝人选,于是发动宫变,拥立李怡为帝,实际上是想搞个傀儡皇帝,自己好从中弄手脚,没想到李怡心眼多得很,这回真是大家都被他给骗了。

李怡上位之后,立刻让生母郑氏与郭氏平起平坐,并经常有意报复郭氏,处处给她难堪,郭氏要强了一辈子,这都快进棺材的人了,居然经常被宣宗母子羞辱,简直痛不欲生。

历经五朝的郭氏: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复仇

宣宗大中二年六月初一,郭老太太实在想不开,爬到勤政楼上玩跳楼秀,又哭又骂,要宣宗亲自来赔罪才肯下来,结果宣宗根本不理会。郭老太太跳楼秀失败,在左右侍从的护卫下又回宫了,但是当晚宣宗派人到兴庆宫把她给弄死了,对外报了一个病亡。

郭氏死后,太常寺议定谥号为懿安皇后,与宪宗合葬。宣宗很不高兴,派人去骂太常寺的主官王暤(hào),王暤不服,抗辩说:“郭氏本是宪宗在东宫时的原配,经历五朝都是天下母后,这事有什么疑问呢?你们无理取闹,我就是不改!”宣宗大怒,将王暤贬为县令,并且就是强行不让郭氏做皇后,也不许她和宪宗合葬。这事直到很多年后懿宗朝时,王暤回朝,才反复重申,让郭氏的灵位得以入宗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