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月初的時候,我們曾經分享過一條新聞:美國的科學狂人休斯自制火箭飛上天,想要看看地球到底是不是圓的,結果因為故障而墜亡。

實際上,休斯絕對不是第一個想要親眼看到完整的地球而墜亡的人。說到自制火箭上天,還要追溯到號稱“世界航天第一人”的萬戶。這位老哥原名陶成道,出生於元末明初,據說曾經隨朱元璋打過江山,受封賞為萬戶,所以後人多稱之為萬戶。

1390年的時候,為了上天看一看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他坐在一把特製的椅子上,在椅子上綁了47支火箭(火藥做的,類似於現在的竄天猴),手持兩隻風箏,想要藉此飛上天。很顯然,他只想到了上去,沒想到怎麼下來,最終以摔死告終,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展開航天事業也是第一個遭遇航天事故的人——是個英雄。

直到上世紀40年代,人類才通過火箭攜帶的相機,拍攝到了地球的圖片。雖然不是完整的地球,但至少讓我們能夠有了新的視野去看看自己的家園。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不過,這張照片說到底,還是航天器拍攝的,而不是人類親眼見證的。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們終於可以送宇航員升空,親眼看看這一顆蔚藍的星球。這些宇航員在進入太空後,拍攝到了大量地球的照片,讓我們感受到了地球之美,也算是完成了萬戶老爺子未竟的事業。這是國際空間站2011年度最佳圖片中的地球夜景,美不勝收。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上圖是英國的夜景,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極光。其實,從太空中看極光也是非常美的。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不過,由於這些繞地球航天器的飛行高度有限,所以想要拍攝到完整的地球幾乎是不可能的。直到美國的阿波羅任務展開,人類探測器來到月球,才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地“球”。

1968年,阿波羅8號進入月球軌道。在繞月球運行的過程中,科學家利用它所攜帶的相機拍攝了這張著名的照片——Earth Rise(地球升起)。

38萬公里以外的地球,一半沐浴在陽光中,一半處於寂靜的夜裡,就像是新月一樣只露出一半的臉。

1972年,著名的“藍色彈珠”照片問世。這張照片是阿波羅17號(目前最後一次載人登月)的航天員利用一個80毫米鏡頭的70毫米哈蘇(Hasselblad)相機拍攝。目前已經沒有辦法考證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到底誰是拍攝者,我們只知道,算上他們3人,全世界只有12人有幸在月球上遙望過我們的家園。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這張圖不是原圖,而是經過一定後期處理的。我們常用的某聊天軟件的啟動圖,也是來自於此。

2003年,火星全球勘探者號在1.4億公里以外的位置上,第一次拍攝到了地球和月球同框的照片。請大家多看它兩眼吧,這將是我們在本文中第一次看能看得出它是藍色的……即便如此,由於放大比例較高,所以地球也已經非常模糊了。

在2004年的時候,NASA的勇氣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拍攝那裡的天空時,捕捉到了正在天際的地球。如果我不畫出一個箭頭,你需要多久才能找到這顆渺小的天體呢?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雖然地球比火星的直徑大了近一倍,表面積就是火星的四倍左右。但是從火星上看,地球仍然也只是一個暗淡的藍色光點,僅此而已。說真的,要不是知道地球是藍色,可能也看不出它究竟是什麼顏色的。

2013年的時候,著名的土星探測任務——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到了一張壯觀的照片。

在位於土星的陰面時,卡西尼號探測器回顧了太陽的方向,看到了我們的行星。在土星巨大的光環下方,有一顆藍色的星星,那就是地球。當時,卡西尼號探測器距離地球大約8.98億英里,也就是14.45億公里。雖然圖片裡看,地球還是比其他天體明亮的,但是,我不相信地球的圖像沒有被增強。換句話說,如果實際上看,地球應該不會比背景中的其他天體亮那麼多。

感謝卡西尼號,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地球。

不過,說起距離最遠的地球照片,當初旅行者1號探測器即將飛出太陽系內層,進入柯伊伯帶的時候,它回顧了一眼內層太陽系,拍攝了最遠的地球照片。1990年的時候,這張著名的照片——暗淡藍點問世。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你可能都還沒有看見地球在哪裡。即使看見一點光點,都有可能只是以為照片或者屏幕花了。不過,這就是地球。你找不到地球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這張照片裡,地球連一個像素都不到,只有0.12個像素。

這張照片拍攝於40英里之外,也就是大約64億公里。在這裡,地球基本上已經完全看不見了,若不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相機足夠先進,恐怕世界上也不會有這樣的照片。

可是,64億公里僅僅是1光年的1/1500。即使在1/1500光年的位置上,地球已經幾乎看不見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連海里的一粒沙子都比不上。

2007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艾伯特·戈爾對這張照片的評論是:“這已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是,就像他所說的,即使是宇宙中這麼一粒“沙子”,我們也沒有照顧好。全球變暖、冰川溶解、土地荒漠化、山火頻發……

在廣闊的宇宙中,能夠有這麼一隅之地讓我們生存,已經非常難得。如果連這麼一點空間我們都照顧不好,那就太不像話了。我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這顆暗淡藍點,會變成暗淡黃點或者暗淡紅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