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寫在前面】特別是9月份以後,整個付費推廣效果大不如前,就是淘金幣,淘客帶流量的方式基本也沒有了效果,直通車的展現和轉化忽高忽低,後面的根本影響的因素還是標籤。說到標籤大部分人感覺他縹緲難理解,特別是9月9號以後車為什麼突然展現和轉化那麼差,現在直通車為什麼難拉搜索?搜索真的需要又開車,又開超級推薦,又開車嗎?其實這一切的流量背後的問題,都是有標籤的流動和人群流轉引起的。這個問題很敏感也很核心,今天針對學習過疊加玩法3.0的同學,我就再深入給大家講講。標籤的流動和人群流轉引起的一些現象和解決方案。

第一:標籤的流動背後是精準展現範圍的波動,影響流量方向和成交方向。

標籤是大家現在談論最多的話題,18年我們就在用標籤開發七維爆搜玩法的課程,到了七維7.0我們就停止了更新,因為我們發現坑產的權重進步弱化,標籤的權重開始占主導地位,如果再用坑產的思維去做,會越來越沒效果。事實證明我們是正確的,18年底我們開始講標籤疊加玩法的課程,開始以標籤為主導思維方向講標籤如何影響展現範圍,如何通過標籤做到精準展現提高點擊率,如果聚焦讓轉化更穩定等問題,19年4月我們開了線下講人群標籤權重會引起的變化,比如直通車吃搜索的問題,提出核心錯位思維,以及基礎屬性人群要向定向人群轉移,因為人群精準聚焦後,特別是點擊率轉化率穩定以後,我們需要更多的這樣的點擊量,這時候定向人群就是推薦式流量會給我們更多的相識訪客和推薦智能相似新客給我們,才可以進一步放大流量,進行收割。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基礎屬性人群測試精準聚焦後開始放大定向人群的,這些在疊加玩法2.0和3.0都有講,但是現在我發現有些學員把我講的方式固定化,我說測試好精準基礎屬性人群后要向定向人群轉移,定向人群要佔點擊量比例的60%以上,除了直通車測試精準人群標籤以後還要超級推薦配合,當時我講了超級推薦四個計劃,四重目的去開,就有些學員感覺要做這個玩法就必須我開這四個計劃。這是錯位的,我在講課的時候一直再強調,目的、時長、預算這樣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就是說你做的每一個計劃是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才是核心,因為大部分同學在實操的過程中,針對人群標籤的測試以及關鍵詞的選擇和主圖設計能力的不同,實戰中來的流量性質以及處理的節點和目的就會不同,疊加玩法不是標配是給你的思路和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都是我們自己測試出來的,去做100%有效。但是每一個單品都是有差異化和處在一個運營週期的不同解決,這樣就需要你選擇性和辯證法的思考運營課程中講的方式。不是一次不變,只有針對問題解決的不同計劃方案,沒有100%固定的模式,這是我對正在學習疊加玩法系列的同學的一些建議。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整體來說在疊加玩法系列課程中直通車就是標籤工具,測試標籤,確定流量方向和成交方向,通過不斷的優化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來做到精準。精準聚焦後再通過定向人群來放大點擊量。這句話的理解一定要結合人群流轉的思維,負責你意識不到我在說什麼。標籤的流動背後影響最大的就是展現範圍精準度說到底影響的是點擊率,如果新品期你的人群標籤沒問題,首先就是點擊率是要達到行業優先水平甚至更高的水平,如果點擊率都沒過關,人群標籤肯定是沒有過關的,這一步沒有過關後面的效果就差之千里。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出的觀點是不是產品再找標籤,是標籤再找產品。一個新品是要先讓自己有標籤,再去匹配系統標籤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核心的一步就是要先入池。也就是說這個新品要自己先含有什麼標籤。這個入池的背後就是需要我們佈局展現方向解決流量方向和成交方向的問題,也是直通車不斷測試人群和關鍵詞解決的核心問題。坑產時代我們刷單最終的目的就是解決展現方向的問題就是看給你來什麼詞什麼展現方向利用UV價值來維護這個關鍵詞,現在是標籤影響我們的展現方向和成交方向,我們現在核心解決的是讓我們的新品商品有最精細的人群標籤,再讓系統推薦更多的相似流量給我們這就是推薦式搜索,一個商品標籤匹配人群標籤的過程。這樣說是不是新品能被“打”上什麼樣的標籤更重要。新品期怎麼讓新品商品快速的含有初始人群標籤,就是前面的點擊率和點擊量就起了決定性影響。

現在知道我在直通車方面一直要求詞的精準性和基礎點擊量的要求了嗎?根本就是解決初始人群標籤的問題。讓一個新品含有初始標籤的方式有很多種,大家目前做的幾大類:一,直通車通過精準的詞和不斷的優化基礎屬性人群累計點擊量形成初始人群標籤。二:通過人為打標讓刷手先含有這種標籤然後再不斷點擊反覆流量給新品疊加過去人群標籤。三:淘金幣等活動來提高熱度本質就是提高展現量和點擊率快速累積點擊量形成初始人群標籤,第四:通過直播,淘客等形成通過操作熱度形成初始標籤。還有其他方式我就不一一列舉,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本質的東西就一個解決新品含有的標籤問題,打標的方式不同人群標籤的精準度就不同,這個大家想必都能理解,標籤精準度最高的一定是直通車測試出來形成的基礎初始人群這個毋庸置疑。但是打標的方式不同被打上標籤的速度也不一樣,影響整個速度的核心就是點擊率的平穩和點擊量的累計。這幾種方式中直通車是最精準但是是最慢的因為他的點擊量需要累計,更何況前面還有一個攔路虎點擊率的問題解決不了。還有就是競爭度的問題,這些就先不談了。大家能明白我說這些的目的就是想讓你如何理解正確看待新品“入池”這個概念。方式不同精準度不同,所以一樣產品那怕是同產品上多幾個鏈接都會有不同的效果,這背後就因為他們的展現以及推薦方式不同背後的人群標籤是不同的,說大點就是人群不同。

新品期為什麼強調一直看收藏加購,因為這是一個潛客流轉成為你店鋪新客的核心一環。所以看測試人群看的最核心指標是收藏加購,點擊量再大如果收藏加購不好的人群一定不是你的人群標籤,這也是很多同學只看點擊量不看收藏加購,最後轉化越來越差的核心影響因素。因為你能被轉化的人群沒有了。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第二:人群流轉帶來的是流量枯竭所以必須建立高流量價值閉環。

這句話怎麼理解,我用咱們疊加玩法處理人群的方式講,在基礎屬性人群向定向人群轉移的這個過程中是大家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其實背後就是對課堂中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向定向人群轉移這個點進入了誤區。在標籤疊加玩法中我倡議的是讓大家先從性別+年齡的二級人群中測試,測試出最好的3個年齡段選擇表現最好的那個年齡段進行三級人群的測試(三三組合)做三級人群精準聚焦,保留兩個年齡段做擴展。大家是不是有這種感觸就是這種方式再9月15號以前特別好用聚焦就能起流量,但是現在好像費勁了,特別是轉向定向人群后基本點擊量都落到定向人群的時候,直通車的展現和轉化都變的更差還不穩定。是不是這樣?這個問題9月份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測試最後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問題的核心還是標籤。在9月以前直通車標籤還沒有升級之前二級標籤的權重和精準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工具進行升級以後發現權重轉移到了三級人群上面特別是精準度特別高的三級人群影響整個賬戶權重特別明顯。其實再講3.0的課程中我已經給大家說了解決方案只是當時測試沒有結束不便於明確下結論,是不是要求大家保留兩個年齡段,賬戶表現不好的時候要求大家再進行第二輪測試進行擴展拆分。現在我可以明確這個測試,現在的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的點擊量佔比還是很重要的,現在直通車的標籤權重在三級人群上面。前提還是點擊率的問題,能不能快速激活人氣標籤,新品前期就看這點,這是我通篇一直再強調的。

為什麼,人群的流轉帶來的是流量枯竭的問題,這個其實還是標籤權重的影響。現在大家都知道標籤是流動性的基本二週一個週期,如果想讓消費者有你店鋪單品的標籤就要進行多次的觸達,這樣才能確保你要“圈”這個人的時候你100%能圈到,對店鋪或者店鋪單品進行過交互觸達的人群就是我們店鋪或者單品的潛客,當潛客有了收藏加購的行為就流轉成了我們的新客,新客成交流轉成了老客,核心思維來了,如果沒有“潛客”也就是我們三級人群圈定的疑似精準人群,是不是我們的新客和老客的人群池(包)就是空的,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流量都是推薦式的,咱們拿車來說就是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和定向人群,如果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表現不好精準度不高,定向人群的點擊量再高又有何意義。因為定向人群是根據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的成交畫像來推薦相似和拉新的,如果自定義基礎屬性人群不精準,定向人群這種推薦式流量會精準嗎?這就是為什麼你的直通車越開越沒有展現和價格越高轉化還差,核心就是基礎屬性人群的精準度出了問題。其實就是點擊量的佔比也出了問題。

這是兩個維度的問題,好好想想。逆向思維考慮這個問題就是定向人群推薦的是店鋪新客和老客的人群畫像標籤,而我們最基礎的屬性人群標籤都是錯的,錯上推薦錯你說會是什麼效果。

所以在“圈”人的時候就要做到精準,這樣推薦的人群才會精準。如果“圈”人都不精準,就相當於新客和老客的池子是空的,系統是根據新客和老客推薦給我們流量,你說在一個空池子裡掉魚會是什麼結果。自定義基礎人群和定向人群是這個道理,選擇推廣場景亦如此。

比如推廣場景選擇促進收藏加購其實就是潛客流轉新客的動作,選擇促進點擊是想系統推薦更多的新客老客相似流量。

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