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要說12月份最火的電視劇,那一定是《慶餘年》了。

前有陳道明,吳剛這樣的老戲骨頂著,後有張若昀,李沁這樣的青年實力派趕著,但是最受觀眾喜歡的,卻是初次嘗試演戲的郭麒麟。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網上鋪滿了他可愛的小動圖,身邊人也強烈推薦,說一定要看看這部劇。

看看就看看,我倒要看看這部劇這麼火是有何貓膩!

不過,我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權謀和顏值,還發現其中所隱含著的家庭教育觀念。


01

範思轍為什麼愛財

範閒這樣說……


作為範府的正牌公子,範思轍“放鷹逐犬、吃喝嫖賭”一概不沾,卻唯獨對錢情有獨鍾,但又不知道自己要錢幹嘛……

到後來,範閒替他找到了答案:他的父親範建是戶部侍郎,掌管天下的錢財,因為崇拜父親,所以範思轍下意識裡希望自己能幫到父親,也希望能得到父親的欣賞。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而範建對於這個兒子的評價卻是“文也不行,武也不就,成天遊手好閒,簡直是一無是處”。

所以,父親範建平日對範思轍非常冷漠,一遇到事情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是範思轍的問題,罰跪懲處更是家常便飯。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父親愛孩子,是因為孩子值得愛,所以他們往往愛最有出息的孩子;而母親愛孩子,是因為孩子需要愛,所以她們愛最沒有出息的孩子。”

這句話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家庭,但我覺得是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是這樣的。

生活在這種家庭裡的父子,如果面對面彼此對視,兒子眼中看到的是自己的父親,但父親眼中看到的,卻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期許

混得好的父親,會希望子承父業,希望兒子再攀高峰;混得不好的父親,會希望兒子來替他逆風翻盤,成為人生贏家。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父親透過兒子看到了自己內心的各種盼望,卻唯獨看不見兒子本人……

但相比於父親的“透視眼”,兒子就簡單許多,他們會把父親看成自己的奮鬥目標,範思轍便是如此。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範思轍渴望追趕父親,希望通過積累財富向父親證明自己,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也許在他憨直的腦袋裡一直都這樣想著:“我要是能掙很多很多錢,爹是不是就能多看我一眼?”

可悲哀的是,範思轍所執著的商賈之術、斂財之法,在他父親眼中卻是“非正途”。


02

楊爍的“否定式”教育

勾起了太多人的童年記憶


都說嚴父年年有,但這個月很突出的還有一位——“小包總”楊爍!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楊爍對兒子楊雨辰要求十分嚴格,態度也很“兇”。在下車步行到目的地的路上,他先後對小雨辰的速度、著裝、走路姿勢提出要求,因為孩子走路時“腳尖沒有衝前”,還要求孩子退回去重走一遍。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類似的場景在節目裡還有很多。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在孩子們都要離開爸爸獨立完成撿垃圾任務時,作為年齡最大的哥哥,楊雨辰一直少說多做,幫助其他的小朋友,把任務完成的很好。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到了晚上,其他的爸爸都在表揚自己的孩子,只有雨辰一直呆呆站在離爸爸不遠的距離,注視著爸爸。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村長還幫忙說“小楊今天還是哭了一下下,其實每個寶貝離開爸爸,都會想爸爸,希望老楊同學表揚一下他。”

楊爍愣了一下,整整5秒的沉默,而楊雨辰站在爸爸前面,強忍著眼淚。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楊爍搬過兒子的肩膀,孩子突然喊“爸爸”,大哭了起來。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這一幕,讓楊爍受到了很大的觸動。

而楊爍在採訪中就表示,對男孩子就要嚴厲一些,這是在教他“懂規矩”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儘管最後,楊爍反省了自己對兒子的態度,但他這種“否定式教育”還是激起了一大波網友的吐槽。

有網友表示,自己童年時期也在父母那裡遭受過類似的打壓:

“我爸就是這樣!”

“我老公的父母就是這樣。”

“這不就是我小時候嗎?”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也有很多網友表示質疑:“這到底是什麼教育方式?這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嗎?”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確實就是現實:“嚴父式”育兒,太常見、太普遍。而當事人自己卻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反而認為是為了孩子好!

愛,甚至成為了施威的藉口!

而這種教育下,最終受傷的是孩子。


03

父親的讚美

對孩子有多重要?


三毛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然而三毛的父親卻對她十分苛責,也不喜歡她的作品。

三毛曾直言,她和父親之間的矛盾是她一生的戰役。後來父親看到了三毛髮表的《朝陽為誰升起》,父親讀後,留下了一紙贊言:

深為有這樣一枝小草而驕傲。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三毛看了留言感慨萬千,回應道: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裡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韓國著名球員孫興憨,從小也得益於父親的魔鬼式訓練,才成長為“最貴的亞洲熱刺隊前鋒”。其實,同樣接受父親單調、枯燥、嚴酷訓練的,還有孫興憨的哥哥,但只有孫興憨堅持下來了,靠的是他對足球的興趣。

從《慶餘年》裡的範建到現實版的楊爍…“嚴父”式教育真的對嗎?

教育就是這樣,從來沒有一個“1+1=2”這樣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有的孩子,能夠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孩子,卻可能在父母的戾氣下,滋生逆反心理,產生可能伴隨終生的心理陰影。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線和承壓能力的極限,家長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在尊重孩子個體成長規律的基礎上,行使家長的教育權,不能拔苗助長,更不宜盲目複製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方式。

教育究竟是應該以過程,還是以結果言成功?

到底應該尊重孩子的主觀意願,還是遵循父母的人生規劃?

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可能需要用孩子一生的成長經歷來回答。


圖 | 來源網絡

文 | 參考《澎湃新聞》

END


文末趣事:

我:餘慶年,啊不,慶餘年裡有郭麒麟

同事:一共就仨字…

我(憋住不笑):那是年餘慶

另一個同事(超堅定)說:餘慶年!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

歡迎大家來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