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為什麼假期又結束了?”“為什麼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我們常常會被這類問題困擾。我們抱怨休閒的時間太短,我們抱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沒有時間”時間不知不覺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有時候是藉口,有時候更是實情。時間猶如一套嚴格的規則,規範著我們的時間和生活。所以如何正確對待時間,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考慮和深思。

為什麼要正確對待時間?

時間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它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擁有相同的時間,但是每個人對待時間的方式,卻千差萬別。《精進》告訴我們: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些人面對時間的態度是茫然的,他們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卻不知道用來幹什麼,整天荒廢度日;有些人面對時間的態度是無助的,他們雖然知道時間寶貴,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卻在行動上止步不前,眼睜睜的看著機會隨時間溜走;有些人面對時間的態度是焦慮的,他們和時間賽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一點點空隙都不留給自己,活得很累。還有一些人,面對時間的態度是隨心隨意的,有時候興致勃勃,全心投入,有時候慵懶懈怠,拖拖拉拉……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就像不同階段的人們都會因為對待時間的方式不同,堅持所做的事情不同而產生巨大的差異。

畢業3年左右的年輕人:有一些職業發展道路順暢,人生像開了掛似的。而有一些一直在拿著幾千塊的工資混飯吃,還時不時感慨人生好難啊,好迷茫啊,不知何去何從。前者和後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知道在這幾年時間自己該做什麼,努力達成,日積月累下去,時間自然會給出回報;而後者對自己的時間和成長毫無計劃和安排,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複昨天的“故事”。再比如全職帶娃的寶媽,有一種是每天柴米油醬醋茶,圍著孩子和家庭,忙得團團轉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生活一團亂,越活越粗糙,幾乎快和社會脫節。但是同樣是寶媽,就有一部分人因為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規劃,保持著學習和進步,一手帶娃,一手工作副業幹得風生水起.......

所以,在一年又一年的時間面前,人與人的差距真的可以很大。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對待這飛快流逝的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讓自己活得更幸福。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時間?

1、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孩子“鄭重”的態度,用平衡的觀點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

鄭重是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的聚焦於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不要胡思亂想卻不行動。鄭重的態度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極避世,他更像一個孩子對待所有未知事物的態度,認真嚴肅。

《精進》一書中談到五中時間視角,其中:積極過去視角的人喜歡懷念過去,容易忽視當下;消極過去視角的人總是回憶人生的負面經歷,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未來視角的人喜歡暢想未來,充滿前瞻性,但是也容易擔心太多,降低幸福感;享樂主義視角的人享受當下,及時行樂;宿命論視角的人聽天由命,順從忍受……

這裡每一種時間視角下的人們都有各自的特點,無法完全評判好與壞。但是建議大家不要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而採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納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在三者中取得平衡。用未來視角工作,讓當下的行動更好的滿足未來工作目標,讓時間利用更有效率;而用享樂主義視角生活,在非工作時間,應該放下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餘的閒暇。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2、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從小到大,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合理利用時間,那麼什麼是合理利用時間呢?合理利用時間其實就是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面。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評估:一是這件事在當下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層面的,也可以是身體物質層面的,我們稱之為收益值;二是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們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半衰期原本是指物理學中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這裡是指某件事情給我們帶來某些用處或好處所持續的時間。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可以從收益值和半衰期這兩個角度來衡量。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比如與大咖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購買意見當季流行的服裝,玩手機遊戲。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比如每天堅持寫作3000字;練習英語口語1小時,閱讀1小時,雖然短期看到不到什麼效果,但是長期下來充滿意義和收穫。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無目的刷微博,參與網絡掐架等等。

這樣看來可能我們平時最喜歡做的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就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外兩類長半衰期事件我們做的很少,或者做的很不情願。

長此以往,我們就不自覺的陷入了一個短半衰期的惡性循環當中,總是想要抓住點什麼卻什麼也沒得到。但是長半衰期的事情就不一樣,它的效益是可以累積和疊加的。即便每一件小事的效益微乎其微,但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夠長,堅持得夠久,這個效益就可以持續的累加和傳遞,從而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基石。

所以我們需要儘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不能忽視長半衰期的事情,先不要把收益值的高低看得過分重要。在做一件事情時,只要這個事情不是短半衰期,有收益,而且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因為這類事情值得花時間。比如每天堅持讀書,堅持運動,堅持學習某樣技能,雖然短期內看不到太多效果,但是長期下去受益無窮。不要總是去追求那些所謂的“高大上”事情,也不要瞧不起那些暫時看起來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慢慢堅持,認真準備,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3、把握好做事的節奏,學會區分“快”與“慢”

現代社會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某種角色,機器越轉越快,人就被推著,一直往前跑,疲於奔命,同時人的消費慾望被無孔不入的廣告和形形色色的營銷手段拉動著,人們變得無法滿足於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不斷的想要更多更多,如此一推一拉之下,人就會陷入慾望的泥潭,反反覆覆的折騰,過了許久之後回頭一看,人生就這麼過去了。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覺得自己的時間使用沒有效率,一天24小時除了吃喝睡就是為工作忙碌奔波,身心疲憊;而別人,不知道哪有那麼多時間,工作幹得好,副業做得溜,每天高效運轉,簡直令人羨慕。於是時間管理應運而生,教我們如何設定任務目標,如何分解任務,如何區分重要和緊急如何把控好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得不說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是都是技術層面上的解決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我們原本就是因為快而痛苦,可時間管理卻教我們如何更快。

通過讓自己變得更快,來適應和趕上外部環境的變化,看起來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是真正的海市蜃樓,不可執行。因為很多事情的複雜程度往往超過我們的想象,而我們也無法預估未來發生的、會打亂計劃安排的意外事件。一旦計劃已定,但時間不夠用,事情永遠做不完時,往往很容易心力交瘁,讓人崩潰。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自由切換快慢,有快有慢,把握好自己的一個節奏就好。做工作的時候,我們可以讓自己專注一些,高效一些,不拖拖拉拉,儘快完成相應的事務性工作,達到目標。但是在過生活的時候,我們應該讓自己慢下來,去享受生活,領略生命的美好,感受生命的蓬勃生機。因為我們是過日子,而不是趕日子。尤其在做業餘愛好的事情時,一定要慢下來享受那種全情投入、心如旁鶩的感覺,以獲得高質量的休閒滿足,讓我們的人生達到事業和生活的平衡,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在時間面前,每個人都很平等的,也是渺小和無助的。任何一個人,不管多麼厲害和優秀,她也沒辦法逆轉時間,她的一天也只能是24小時。

唯一的區別在於,誰的過得更有意義和價值,誰的時間更能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願我們都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過好這一生。

如何正確對待時間,把握好人生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