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哭什么哭!”安慰孩子,不如一个拥抱

用“哭什么哭!”安慰孩子,不如一个拥抱

有位宝妈,最近有点小烦恼,本来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女儿去读幼儿园一段时间以后,妈妈就发现有新的烦恼出现了。

因为她发现每次去接孩子的时候,总是发现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而被欺负以后,女儿不会反抗,甚至是不和人计较,也不向家长或者老师告状,一点火气都没有,这让妈妈在旁边看了都着急,都觉得这个孩子都点傻了。

而另外的一个妈妈,小宝的妈妈同样也有着急的烦恼,就是小宝是一个非常容易生气的人。

越是叫他停下来,他就越是要大吵大闹!小宝的妈妈同样也是拿他没有办法。根本不讲理,虽然小孩自己本就不讲理,但这就说明,妈妈在孩子心中没有权威性。

用“哭什么哭!”安慰孩子,不如一个拥抱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愤怒同样也是情绪的一种,孩子只有学会表达属于自己的良性愤怒。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健康。

孩子之所以会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哦。

就像第一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在孩子第一次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的时候,家长总会告诉孩子“别哭”或者“没什么好哭的”,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可能这是安慰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是无形中会让孩子选择不良的宣泄愤怒的方式,抑或者沉默下来,下次再发生的时候,就不表达

这种抑制情绪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冷暴力”,从而导致最终的恶性循环。

若父母面对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选择“没什么好哭”或“哭什么哭”的安慰,那么你将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得不面临这样的两种情况。

用“哭什么哭!”安慰孩子,不如一个拥抱

情况一,因为阻止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让孩子读自己的行为开始有羞耻感。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所以会因为孩子不会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所以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并且家长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愤怒或者暴力行为,会成为孩子的模板,当孩子发怒也会非常可怕。

情况二,孩子变得不会发怒。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孩子会在处理情绪的时候创造一个“虚假自我”,然后会变得压抑”、“消极抵抗”等状态,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了。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泄属于自己的情绪呢?

对于父母而言,一定要理解和实践表达愤怒的方式。对于孩子的愤怒表现家长可以首先采用承认接纳孩子的愤怒情绪。

然后采用“给大家一个空间”转身走开让彼此有时间冷静,让孩子的情感有地方发泄。

最后一定要记得事后总结。等到孩子恢复平静以后,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开心中的困惑,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