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將辛棄疾:我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抗金名將辛棄疾:我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趙構下令賜死岳飛,中華民族一顆耀眼的將星自此隕落,那個曾經帶領岳家軍縱橫疆場的岳飛,在陰暗的囚室裡慘遭殺害。

幾乎與此同時,一個新生命剛剛呱呱墜地,日後他成為宋代又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他就是辛棄疾,在他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見岳飛當年的影子,彷彿一代戰神復活了。

辛棄疾與岳飛不同,他出生的時候,北方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而他就降生在淪陷地,並且其祖父辛贊還在金國任職,這種特殊的家庭背景直接影響了辛棄疾一生。祖父辛贊雖然被迫在金國任職,但是心裡卻一直掛念著故國,北方淪陷時期,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早有仇怨,辛棄疾年少時,辛贊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告訴他國家曾經遭遇的劫難,同時,辛棄疾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在他心裡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使他早早就暗暗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大舉南侵,北方淪陷區的百姓由於不堪忍受金人嚴苛的壓迫,奮起反抗。辛棄疾看到自己報國的時機來臨,他聚集了大約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併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

不久,金軍內部爆發矛盾,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撤退。

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南下聯絡南宋朝廷,完成使命後,歸來的途中卻聽到了噩耗,義軍統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義軍潰散。

他怒髮衝冠,縱馬奔馳,手持長刀帶領五十多名義士進入幾萬軍隊的敵營,親手擒拿叛徒,面對金軍的圍攻,他們在軍營四處縱火,頓時偌大的軍營陷入一片混亂,火光一片,金軍忙於救火,辛棄疾順利脫身,留下遠處金營的一片狼藉,然後他將叛徒押到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在起義軍中的卓越表現,使他在當初名震一時,連宋高宗聽到的壯舉也感嘆不已,《稼軒記》記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抗金名將辛棄疾:我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以此而言,辛棄疾不只是一名勇將,心中更不乏謀略,可謂智勇雙全,放在抗金的戰場上,必然大展拳腳。可惜,歸宋以後,本來應該蛟龍得水,這位有望直追岳飛的將帥之才,面對的卻是另外一種情形。

初到南方,辛棄疾意氣風發。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強烈願望,趁此機會,辛棄疾向朝廷提出了許多恢復的建議,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可惜他的上書雖然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朝廷的反應卻極為冷淡。朝廷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辛棄疾慢慢的才發現,朝廷將自己安放的位置是治理地方政務,而不是恢復大計,不是上陣殺敵。而當初的整體政治氛圍也極為糟糕,主戰派遭到了普遍的打壓,有了岳飛的前車之鑑,南宋許多武將那顆曾經熾熱的報國之心已經變得冷冰冰。

岳飛父子遇害之後,名將韓世忠一氣之下,辭去官職,閉門謝客,常常騎著一頭驢,攜一壺酒,帶一二個童子,登山遊玩,此時的他懷有的是一顆出世之心,舊屬將軍們再見時,他已經變成一個“絕口不言兵”的韓世忠了。

但是此時年輕的辛棄疾對北伐的熱情並未減弱,另一邊,他倔強而正派的性格卻又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

他滿腔熱血,可讓他料想不到的是,無數雙隱形的有色眼鏡早已對他進行了審判,家人是金國命官,自己卻跑到宋朝搞起抗金的事情,無論他自己的志向如何,他自己的心腸如何,已經百口莫辯,他這種“歸正人”的尷尬身份註定不會得到朝廷的重用,疑心的皇帝和各色大臣會對於他一直忌憚著,提防著……

後來的事情果然如此,南宋朝廷始終沒有給他上陣殺敵的機會,淳熙八年,他在帶湖建設新居和莊園,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莊園取名“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他已經開始隱居了。

在漫長的冷落中,辛棄疾心中的一團烈火是否曾經熄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必定是一個長期而痛苦的心路歷程。

南歸大約八九年後,辛棄疾的境遇只是投閒置散,朝廷給了他一介小官打發,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百感交集,寫下那首著名的《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以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換取的猜忌和冷落,讓這個曾經壯懷激烈的漢子,讓這個敢於隻身進入萬軍之中擒拿叛軍的英雄滿腹委屈、拍遍欄杆、熱淚橫流!

他用寥寥數語,為我們勾畫了一幅濃郁的寫意水墨,南國深秋,江河樓上,頭上掠過孤獨的大雁,悽慘的哀鳴,身材高大的辛棄疾極目遠望,一手緊握寶劍,一手拍欄仰天長嘆,似籠中猛虎般可悲可憐。

抗金名將辛棄疾:我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歸宋40餘年,倒有近20年的歲月在賦閒中度過,而被任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這是統治者馭人的權謀,也是他們猜忌心的具體表現,他們害怕出現另一個岳飛,特別是還不確定是否忠心的岳飛。

他任湖南安撫使期間,以“湖南多盜”為由創建了一支軍隊。沒錢,多方籌措;沒地,利用五代楚王馬殷的老營地;無瓦,他號召長沙居民每戶獻瓦二十片,立付現銀;無石,他動用囚徒到長沙城北採石,並給予採石的囚徒適度減刑;無馬,他派人到廣西購買戰馬。

不久,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飛虎軍”誕生,鐵甲烈馬,威風凜凜,經過他的精心訓練後,軍紀嚴明,成為地方上一支勁旅,《宋史》稱其“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辛棄疾創建“飛虎軍”,表面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但是其真實目的是在建立抗金部隊,為北伐做積極準備。這支部隊頗有當年“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岳家軍風範。

然而他雷厲風行的治軍能力不光沒能贏得朝廷的好感和嘉獎,反而帶來了麻煩,“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一時間,一大堆人開始以各種理由在宋孝宗面前彈劾他,他旋即遭到罷官。

他犯了一個大忌,雖說以剿匪為名,可是私自建立這麼大規模的軍隊顯然不是對付盜賊的,而私建軍隊本身就屬於重罪,估計宋孝宗也知道辛棄疾的良苦用心,以罷官處罰算了。後來他到福建做官,又在那裡招兵買馬,又惹來了許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在一個問題上不停的犯錯,要麼是愚蠢,要麼是初心不改,痴心一片,辛棄疾顯然屬於後者。

就這樣,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國有危難想起來他時招來用幾天,朝有謗言,再將他棄而去之,他的生命就在這種折磨中慢慢荒廢。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相見,史稱“鵝湖之會”。陳亮才氣過人,自稱“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金。到訪辛棄疾,前後逗留十日。英雄相惜,分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之後兩人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在此期間,那首《破陣子》誕生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初讀這首詞,這般血氣方剛的氣魄,總讓我感覺定是辛棄疾年輕時的作品,極有可能是他參加義軍不久後的創作,這種錯覺持續了很久,其實寫作這首詞的時間距離作者歸宋已經二十年左右。

宋詞裡能和這首《破陣子》交相輝映的只有岳飛的那首《滿江紅》,兩者都有氣吞山河的氣勢,卻又各有千秋,《滿江紅》更多的是對靖康之恥和國土淪喪的激憤,而這首更多的是壯志未酬和報國無門的悲憤。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許多年來,我在這首詞裡讀到了志在千里,刀槍劍戟,聽到了軍士們操練的雄壯吶喊,看到了軍營的波瀾壯闊。

後來,我聽到的卻是老驥伏櫪,遲暮英雄的嘆息!劍氣凌厲,寒光閃閃,依然殺氣逼人,只可憐自己滿頭白髮,身軀疲倦,步履蹣跚。

中國古代許多文人寫過有關戰場的詩詞,似乎除了岳飛的《滿江紅》之外,再也無人可出其右。武將寫詞,似乎天生就佔據這方面的優勢,因為他們是曾經從刀山火海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問題是,並非每一個在戰場上拼殺過的人都能寫出來,這是劍氣、文氣、豪氣的鬼斧神工般巧合,在某一個酒酣胸膽的夜晚,瞬時迸發!

辛棄疾詞中的金戈之聲,鼓角聯營,不是他用毛筆所寫,是他用蘸著鮮血的寶劍所寫,自然非同凡響,是尋常文人所不及,一般文人孱弱的體魄即使再才華橫溢也斷然不會具有這種精神力量!

因此,讀到辛棄疾的詞,總讓我想起《射鵰英雄傳》裡那些武功高強的大俠,而辛棄疾當年深入虎穴擒拿叛將的事蹟就有大俠風範!這一幕似曾相識,不禁想起這部武俠小說的開篇:全真派長春子丘處機道長為民除害,夜探王府,在戒備森嚴中刺殺賣國求榮的漢奸王道乾……

何謂大俠?

正如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所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以此而言,辛棄疾不光是一名抗金武將,一個詩人,更是一代大俠!

開禧三年秋,南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可惜詔令到達鉛山時,辛棄疾已經病重臥床不起。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帶著畢生未了的心願不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據《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記載,他在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一代大俠,就此黯然落幕……

抗金名將辛棄疾:我心中的一團火是不會熄的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朝廷上下至此方知辛棄疾的赤膽忠心,天地可昭。

他心中的那顆愛國之心,至死流淌著滾燙的熱血,他心中的那團火至死未熄!

事情的可笑之處在於,辛棄疾去世後,朝廷開始了對他的一系列褒獎,賜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生前沒有得到的官職和榮譽滾滾而來,他打算用手中寶劍贏得的“生前身後名”只得到了一半,那一半,因為朝廷長期的長期猜忌和官員的攻訐始終未能如願。

辛棄疾一生體魄強壯,何來疾病,但是年老之後也終於死在病中,他的名字總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極為相像的人——霍去病,只可惜,霍去病終究可以馳騁沙場,封狼居胥,可辛棄疾沒能為國祛疾,許多年後,大宋終於覆滅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

篇末為辛棄疾的一生打油一首:

自古忠奸誰能辯,

稼軒丹心埋入棺。

聊將壯志賦閒詞,

斷鴻聲裡拍欄杆。

2019/10/17

參考文獻:

《宋史》、《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射鵰英雄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