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親古地圖分享】川陝鎖鑰,蜀北重鎮——保寧府

今天小九就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下保寧府的設立與發展歷史。


【九親古地圖分享】川陝鎖鑰,蜀北重鎮——保寧府

【九親古地圖分享】川陝鎖鑰,蜀北重鎮——保寧府

早年保寧府地圖


保寧府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南宋端宗景炎元年(元世祖至元13年,1276年),置保寧府。明代,屬川北分巡道。清代設川北兵備道和川北鎮總兵署。清順治年間,四川臨時省治設閬中10餘年,四川總督、巡撫、監察御史均駐節閬中。清府治閬中(在今四川省閬中市區)。轄: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蒼溪(今四川省蒼溪縣)、南部(今四川省南部縣)、廣元(縣治在今四川省廣元市區)、昭化(縣治在今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通江(今四川省通江縣)、南江(今四川省南江縣)共7縣;巴(州治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區)、劍(州治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共2散州。1913年廢除。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閬州升格為保寧府,下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奉國、新井、新政七縣,以閬中為首縣。至元二十年(1283年),奉國併入蒼溪、西水、新井、新政併入南部。


明朝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劍州劃入保寧府,劍州下轄梓潼。洪武九年(1376年),劍州併入閬中,廣元州、巴縣、通江、梓潼劃入保寧府,廣元州下轄昭化。洪武十年(1377年),蒼溪、南部併入閬中,昭化併入廣元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蒼溪、南部、劍州,梓潼再次劃入劍州,廣元州復置綿谷、昭化,昭化劃入保寧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廣元州降為縣,綿谷併入廣元。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巴縣升格為州,通江再次劃入巴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從巴州分置南江,仍隸巴州。保寧府下轄閬中、南部、蒼溪、廣元、昭化、劍州、梓潼、巴州、通江、南江二州八縣,其中劍州下轄梓潼,巴州下轄通江、南江。


清朝

清初襲明制,稱保寧府,清初領縣8:閬中(附郭)、蒼溪、南部、昭化、通江、南江、梓潼;州2:劍、巴。(《康熙會典》卷十九)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析梓潼縣往屬綿州直隸州;(《世宗實錄》卷六十三)

至清末,終清一世,清初領縣7:閬中(附郭,今南充市閬中市)、蒼溪(今廣元市蒼溪縣)、南部(今南充市南部縣)、昭化(今廣元市市中區、元壩區)、通江(今巴中市通江縣)、南江(今巴中市南江縣);州2:劍(今廣元市劍閣縣)、巴(今巴中市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康熙會典》卷十九)


民國

1913年,全國廢府設縣,其所轄區域包括今巴中市、廣元市南部、南充市北部區域。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頒佈《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劃一現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劃一現行各縣行政官廳組織令》和《省官制》、《道官制》、《縣官制》,將府、州、廳全部改縣,保寧府被廢。


【九親古地圖分享】川陝鎖鑰,蜀北重鎮——保寧府

民國時期保寧府區域範圍


【九親古地圖分享】川陝鎖鑰,蜀北重鎮——保寧府

2007年保寧府區域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