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回隆鎮,兩省四縣加一州。

幾百年來被兩省四縣分轄,通過從周邊四縣的地方誌查看,我們看到一些老地圖,可以明確看到這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的縣境之內。

這是光緒18年(1892年)內黃縣境圖,頂端是回隆鎮,從內黃縣城有大道經楚旺鎮、集鳳到回隆鎮。這個集鳳村現在已經沒了,位置在今天的內黃宋村鄉東屯村附近。還可以看到,今天屬於魏縣的泊口、甘固、臺頭等村當時都屬於內黃管轄。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光緒30年(1904年)臨漳縣地圖,可以看到,回隆集位於臨漳東南角,從臨漳縣城有大道經秤鉤集、磚營、崔家柳到回隆集。同時從柳園集也有大道經李樊營到回隆集。還可看出,漳河曾經從磚營向回隆集流經。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嘉慶四年(1799年)安陽縣地圖,可以看到,回隆鎮位於安陽縣東北角,從安陽縣城向北過安陽橋,向東過韓陵山、崔家橋有大道到回隆鎮。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乾隆三年(1738年)安陽縣境域圖。回隆在最東面。稱為“回隆關”。縣境東部關口。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乾隆四年(1739年)內黃縣境域圖。回龍鎮(回隆鎮)在西北角。標註有“舊巡檢司”,回隆鎮在明朝是內黃縣一處巡檢司。明朝嘉靖年間裁撤。在回隆鎮與泊口集之間有舊繁陽城,有受禪臺,這個由於今天沒有任何蹤跡,具體緣由尚不清楚。不過據查,在漯河臨潁縣有個繁城鎮,古稱繁陽,有國家文保單位受禪臺,說的是漢獻帝向曹丕禪讓的歷史,而內黃楚旺鎮一帶在戰國時期也確實有個繁陽城,那麼是不是當時的內黃人將這段歷史移花接木誤以為是在內黃的繁陽城發生,所以發生這樣的誤解。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乾隆52年(1787年)彰德府臨漳縣境域圖。這幅圖除了臨漳縣城之外,其他集鎮均沒有標註,只標註了各地的寺院廟宇,可以看到,在縣境東南角,與內黃縣接界之處有一處“妙福寺”,這座妙福寺就位於回隆西街,始建於元朝,也就是今天的臨漳寺。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乾隆52年彰德府境域圖,可以看到回隆鎮在安陽河與衛河交匯之處。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乾隆54年(1789年)大名縣地圖,可見地圖標註的地點有:仕望集、雙井集、北皋集、院家堡集、方里集、車往集、回隆鎮。當年魏縣縣城被漳河淹沒,於是魏縣併入大名縣,回隆鎮屬大名縣管轄。在回隆鎮下方,有一塊伸入大名縣內部的一塊地方,那就是屬於內黃的泊口、臺頭,當年內黃與魏縣的交界線是犬牙交錯的狀態。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咸豐10年(1860年)的臨漳縣地圖,這幅圖是上南下北,從這裡可以看到,漳河以南河道交錯,那都是歷史上漳河多次決口氾濫形成的河道,而且漳河總是向南決口。回隆鎮就坐落於這些河道中間。當時漳河是在回隆附近向東南流入衛河的。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這是民國26年(1937年)內黃縣第六區地圖,可見,當時的回隆鎮就位於臨漳縣、安陽縣、大名縣、內黃縣四個縣邊界的交點之上。回隆旁邊有個玉皇廟村,玉皇廟就在回隆寨牆外面,解放後,寨牆拆除後,併入南街東村。

古地圖,四個縣都把回隆鎮划進自己縣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