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大雪蘭

蘭花:大雪蘭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附生蘭。假鱗莖似莖狀,包藏於宿存的葉基內。葉數枚至多枚,二列,近革質。花葶常僅1個,從下部葉腋發出,長25-45釐米;總狀花序具2-5花;花直徑6釐米,不完全開放,白色至淡綠色,唇瓣中裂片上具1個黃色斑塊,有時還有紫紅色斑點;萼片狹橢圓形或寬披針形及矩圓形;花瓣寬線形,唇瓣矩圓狀卵形,與蕊柱基部合生,中裂片自中部至基部具1個密被短毛的斑塊。花期10-12月。

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分佈於中國、錫金、印度、緬甸、泰國。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蘭花:大雪蘭

蘭花:大雪蘭

大雪蘭是附生植物;假鱗莖延長成莖狀,一般長10-30釐米,不斷延長,最長可達1米以上,完全包藏於兩列排列的葉基之中,在下部葉基附近發出根,偶爾在近基部處可見小植株。葉隨莖的延長而不斷長出,可達15-17枚或更多,帶形,近革質,長24-75釐米,寬1.1-1.7(-2.5)釐米,先端不等的2裂,裂口中央有1尖凸,關節位於距基部 3-6(-10)釐米處。

蘭花:大雪蘭

蘭花:大雪蘭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1]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