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如鬆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讀《明朝那些事》,有一個故事特別吸引我。講的是明朝萬曆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鮮。日本主將小西行長於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佔領平壤。


萬曆雖然一直不上朝,但是關鍵時刻知道如果任由日本佔領朝鮮,下一步就可以以朝鮮為跳板,侵略明朝。因此,派出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作為主將援助朝鮮,這也是萬曆三大徵之一。


李如松師從徐渭,也就是徐文長,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在此之前,眾多官員都認為他是靠著他爹李成梁才上位的,典型的紈絝子弟。


本來李如松去平壤之前,明朝已經於日本方面談判好,準備和談。明朝的談判官沈惟敬的忽悠功底太強,小西行長對和談信心十足,就等著明朝冊封了。


所以,當李如松正月初六到達城門時候,平壤城門打開,日本方面張燈結綵,列隊歡迎,跟過春節一樣。李如松發現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下令直接攻打,然而,由於此時屬於明朝中後期,士兵都是兵油子,打仗都是看情況進攻,隨時準備後撤。因此,就在士兵猶豫的時候,日本方反應過來了,知道明朝打算耍賴,馬上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所以,明朝丟掉一個絕佳的進攻機會。作為主將,李如松在進攻機會丟失的情況下,按照常理,喪失絕佳機會,就只能先安營紮寨。然而,他卻下了一個很奇怪的命令,即攻擊平壤北城。


平壤北城易守難攻,李如松並不戀戰,攻擊一陣子就退兵了。


站在城頭的小西行長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攻擊北城,攻擊一會又撤走了,但是,對於李如松而言,他的目的達到了,就是讓小西行長記得明軍曾經攻擊過北城。


正月初八,李如松進行總攻,守衛平壤部隊,為日軍第一軍全部、第二軍一部,共計一萬八千餘人,以及朝鮮軍(朝奸部隊),共計五千餘人,合計兩萬三千人。

根據種種蛛絲馬跡判斷,明軍的主攻方向是西北方向,此地應放置主力防守,於是小西行長命令:第一軍主力一萬兩千人,駐守西北方三門:七星門、小西門、大西門,配備大量火槍,務必死守。

而在東面,明軍並無大量軍隊,所以小西行長大膽作出判斷:明軍不會在東城發動猛攻。現在只剩下南城和北城了。 短暫猶豫之後,小西行長命令如下:“南城廣闊,不利用兵,新軍(朝鮮軍)五千人,駐守南城含毯門。“餘部主力防守北城!”。。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電影《殺生》講述的是黃渤扮演的外來戶牛結實在長壽村如何被一群人聯手殺死的故事。

在這個偏僻落後的村子,牛結實是一個異類,“痞子”,他給百歲老人喝酒,結果百歲老人沒多久就死了,村子裡的人認為是他害死的老人。他還把寡婦救下來,個性張揚。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村子裡的人恨他入骨,想盡各種辦法想把他趕走,都沒有用,後來,全村的人聯合一個醫生騙牛結實說他得了癌症。


牛結實很結實健壯,也並沒有得病,村裡人為了讓他相信自己真的得病了,身體不行了。在每年的鬧雨節,有組織地安排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去和他比誰在雨天呆地久。還組織掰手腕,村民們也各種暗示牛結實病了。在心理作用下,牛結實真的慢慢相信了自己生病了。


講這兩個故事的目的在於,引出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博弈心理學。博弈心理學可為善也可作惡,李如松的刻意攻擊平壤北城為自己下一次作戰贏得對方排兵佈陣的失誤機會是為善,殺生電影中愚昧的村民聯合起來,刻意引導牛結實認為自己生病,最終死去,是為惡。


1. 理性梳理個人人際關係(與別人博弈)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感性層面的碰撞。然而,很多時候,人際交往要多一些理性分析和規劃。


因為你所接觸到的人,根據親疏遠近的程度,可以劃分為很多不同段的人際關係。那麼,是否對待每一段的人際關係,都要用同一個模式呢?


其實並不是,很多時候是需要根據不同關係、場合、目的而有選擇地表達、展現一些個人特性。這並不是說不夠真誠,只是有選擇地保留。


特定場合特定關係的時候,對方不喜歡的一些方面,儘量注意不要展現出來,對方更喜歡的方面,多展示,甚至於有的時候,需要刻意強調。反過來,你並不想讓對方瞭解你的某些方面,有的時候會刻意展現自己的假象缺點。


當然,這是攻,從守的角度思考可知,調換角色的時候,需要知道,對方也會有意無意地刻意表現。


其實在其中,需要了解,你的“兵”可以是你的語言、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給對方的感受、甚至於有的時候是從別人口中第三人稱敘述的你的特性。如何訓練自己的兵,如何排兵佈陣,就是人際關係中的博弈心理學。相繼出招的博弈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每一個參與者必須預計其他參與者接下來會有什麼反應,據此盤算自己的最佳招數。這一點非常重要,值得確立為策略行為的一個基本法則。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2. 引導和激勵自己(與自己博弈)


《喜劇之王》裡頭有一句臺詞,特別的印象深刻。周星馳扮演的尹天仇在堅持理想,一直遇到挫折的時候。經常朝著大海,對自己說努力。。奮鬥。。。這其實就是一種自己的對自己的心理暗示。通過言語去激勵自己。


我用有道雲筆記紀錄自己每天做了什麼,堅持了6年了。對於每個小階段,都會定一個小目標。在這個小階段的期間,除了紀錄做了什麼,還會簡單的說當時的心情,即使是很小的進步,也會紀錄出來,其實很多小的進步都特別微不足道,但是卻很能夠激勵自己,過了一天或兩天,再返回來看的時候,給自己的感覺就是自己有很多進步,並且激勵自己繼續加油。其實這裡,刻意紀錄的小進步不就是與自己博弈的時候的兵嘛。


其實人之所以為人,不同於普通動物的地方在於,可以刻意進行反思,刻意把自己假想為一個獨立於自己的一個個體,相當於多了一個人。自己與自己博弈。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3. 不盲從,堅守自己內心(與誘導性言論博弈)


《殺生》電影的海報把“心由境生”放在很明顯的地方。我們大部分時候聽到的是“境由心生”,表示環境的美好與惡劣是由心境的快樂與否而決定的。“心由境生”卻帶著濃重的客觀味道:環境在一個人面前完全起主導作用,以至於改變一個人思想和心境。


社會上充斥著很多誘導性言論,誘導性言論可以是某些專家的言論、個別媒體的刻意誘導。這些言論多營造出來的環境很多時候是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和觀點。


牛結實最後原本健康無病,但是當週圍幾乎所有人都說他有病的時候,他也開始相信自己生病了。電影畢竟為了藝術效果,會刻意放大,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縮小版的“牛結實”。很感激大學的一次出去看世界的經歷,讓我有了初次的反思,其實我們所接觸到的很多信息是否是真實可靠。對待某件事情,某個人的所有能接觸到的信息中,有多少是刻意加工過的呢,這是個問題。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由李如松到電影《殺生》談博弈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