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這首歡快的進行曲一放出來估計很多人都覺得很耳熟對吧?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典禮活動中,尤其是在體育盛會上,這首《拉德茨基進行曲》經常被播放來渲染氣氛。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拉德斯基進行曲》是1848年由奧地利的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管絃樂曲,這部作品百聽不厭、膾炙人口、通俗易懂,旋律性很強。它是老約翰·旋特勞斯的最受歡迎的一首傳世佳作,也應該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過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績,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在他們之前,圓舞曲比較慢,一小節裡的三拍時值是一樣的;而維也納圓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經常拖長一點,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從結構上講,維也納圓舞曲比一般圓舞曲複雜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而每首小圓舞曲又有兩個旋律,它們還帶反覆,形成單二部曲式或單三部曲式。樂曲表達內容也比較深刻,因此,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之為“圓舞曲之父”。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說句題外話,奧地利還有個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也叫約翰·施特勞斯,他的《藍色多瑙河》更是家喻戶曉。他其實是上面那個施特勞斯的兒子,與父親同名。父子兩人都以創作圓舞曲而聞名於世。為區別起見,人們在它們的名字前面分別加上“老”、“小”二字。小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王”。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這首《拉德茨基進行曲》既有進行曲的節奏,又比較輕鬆詼諧。它沒有太多的軍隊戰鬥的進行曲風格的特點,反而更接近幽默,歡樂的風格。拉德茨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拉德茨基在德奧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為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由於此曲曲調十分動聽,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時能獲得較好的劇場效果,人們也就漸漸地忘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歷史,喜歡起這支曲子來。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一般音樂會結束都喜歡用這首樂曲來結尾。特別是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結束時都會在金色大廳響起這首曲子,併成為一種傳統。

天籟365-11月29日: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198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卡拉揚很有想象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斯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互動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但實際上早在博斯科夫斯基時代,在演奏本曲時就有觀眾跟著鼓掌了,網絡上85、86年的視頻也顯示,馬澤爾就曾轉身示意讓觀眾起身跟著鼓掌。所以認為這一傳統的開端始於卡拉揚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