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黃鸝古詩中的常客,為什麼實際生活中很少見?

馬蘭開花256


黃鸝又名黃鶯.倉庚,顏色黃黑相間,十分美麗,鳴聲圓潤嘹亮,悅耳動聽,人稱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古代詩詞中,是被歌詠得最多的一種鳥,最早詩經中三次出現"倉庚",秦漢後描寫黃鸝的詩句數不勝數,有稱黃鸝的,如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白居易"碧紗窗外囀黃鸝"等,也有稱鶯的,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等,多是描寫春天景象。黃鸝又是畫家愛畫的題材: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人畫"榴枝黃鳥圖"

現存中國美術館的現代畫家於非闇的″玉蘭黃鸝圖",題識是“倉庚躍羽玉樹臨風"。

黃鸝與紫藤取兩字諧音組成"飛黃騰達",明.清時盛行這種吉祥圖,這幅是上海現代畫家喬木畫紫藤黃鸝圖。

那麼為什麼黃鸝不常見呢?這與黃鸝的習性有關。黃鸝活動於山區和平原樹林中,三.五成群,且多為雌雄一起活動,此鳥習性機敏,膽怯怕人,常藏樹葉繁密處,不易被人發現,所以有"怕羞黃鸝”之稱,所以比較少見也就不奇怪了。


瀚墨尋夢


其實從很多詩詞當中可以看出,古人也多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林鳴”

“隔葉”、“葉底”、“深林”都可看出黃鸝就像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尹希婭一樣神秘。

在中國常見的黃鸝屬於黑枕黃鸝,又稱為“黃鶯”。體態嬌小,羽色豔麗,叫聲清脆悅耳,婉轉多變。“鶯歌燕舞”中的鶯歌就是黃鸝的叫聲。

有詩云“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

黃鸝尤其膽小,怕見人。常藏於枝葉茂密處,雖然不能看見,但通過其響亮的叫聲可以判斷出其位置所在。這種歌聲大多是雄鳥在繁殖期為吸引雌鳥而展示的才藝,所以有時候鳴叫聲此起彼伏,不是你唱我和,而是為了爭奪交配權一較高低。

由於其膽小的特性。喧囂的城市中黃鸝幾乎是見不到的,因為它喜歡大片的闊葉林,山區很多見,在平原的農村也常見。

小時候的夏天,剛起床就能聽到它的鳴叫聲,陽光透過枝葉的時候,也偶爾見過它的身影。

現在想起來,那離我已經太遠太遠了。


文史趣聞


隨便翻一下古詩,寫黃鸝的詩句真是不少,如柳宗元的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韋應物的“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晏殊的“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曾幾的“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白居易的“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黃庭堅的“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秦觀的“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溫庭筠的“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李白的“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王安石的“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簡直是數不勝數。

黃鸝棲息在樹上,在枝葉間覓食昆蟲、漿果,很少到地面活動,加之黃鸝性情膽小,所以人們很難看到黃鸝。但黃鸝的叫聲悅耳動聽,受到詩人的喜愛,當然,普通人也喜歡。每到春季的清晨,我們常常在床上就能聽到鳥兒的鳴唱,其中最悅耳,應該就是黃鸝的叫聲。


myzxsy


黃鸝是古詩中的常客。”草長鶯飛二月天““兩隻黃鸝鳴翠柳”等等。從詩句中我們感覺到黃鸝這種鳥非常漂亮,給我們童年的腦袋裡增添了一種對黃鸝的熱愛和憧憬。那麼為什麼我們日常很少見這種鳥類呢?主要是黃鸝鳥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地區的鳥類。和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太合適,所以在我們這裡不怎麼看到黃鸝,也是十分正常的。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草長鶯飛二月天”。黃鸝是我們古詩中的一種意象,往往是象徵著美好的事物。從這樣的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的這樣的寓意。它的具體含義是對春天的讚美。並且黃鸝是一種勤奮的鳥類,為什麼這樣說,黃鸝鳥從來是不睡懶覺的,都是每天早早的起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也告訴我們珍惜我們當下的美好時光,不要浪費生命。

黃鸝鳥的鳴叫圓潤洪亮,低昂有致,富有韻律,非常清脆,及其優美,讓聽到的人們感覺非常優美。也可以說黃鸝鳥是我們大自然的“歌唱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