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近日,“時辰”這一古老又充滿智慧的計時方式再次被大家所關注。古人白天觀日、夜間觀星,將一天平均分為十二個時段,將天穹以北極星為中心劃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方位。太陽每晝夜繞北極星旋轉一週,分別經過十二個方位。於是,表示十二方位的地支序數,同時也就表示了時間,從子時、丑時直至亥時,這就是十二時辰。

除了用地支計時,古人還給這十二個時辰起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讓我們一起伴隨著高校的美景,品讀詩詞裡的十二時辰,領略時光流轉中的美好與溫暖……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夜半【23時-01時】

“古歷分日,起於子半。” 子時,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左傳·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是迄今所見到的,“夜半”一詞作為時間名詞使用的最早例。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中央財經大學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雞鳴【01時-03時】

丑時,又名荒雞。詩經中曾多次提到“雞鳴”,如“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而“雞鳴”一詞作時間使用,源於《春秋左傳正義》,“雞鳴而食,唯命是聽。” 古代人民將雞褒稱作“知時畜也”。贊曰:“守夜不失時,信也。”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天津大學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平旦【03時-05時】

寅時,又稱黎明、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矇矇亮之時。《孟子·告子上》曰:“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是迄今所見到的“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史記·李將軍傳》一文也用了“平旦”這個詞,如:“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浙江大學

早上五盤嶺

唐·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

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日出【05時-07時】

卯時,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日出而作,該開始一天的忙碌了。“日出”一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古代官員上早朝,卯時在衙門口點名, “點卯”一詞作為上班報到的說法,沿用至今。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江南大學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唐· 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食時【07時-09時】

辰時,又名早食,是古人開始吃早飯的時候。秦漢時期,民間一天只吃兩餐,以早餐為主餐。“食時”一詞,早在《禮記》中便已出現。如:“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上海交通大學

東流道中

唐·王質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雰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送吾去,萬里天風吹客衣。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隅中【09時-11時】

巳時,又名日禺等,是臨近中午的時候。“隅中”一詞最早出現於《淮南子·天文訓》:“至於衡陽,是謂隅中。”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中國海洋大學

粥罷

宋·程珌

飯已茶三啜,隅中粥一盂。

陶然詠皇化,安用東封書。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日中【11時-13時】

午時,又名日正、亭午等。此時,太陽行至中天,烈日當頭。在古代,午時是集市交易的時間,《易經·繫辭下》中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記·司馬穰苴列傳》也說,“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於軍門”。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四川大學

晨雨

唐·杜甫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日昳【13時-15時】

未時,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以中天為界,與隅中相對。日昳最初作為時間名詞出現是在《史記·天官書》中:“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蘭州大學

幽事絕句

宋·陸游

客生聞吠犬,草茂有鳴蛙。

日昳方炊飯,秋深始採茶。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晡時【15時-17時】

申時,又名日鋪、夕食等,是古人吃晚飯的時段。按照古人的進餐習慣,此時吃第二頓飯。“晡時”始見於《淮南子·天文訓》篇:“(日)至於悲谷,是謂晡時。”文學作品中,古人常以“晡”字來代替“晡時”。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同濟大學

宿杜曲花下(節選)

唐·白居易

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

籃輿為臥舍,漆盝是行廚。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日入【17時-19時】

酉時,又名日落、日沉,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日出為晝,日入為夜。”日入始見於《春秋左傳正義》:“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 古人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生產勞動和夜晚休養生息的時間標誌。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華南理工大學

飲酒

魏晉·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黃昏【19時-21時】

戌時,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屈原在《離騷》中初次使用黃昏一詞:“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西南交通大學

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人定【21時-23時】

亥時,又名定昏,是十二時辰中最末一個時辰。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藏在高校裡的十二時辰,每分每秒都有詩意

圖源自:陝西師範大學

人定

唐·白居易

人定月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燭影,紅袖下簾聲。

坐久吟方罷,眠初夢未成。

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

十二時辰中

鐫刻著先人對萬物的感知

樸素而深刻

時辰在四季流轉中傳承

在日月更迭裡

被時光留下的

一定是你

始終勇往直前的模樣

來源丨綜合自《中華遺產》雜誌、各高校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