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九: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之 描述事情的經過

本文是《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系列連載的第九篇。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們對情緒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這使他們可以應對越來越複雜的場景和情緒的變化,不過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他們還是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困難,令他們不知所措。

當他們遇到情緒困難時,你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的理解和梳理他們的感受,比如幫助他們描述出事情的經過。

孩子的玩具被搶了,一般情況下,你不需要干預,如果孩子有比較強烈的負面情緒,或者來找你幫忙,那麼你除了幫助他用語言表達以外,還可以在事後和孩子講講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帶評價和判斷的,只是描述出事情的經過。

比如:“你剛才在玩那輛小汽車,一個小朋友過來拿走了它,看起來,他也很喜歡這輛小車,不過你還想玩,所以,我和你一起過去對著那個小朋友說‘請還給我。’小朋友把汽車還給了你,你看,小汽車現在還在你的手裡!在你還沒有做好準備分享你的小汽車之前,它會一直在你這裡。”

一位媽媽和我說起孩子被一個小朋友把臉抓傷了,她吼了那個小朋友,問我這種方式是否合適。

事實上,這位媽媽可以選擇幫助孩子表達情緒或者解決問題,也可以去和那個小朋友的家長溝通。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時,態度再溫和一點會更好,否則自己的孩子也會被嚇到,特別是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本來被小朋友嚇到,接下來又被媽媽的情緒嚇到,這樣無益於幫助他理解情緒和處理問題。

不過既然發生了,也不用過於自責,媽媽可以選擇在孩子平靜時描述一下事情的經過。可以真實的告訴孩子:“小朋友抓傷了你,讓我很擔心,也很著急,我吼了那個小朋友。不過,我的態度還可以再好一點,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過現在沒事了,你只是臉上有一點傷,我們回去擦點藥,幾天就好了。”

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剛才發生的事情,在不同的年齡或發展階段,或許有些孩子還不能夠完全理解,但至少媽媽的態度傳遞出了平靜和安全。

幼兒時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尚在發展當中,幫助他們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強烈的情緒,並讓他知道:你接受他的情緒,現在的他是安全的。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孩子邏輯推理能力的不斷髮展,他會在你的持續引導下,開始慢慢的理解事情的前因和後果之間的關係。

本文完

文中圖片選自《Ruusun matka - Rosie sprin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