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明明已看破了空城计,为何却选择撤军?大智若愚

提起三国,脑子里便略过一个个文武英雄,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呢?不是庞统,不是荀彧,不是郭嘉,也不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没错,是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这场智慧搏斗中,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全部,这一点,在三国时期几乎无人能及。然而如此大智慧的人,怎么看不出空城计呢?

司马懿为何看不破空城计

司马懿明明已看破了空城计,为何却选择撤军?大智若愚

这令众人很是疑惑,而他的儿子,司马昭,却一眼看出来了,他信誓旦旦的告诉司马懿:诸葛亮这样滑稽的人,在此故弄玄虚,故作姿态,必然是计谋,给我三千军马,便可擒住这村夫。”连司马昭都能看出来的内涵,司马懿不会不懂,他谨慎观察城楼,却发现诸葛亮没有一丝波澜,面露微笑,双手抚琴,并且琴音悦耳。此时的形态便是魏军十万,蜀军三千,魏军士气极高,军队强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司马懿看破了空城计,缺迅速跑回营地,大声喊到带领魏军退兵五十里。

司马懿明明已看破了空城计,为何却选择撤军?大智若愚

这一切,其实都源于魏明帝曹睿,而不是诸葛亮,当时的魏国,司马是诸葛亮唯一的抵抗者,曹睿便无奈的只能将兵权赋予司马懿,而如果此时他利用魏军将诸葛亮除去,魏国便没有敌人了,而司马懿便成了无用的棋子,曹睿便会除掉司马懿,以绝后患,稳固地位,历史事件都是这样的教训,熟悉历史书籍的司马懿,便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和野心,明知这是一个空城计,还大胆放了诸葛亮,因为只有诸葛亮的存在,才能保住他的性命,进而实现自己的抱负。

司马懿明明已看破了空城计,为何却选择撤军?大智若愚

直到现在,大家都以为,当时的司马懿是因为诸葛亮的埋伏,所以才撤退军队。当然,诸葛亮的优势虽然是相当厉害的,而且从无到有的状态也不是寻常人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在三国时期,把蜀国管理得已经很不错了,却因为空城计失去了街亭这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以至于最后失败的结局,从历史时期来看,他有他的独特之处,我们也看到了这里面的不同之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从真正了解范围来看,也确实出现了真正的结果,而对于司马懿而言,无论这是不是真正的埋伏,也有必然的道理,就算司马懿当时选择带领大军进入,遇到埋伏,又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司马懿明明已看破了空城计,为何却选择撤军?大智若愚

将计就计!是司马懿的选择,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各有不同,让我们领略了这样一场智慧的搏斗,我猜诸葛亮当时应该也是拿准了司马懿的心里,对于这样的形态,相信聪明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兔死狗烹便是司马懿最心底的彻悟。司马懿和诸葛亮似乎成为了大智慧的知己,给对方带来功勋,曹睿死后,司马懿抓住机会突袭,灭掉敌人曹爽,实现了国家的实际统治,司马家族也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