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相傳有個神仙繆仙公,在他收服九龍的地方,山上有像樹樁一樣的石崖,民間相傳叫“拴龍樁”,石崖上的寶甲石、龍爪石、九龍壁彷彿是九龍倒騰、爪抓的痕跡。

當然這是傳說,但是福建有一處天然景觀如傳說一樣壯麗。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位於福建省福安市的白雲山風景區九龍洞園區,在約5公里蜿蜒曲折的河道上,佈滿形態各異的石臼,或缸狀、或盆狀、或柱狀、或壺形、或壁態……猶如一個現代派雕塑的藝術大觀園,這裡的石臼學名叫壺穴,經地質專家認定是基岩河床被水流沖蝕形成的。

其中有一處景點叫九龍洞,在明代的《福安縣誌》裡就有記載說:“山下石室,俗呼靈澤夫人洞。”

靈澤夫人是誰?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九龍洞窺仙洞

靈澤夫人就是三國時代劉備的夫人孫尚香。因為劉備被曹操稱為“天下梟雄”,所以孫尚香就被人稱為“梟姬”。雖然在今天看來“梟姬”有點難聽,但在古代並沒有特別的貶義。

《三國演義》裡,孫尚香尚武“不愛紅裝愛武裝”,更有史料記載:

孫夫人喜歡舞刀弄槍,在宮中曾親自組建一支女兵別動隊。後來,蜀漢和東吳聯合抗魏,不但結了親家,還在赤壁打了大勝仗。後因為種種原因兩國不和,孫尚香就回了東吳孃家。孫尚香聽說劉備死訊後“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吳蜀兩國相隔數千裡、再也回不去了,孫夫人就在蕪湖江邊痛哭一場,然後就投水而死。民間同情她的不幸,後來在蕪湖江邊建了一座靈澤夫人廟,靈澤夫人就成了主管降龍祈雨的神仙啦。

老百姓為什麼用靈澤夫人稱呼九龍洞呢?

三國時,白雲山屬孫吳地界,常有九條孽龍作怪,山中不是乾旱連月,就是山洪滔天。白雲山有姓孫的山民千里迢迢,到靈澤夫人祖廟焚香膜拜請姑奶奶孫尚香來降服九龍。

靈澤夫人點起女兵,駕起五彩祥雲,來到白雲山,把九龍洞作為行宮,降伏九蠍龍,保佑一方黎民,靈澤夫人洞因此得名。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金蟾戲水

在九龍洞的上游還有個奇特的景點——“金蟾戲水”,在澗水飛瀉之中一隻蟾蜍蹲坐在下,這其中也有故事:

孫夫人的女兵隨孫夫人來白雲山降服九龍後,白雲山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孫夫人就把這些女兵交給一個名叫金蟾的愛將,囑咐好生駐守九龍洞,不讓九龍捲土重來。

金蟾天生美麗,冰雪聰明,從此擔當起行雲布雨,守護一方的重任。神仙其實也是人,不過修煉千年,卻也有軟肋,那就是:難越“情”字一關。

九龍鬥不過孫夫人,逃得無影無蹤。孫夫人一走,立馬回山重整旗鼓。面對神仙洞府、女兒香窟,九蠍龍饞涎欲滴。不過,九蠍龍領教過女兵的神威,這一次轉而以情攻心。這九龍之中,老七最好色善變,也最兇殘陰毒,只見它架起一道黑雲,降落洞前,搖身一變,變成一個俊俏英武的男子,天天在九龍洞外耕田勞作。金蟾從九龍洞裡望見這樣俊朗純樸的男人,漸漸的就戀上了。

後來就發生了金蟾“引狼入室”的事情,九龍輕鬆攻佔了九龍洞,而孫夫人的“女兵隊”全軍覆沒。

因此,金蟾無顏再見孫夫人,悔恨交加,往深澗縱身一跳,化作了蹲在澗底的一隻蟾蜍。從此年年歲歲,一任溪水衝涮。

福建這個景區三國時期屬於東吳,還和孫尚香有關係

飛天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