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你吃了吗?”这是大多数国人的打招呼问候语。“今天过的如何?”这是大多数西方人的问候语。一句问候语的不同其实透露着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再大的差异也离不开语言的本质,传达信息。

无论我们用中文还是英文讲话,都是在传达我们头脑中既有的信息。但有一部电影却提出了更科幻的假想——如果我们通过一门新语言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我们会怎么做?这正是科幻影片《降临》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降临

影片讲述12个外星飞船降临到地球各个城市,科学家和军队前往飞船内部,各个国家用各自特有的方式和外星生物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路易斯发现外星生物的语言有着预知未来的能力,她读懂了外星人的话,他们是来帮人类的,语言就是他们最大的馈赠,而人类将在3000年后反过来帮助他们...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正在和外星人交流的路易斯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比较奇幻?感觉像是影片的科幻元素跨度太大,又是预知未来,又是外星人,又是穿越时空的帮助...但这并不是电影的重点,电影其实是借着科幻这个壳,讲述了一个哲学故事。这个哲学故事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所以我想讲述语言带给我们的思考。



语言的起源

1899年清朝的王懿荣在药店抓药时发现了一种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这便是甲骨文。甲骨文出现在公元前14-11世纪,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常写在泥板上,诞生于公元前3400年左右。同样类似的还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文字。这四种文字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四大古文字

如今这些文字都已不再使用,更多的是用作文字研究。他们有的经历战争和王朝更替,已失传。有的因为太过繁琐而被取代。

影片中外星生物使用的文字起源在哪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他们的文字也经历过层层演变,最终变为这种非线性的复杂语言。我们使用如今的简体汉字时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文字和语言?或者说,只有我们人类才会语言吗?


语言的形式

我们从高中生物课本上了解过蜜蜂的交流方式,它们可以通过“舞蹈”来告知同伴太阳的位置、蜜源的位置、数量等信息。其实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信息交流的形式,或是动作,或是气味,或是声音。但这些相对于人类的语言来说,这些交流都太过于简单和有限。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蜜蜂舞蹈形式之一

那些聪明的动物们,比如海豚、黑猩猩,我们能不能教他们学会一门语言呢?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些实验。

1951年美国一对夫妻收养了一只小黑猩猩,他们打算和自己的孩子养在一起,让他们共同学习成长。一开始猩猩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天赋,它很快学会了一些简单发音和简单手语,但在之后就没有了进步。反而是人类婴儿被猩猩的行为所影响,她发出奇怪的声音和奇怪的动作,不得已,这场实验被叫停。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猩猩维基与海斯夫妇的女儿

随后的多个关于猩猩的教学实验也都相继失败,有的猩猩还从此落下了心理疾病,只能在牢笼中度过余生。后来动物实验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建立,这种让动物深度参与人类文明的实验已被禁止。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文明,即使教授其他动物也无济于事。动物的进化方向不同于人类,是无法通过学习来继承的。但这是在跨物种的情况下,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中,又会有怎样的状况呢?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假说还提出,不同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有所不同。

这个假说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体现。比如说在韩语中,[삼촌]这个词是[叔叔],并特指的是父亲的弟弟。在英文中一般用[uncle]表达,并不能看出人员关系。所以在韩语中必须思考关系的信息,这是语言系统决定的。同样的还有中文中的[姐姐][妹妹],但在英语中一般用[sister]一同表达,想要表达姐姐或者妹则需要加形容词“elder”“younger”。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姐妹

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我们知道,语言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如果学会一门外星语言会怎样影响我们的世界?



非线性语言

电影中外星生物使用的语言是一种非线性语言系统,它不需要特定的书写顺序,写出来时像是喷墨一般一次成型为一个圈,在这个圈中包含了许多信息,它没有特定的阅读顺序,甚至一个词能被多次使用,也就是路易斯所说的非线性。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外星语言

电影剧组为这个外星语言系统专门建立了一个词库,超过100个词,最终在影片中出现过71个。建立新的语言系统并不是《降临》的首创,托尔金在小说《魔戒》中建立过精灵语,《冰与火之歌》多斯拉克语,《阿凡达》中的娜美语...这些都有着完整的语言体系。

但《降临》中的外星语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学会后能预知未来的语言。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外星文字

在对外星语的逐渐深入了解后,路易斯有了朦胧的预见未来能力。当时的她还没有孩子,在她预见的景象中她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孩子的父亲正是现在一起研究外星人的伊恩。但最后的结局是她告诉伊恩女儿会死,伊恩无法接受选择离去,路易斯一人把女儿养大,直到女儿死亡。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路易斯与伊恩

路易斯看到的未来并不是她穿越时空亲眼见证的,她一直在当前的时间点,思维则带领她超越时空,见到了未来的景象。而打破既有的时空规则正是外星语言带来的能力。

我认为外星文字和中国的水墨画有着相同点。都是“墨水”形成的画面,且有留白,有神似而不似。外星文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是透露出东方哲学般的禅意。而路易斯从其中悟出的时光奥秘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从此超越于三界之间。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水墨画

非线性语言像是模糊的概念,所有的东西并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而参透的人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意境。常规的语言是精准的,每样事物都有着明确的代词表达,山即是山,水即是水,语言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打破混沌与模糊,每样东西在我们头脑中都有着清晰的认知。

禅学有着三个境界: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路易斯此时已完成了三境界:看穿了未来的迷雾,也选择回归现实。预见了所有的悲伤,也依然选择前往。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禅意



结语——语言带来的哲学思考

在外星生物的语言中,一个符号就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在写下第一笔的时候,时空将连接为一体,所有的结局已成定局。路易斯在预见自己的悲伤结局后,她依然选择尊重世界,尊重天地。即使她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她还是不能避免死亡,或者说她只能选择接受死亡。这看似是命运论,其实是超越宇宙万物的最终结论。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路易斯

在拉普拉斯的宇宙体系论中,世界的一切事物是被既定好的,从宇宙诞生那一刻,所有的未来就是精确按照万物理论运转的,人类之所以不能预知未来是因为还没有充分了解宇宙,以及还未精确的掌握计算模型。

或许外星人的语言就是探究宇宙奥秘的终极钥匙,是长久的进化让他们演变出这复杂的语言,从而改变思维方式并超越时空限制。而发现“上帝”般新科技并不是全能的,不管好与坏,它都在那,不增不减,只等待着我们去面对。

这带给我们无穷的哲学思考,对进化论的思考,对死亡的思考,对宇宙的思考...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影片中的外星飞船

而每一次语言的初次交流就是文化的碰撞,更暗藏着战争的火药。影片中伊恩说:“语言是文明的基石,是把人们聚到一起的粘合剂,也是冲突中最先使用的武器。”如同全球12个外星飞船,各个国家和外星人交流的形式也有着冲突的因子。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屠杀印第安人,而现在我们害怕外星人也如此对我们。

语言学引发的哲学思考,预见了悲伤的结局,还要继续前往吗

战争

“战争并不成就英雄,只会造就孤儿寡母。”正是这句话让尚将军停止了发动战争的念头,这也是路易斯通过预知未来带来尚将军妻子说的话。整部影片也时刻在推送着爆发战争的紧张气氛——语言是如此的美妙,也是如此的脆弱。

关于电影,还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我只从语言学简单分析了本片的哲学思想,而本片还有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等待着读者们去发掘。不知道看完影片后的你是否对语言学产生了兴趣?或者你认为语言的能力并不可能这么强大?欢迎评论区讨论。

文|胡话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