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鎮:打通扶貧“隧道”最後一公里

萬安鎮在實施激勵性扶貧機制中,秉持精準扶貧原則,優先考慮貧困戶利益,增強貧困戶脫貧決心,通過實施發展產業奠定市場基礎,化解巨大市場銷售風險,穩步推進品牌建設工作,努力打造生態萬安的農業產業金名片。

日前,記者在位於龍巖中心城區登高東路的新羅區精準扶貧農產品一條街的“萬安公社”內看到,這裡人頭攢動,大冬米、紅曲米酒、紅菇、蜂蜜及蔬菜商品排放整齊,琳琅滿目。不少“老顧客”正在精心挑選來自萬安鎮的農產品。很多市民表示,來自萬安公社的農產品品質好,價格實惠,吸引了朋友圈裡的消費者前來選購。

顧客說:“比如大白菜,白菜,芹菜,菜花,不知道是水漂亮還是怎樣,反正種出來很好吃就是了,很多顧客都是到這邊來買菜,還有他養的雞,自己養的魚,河魚,草魚都是萬安養出來的,都很漂亮,所以很受我們廣大群眾的歡迎,很多人到這來買菜。”

萬安公社銷售負責人林碧花說:“萬安大冬米是單季稻,這個村種單季稻,一年就收割一次的,也是幫村民貧困戶收割出來的,幫他們賣。我們村是主打的就是,村民們大家貧困戶種的是米跟菜,紅曲酒、土雞、土鴨,都是原生態無公害的。”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流梗阻造成農特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通扶貧“隧道”最後一公里,作為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鎮,萬安鎮幾經考量,聯合當地創業人士,攜手貧困戶,共同打造“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康旅文化”的“萬安公社”綜合性公益服務平臺。

萬安公社銷售負責人林碧花:“這平臺很好幫了很多貧困戶,貧困戶的效益應該來講也不錯,他們的受益也不會低,因為他們的東西種來的,撿的紅菇、靈芝,我們都可以幫他們銷售,還有包括筍乾,紅曲酒做來的我們都可以幫他們賣。生意是靠大家支持的,因為我們是原生態無公害的菜,從我們萬安松洋村100多公里的路程來講,是非常深山的,路彎然後這些菜都非常好的。大家都很喜歡我們萬安松洋的菜,因為我們貧困戶下的是有機肥,沒下農藥。我們固定一三五來買菜,大家猛搶很火爆。”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推廣新羅全區各鄉鎮特色優質農副產品,幫助全區群眾發展生產、致富脫貧,新羅區打造了精準扶貧農產品一條街。該平臺以“精準扶貧+農產品”模式,每平方米租金僅6元,布排“萬安公社”“龍門客棧”等10家銷售店,自開業以來,共銷售水果、蔬菜、肉蛋禽等農副產品142噸,銷售額589萬元,已帶動300多戶貧困群眾每戶增收約5000元,有效解決了農特產品“豐產不豐收”難題。目前,“萬安公社”正著手準備與110多戶貧困戶簽訂合同,貧困戶只需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如蔬菜、大米、冬筍、茶葉等食品必須使用有機肥,同時保證農殘不超標,讓市民吃得舒心、放心。

新羅區萬安鎮副鎮長謝志清:“我們萬安鎮是市級貧困鎮,2018年實現貧困鎮脫帽。因為我們萬安鎮是屬於新羅區比較偏遠的鄉鎮,所以貧困人口比較多,目前總共有376戶,1048人,我們鎮已經對所有貧困戶實現脫貧,我們為了鞏固脫貧效果,發展了14個產業扶貧項目,重點推薦萬安特色的萬安風鴨、萬安靈芝,梅花緣土雞,通過這些激勵性扶貧項目來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最終鞏固脫貧效果。我們下一步計劃對貧困戶加強技術上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種植水平和養殖水平。”

據瞭解,萬安鎮有省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1個,區級貧困村3個。2016年,全鎮共建檔立卡貧困戶395戶1155人,同年脫貧退出160戶484人。2017年底,經返貧、新增、剔除、分戶、死亡等人員動態調整,萬安鎮實現貧困戶380戶1078人全部脫貧,市定貧困村松洋村實現脫貧摘帽。並通過參加激勵性扶貧項目、政府兜底保障等實現穩定脫貧,無返貧現象。其中96戶292人享受易地搬遷政策,實現100%入住到位,29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4戶貧困戶住房安全隱患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有住房保障。此外,該鎮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鼓勵20個村集體主動對接,發展激勵性產業項目,形成萬安鎮“一村一品”產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