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启示,人的三性确定生活定数

疫情启示,人的三性确定生活定数

觉者看世界(恒生资管集团 副总裁 何伏)

或许有人会问,真正的快乐,到底有多快乐呢,它跟快感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无法把这觉受塞到你的心里,但我可以告诉你,假如你认知了真心,便会发现,凭借外境所得到的一切快乐,都无法跟你内心本有的“天堂”相媲美。

因为,外界的一切总在不断改变着。

这场疫情,将会引发一场财富的大重组,大洗牌。

几家欢喜,几家愁!

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各种冲击越来越不可预料,突如其来的事会变成一种常态,所以所有的长期规划几乎都是无用的。

未来只有那些大公司/大平台拥有大数据才需要做长期规划和投入,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只能做各种短/平/快的生意。

实体产品第一投入太大,第二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三消费者比价太容易,利润遭多方挤压,未来的利润会无限于零。

虚拟服务就是提供你的经验/资源/精力,这是风险最小的投入,虽然不容易做大,但是却很平稳,可以稳中求进,适合当下这个社会环境。

千万不要再盲目做重资产的生意了,社会每次出现动荡,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重资产。

做轻资产的事,就是避免现金投入到那些非必要的环节中去,然后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去攻打直接产生利润的环节。

这样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你可以随时抽身离开,船小好调头。

所谓传统获客,就是我们通过打电话/投广告/分销/线下社交等等方式去开拓客户,这种方式第一成本会越来越高,第二效果会越来越差。

所谓线上获客,就是利用抖音/头条/知乎等各种平台去生产相关的内容,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从而成为你的粉丝,然后再成为你的客户。

线上获客的本质是生产内容,是价值获客,这才是未来获客的主流方式。

免费怎么赚钱呢?

这里的免费指的是前端的产品免费,我们可以在背后设置隐形的路径收费。比如你是一家书店,书你就免费送出去,然后做读书会,召集大家一起学习,收会员费。

现在很多4S店卖车也已经不赚钱了,都是靠后服市场和金融服务赚钱;很多美容院的产品也都是免费送了,美容院店面成为客户引流的窗口,通过服务盈利和价值延伸,你要获得免费或低价成品,前提是你成为他们的会员才行。

一句话:做产品不如做服务,做服务不如做会员,做会员不如做跨行和生态。

未来最值钱的不是产品,不是资源,而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比如用户信息,会员数量,粉丝、区·块·链等等。谁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谁掌握了主动权。

创业的逻辑彻底变了,之前创业是有了模式就就赶紧组建一个团队,随着人力成本的越来越高,这种已经属于重资产创业了。

未来的创业一定是先自己亲手去干,做成一个小雏形(模式能够盈利),然后再根据业务和需要去加人,包括合伙人(可以是智能机器人)等等,要努力先成为一个超级个体。

然后真的有需要了,再去建立团队。

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稳定的工作,真正的稳定就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在大变革时代,要么主动革一把自己的命,要么坐等被别人革命。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从外面打破就是食物。是破壳而出,还是被人收割,选择决定命运。

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都是一个价值主体,你必须尽快找到自己定位,找到自己最独特的一面,找到自己的价值点,早一步行动的人就早一天成功。

为什么直播那么火?

对于卖货来说,传统网店靠的是P图能力,而直播是全方位/实时的展示产品;

对于创作来说,传统节目靠的是后期美化,而直播是真实的/互动的跟大家交流。

从现在开始,一切装逼的产品/作品/公司都会倒下,大家需要的是真诚,是陪伴,是对等,是认同度。(比如瑞·幸·咖啡)

不要再给你自己包括你的员工设置任何框定,不要再打卡/写日报,不要绩效不要方案,一切都只以结果为考量。

尽可能的少发工资,把员工都变成合伙人,甚至你的客户也可以成为你的合伙人,制定清晰的提成机制/承包机制/分包机制/分润机制,不要再养人,不要再管人,建立利益共同体,轻车上路方能轻车熟路。

如今凡是还在提管理的人,说明都已经不懂管理。这已经不是那个谁需要被谁管的时代了,管理是往下压,赋能(赋予能量)是往上托,这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

如今所有的管理经验都统统失效,这是一个需要激发/赋能的时代。赋能的关键在于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只需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弹药,提供平台。

可以给目标,但不要给绩效;可以关心进程,但是不要关心过程;利益可以捆绑,人不要捆绑。大家各施其才,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要再互相干涉,保持距离,彼此尊重,互相协同。

概而言之,这次疫情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冲击,它让很多变化加速到来了。

每一次危机,背后都隐藏着巨大机会。

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因缘聚合之物上面,就意味着你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一旦它依附之物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亡,它也会随之消失。

而且,这种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一种记忆,记忆是会被忘掉的东西。

那么,通过外物来让自己变得快乐的这个希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在这种期待中,你将不断品尝失落的痛苦,即使拥有,也会感到患得患失,无法享受拥有的快乐。

可见,建立在外物上面的快乐,是不会永恒的,不管这个外物是什么东西。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来看许多自己曾经非常在乎的东西,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没什么意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没什么真正的意义,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

拥有和失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一切都不值得在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啥都不管,随随便便地混日子,相反,明白缘起缘灭的自然规律,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更积极更进步的人生。

只有当你意识到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变化的时候,你才会放下诸多的计较,好好地活在当下。

不过,这还是一种推理,推理是带着思维痕迹的。思维也是念头,是另外一种记忆。

但真心不是逻辑,不是推理的结果,它是一种最本真的东西,是生命本具的智慧,它不是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它不随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既无虚幻之生,也无虚幻之灭。

但它同样不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

什么都没有,死水一样的木然沉寂,那是顽空,不是真心。

能生起妙用的才是真心。

真心见诸于人的三性。

人有三性,分别是天性、禀性(本性)、习性。

禀性,禀性就是人的本性,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资质。这种资质大多来自遗传因素。

虽然说人的性格构成有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但是起核心主导作用的应该还是其与生俱来的禀性。

所以有时候说“本性难移”,就是说人的性格中带本质性的,不管是弱点还是优点,总是难以改变的。

天性是纯善无恶的,也即神性。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

人欲赋予的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性恶论,正是指人的禀性。

后天养成的叫习性,习性是可恶可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子说的性,正是指的习性。

人是三部分合成的,灵一天性,魂一禀性,体一习性。天性是均等的,魂是不一样的,存在因果关系,存在惯性。体也是不一样的,也存在因果关系。

习性是物欲所绕,禀性是人间烦恼,去了习性,化了禀性,才能圆满天性。

见了天性,就更贴近道了。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化不了禀性,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投资,几近于道。

关键,就是要见天性。

养性,就是要让我们展现天性,也就是他生命的原本状态——自由的、活泼的、灵动的。

性养好了,我们的智慧就真地发挥出来了,可以变得通达,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做到与己合、与人合、与天地万物合。

真心的妙用,就是觉醒于当下,明白于当下,觉悟于当下。

也就是说,你时刻都要安住于真心,安住于空性,保持警觉,提起正念,不要让欲望左右你的心,也不要昏昏沉沉的,都没任何反应。

比如,知道自己口渴了就喝杯水,但不计较这水好不好喝,也不会纠结于自己为啥没买另一种饮料,这就是真心的妙用。

我的写作是真心的妙用,我们为众生服务也是真心的妙用,真心的妙用是随缘的,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可以遍及世间一切。

你做任何事,都清醒、自主,不被私欲所左右,这就是真心生起妙用。

宇宙思维告诉我们,茫茫天地间,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既相关又不相关。

说相关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会接受到外界传来的信息,受到种种正能量或者负能量的影响。

说不相关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就如同一个星体在自转一样,每个人也在身、心、性的作用下进行着自转。

养性,就是要让我们去体悟身、心、性的和谐之美。

因为你明白,世上一切都是记忆,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跟谁聊过什么,别人说了你什么等等一切,都是过去了的东西,你计较与不计较,都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不会过去。

当你真正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就不会失落,更不会感到痛苦。

你会发觉,随缘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假如能够真正随缘,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有“现象”,没有任何“痛苦”,只有“经历”和“营养”。

从生命思维来讲,养性,就是提高我们的感受力,与万事万物迅速相连。

让我们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感受,从而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感受,用强大的感受力去和别人建立心灵的链接。

尊重别人的自主性,尊重生命自由的本性;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自我实现,体会生命成长的喜悦滋养我们的身、心、性。

让我们去感受风、感受雨,和万物相连接,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让自由灵动的生命体会天人合一的佳境。

可惜我们总是被世界的假象所迷惑。

迷了的我们,会觉得自己遇上了过不去的关卡,觉得人生无法继续下去,看不到希望,身心皆疲。

有时候,内心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趁机对我们说道: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活着太累了,不如去死?死了,一切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人瞧不起,再也不用担心饭碗不保,再也不用担心我爱的人抛弃我,再也不用担心一切的一切……

所以,有一天,投资失败,有人万念俱灰,就跳楼自杀了。谁知道他才落地,市场就出现转机。

他想象中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露宿街头、食不果腹等“定数”,原来都会发生变化,只是他的猜想害了他。

世界就是这样。

巨大的灾难还是人的妄心造成的。

当你有足够的清醒和理智,能够跳出许多现象来客观评价自己的处境,就会发现,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你当然要承担自己的选择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但这后果未必像你想象中那样不能承受,因为世界是无常的,充满了各种变数。

对于前面的那个可怜人而言,他的死亡是一种变数,市场转机是一种变数,恐惧情绪的消散也是一种变数。

再者,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不受欲望的左右,清醒评价自己的承受能力,再进行投资,那么他就不会做出难以挽回的选择,更不会在投资失败之后放弃生命;

甚至,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可能就会把投资的钱用在发展公益事业,帮助他人上面,这也很好。这又是另一种变数。

心变则世界变,命由心造,可惜他偏偏选择了死亡,毫无变数。

人的禀性,源于前世之根,形成今世之果。

禀性,源于遗传。

习性,源于后天生长的环境。

“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

禀性、习性,尽数化掉,就有机会接近天性。(修行中行善积德)

禀性、习性中,臻于至善、几近于道的成分越多,后天修行的路就越轻松,否则,就会很辛苦。

有些人,生来就有慧根,实质源于祖辈遗传的福荫。

所以,人的可悲之处,不在于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在于用一种错误的态度面对人生。

当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时,其实还可以选择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

一面赚钱,一面浪费;一面种植,一面践踏;一面建设,一面破坏;这就是有漏的世间,有漏的众生。

有趣的是,当你以一种高贵的态度,坦然接受命运中的所有事情——包括那些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而已。

无论是事情本身,还是痛苦、失落的情绪,都终究会过去,它们都不会永恒。

人人都希望“趋吉避凶、求福远祸”;然而世事多变,一切都不能尽如人意。

当遭遇到财物损失、家人不幸、自身灾难时,不要完全怨天尤人,祸福已经成形,等于火势蔓延,不易扑灭,应心存慈悲、正直,有时候祸患反而转变为福报!

认识“熏习”的力量,我们便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忆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有了善因业种,又何愁人生没有善缘果报呢!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

疫情启示,人的三性确定生活定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