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1養殖者缺少必要的從業經驗

投資或經營者不熟悉養殖基本知識,缺乏對養殖風險的一般性理解,在臨泉,規模養殖投資者甚至經營者一般不是擁有豐富經驗的老養殖戶,不是通過持續的養殖經營逐漸發展起來的,相反,許多投資經營者以前都是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人,積累了一定資本後,片面地覺得養殖產業很有前景,生產相對簡單,競爭壓力較小,還有政府補貼,於是便選擇了養殖產業,短期內投入大量資金,一次性完成投資。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這種投資者很難預見投資風險,於是在養殖出現災害、疫病等事件後,就認為很倒黴,自言如果沒這種災害,肯定是賺錢的。而事實是,養殖這種產業相比於工業化生產,不是風險很低,而是風險更高,它除了具有一般工業生產所具有的市場價格風險、存貨風險、政策變動風險、資金風險等不穩定因素外,還具有自然災害風險和疫病風險,而這兩種風險往往更難預防,也更難抵抗:本來一切都按計劃運行的好好的,一場大水淹壞了牧草,一夜暴雪壓塌了圈舍,一場疫病導致大批畜禽死亡,均可能導致企業立即陷入虧損。只要是養殖,就得面臨這種特有風險,沒有預見這種風險,就是不成熟的投資。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2簡單把小規模養殖算術性的擴大,尋求規模效應

有的投資者在從事投資時這樣估算,某某人養10頭牛,一年掙了2萬元,如果養1000頭牛,一年掙200萬元,並且知道規模養殖還可得到更多的國家補貼,飼料成本會更低,產品銷售價格更高,於是便籌措大批資金快速擴大經營。這種規模養殖戶,一般是從散養戶發展起來的,他們擁有一定的養殖技術經驗,但養殖產業作為第一產業,本身利潤不高,很難積累大量資金,從事規模化生產。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他們從小規模養殖中取得了些許利潤,也積累了一些養殖經驗,便想通過快速擴大經營來取得規模效應,但由於這些人一般都是文化水平較低者,從事“眼見活”還行,一旦進入規模化養殖,其投資管理、人事管理、市場管理、安全管理、技術管理都是不同於小戶或零星養殖的,讓他們快速學習這些東西,很不切合實際,這種通用管理技術的缺失是小規模養殖戶發展成規模養殖,最後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他們從事小規模養殖的時候能賺點小錢,但從事大規模養殖時不是嫌了大錢,而是面臨虧損了,因為零星散養與規模養殖有重大不同,比如:散養戶不計人工費,而規模養殖要給聘用人員開工資的;散養時對畜禽防疫要求較低,發生疫情也較好控制,而規模養殖時防疫要求很完善,得有規範的防疫設施、設備、人員和制度,而他們積累的所謂經驗中並沒有這些東西,這使他們的養殖處於高風險狀態,虧損破產隨時可能發生。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3養殖業的特殊性要求從業者有很好的敬業精神

目前在這方面的管理手段還不成熟:作為零星養殖戶,他們把自己的養殖產品當作自己家庭的東西來對待,而聘用工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比如,對於散養戶,母羊待產了,場主會晝夜觀察、守候、親手接產、做好撫育管護工作,這需要很高的責任心,而作為僱員,業主很難讓他做到這上點,因為他是按時上班的,夜晚不上班,即使上班,這種飽含相當愛心的管護責任,很難做到,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對員工進行考核:如果羔羊降生時死了,那麼他會有多種藉口來推託自已的責任:母羊的難產、天氣的寒冷、一胎多崽、母畜患病都能說出來。沒有很好的敬業精神或管理制度,很難實現養殖的效益保證。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4對國家政策的歪曲或片面運用

國家為了扶持畜牧業發展,出臺了許多相關扶持政策。但不排除一些養殖戶,他們純粹為享受政策而從事養殖產業,這種經營者社會經驗豐富,但不講管理和經營:他們看到國家對養殖產業扶持力度很大,給予規模養殖補貼、飼料機械補貼、飼草種植補貼、防疫補貼等等,於是以套取國家補貼為目標,籌措資金,倉促上馬,結果一般是這樣的:投資百萬元,建場也是那回事,達到取得國家補貼的標準,但因為根本沒打算持續經營下去,結果三兩年虧損了一大半,也得到了國家的十來萬補貼,但國家補貼遠不能彌補他的巨大虧空。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5畜牧生產經營行業的進入幾乎無任何壁壘限制

相對於多種工業生產、建築業、運輸業來說,畜牧生產基本沒有進入壁壘。在技術上,工業生產可通過封閉生產環境實現技術保密,持續獲得高額利潤,但畜牧生產一般是暴露式、開放式生產,基本不能做到保密,從業人員無文化或技術限制,不經過任何培訓都能從事;在資本上,資金規模可大可小,畜牧生產可以無限制地小型化,而鉅額的資金卻起不到更高的壟斷地位。

在資格與權限上,工業生產需要國家給予技術批准、資格批准、生產批准、權限批准等限制,而畜牧生產基本不需要任何批准就能從事,這樣,使得畜牧產業進入一個完全競爭的格局,這種完全競爭的格局,會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取得壟斷地位,難以產生超額利潤,沒有超額利潤的經營便沒有更多的生存機會。


畜禽養殖業規模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6消費市場的不健康導致養殖業面臨巨大損失

比如,食品市場上的以次充好,以綿羊肉充當山羊肉,以豬肉充羊肉,非法注水,育肥過程使用瘦肉精,把工業膠添加入羊肉中等等,這種違法行為,大幅度壓低了畜禽產品價格,坑害了消費者,同時,使得合法經營的養殖戶,優質產品買不到好價錢,導致經營利潤下降,直至虧損破產。另外,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惡化也是傳統養殖產業蕭條的重要原因:比如:更多的人習慣於進食烤肉、動物雜碎、人工合成食品、保鮮食品、深加工食品等等,這些習慣使得精肉、大塊的胴體肉價格賣不上去,導致養殖效益下降,這需要國家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者,保護合法經營者的基本權益,引導消費者養成良好的飲食消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