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養殖業“巨無霸”的“公司+農戶”之路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 創立於1983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業集團。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62家控股公司、5.54萬戶合作家庭農場、5萬多名員工。

2016年8月,黔西南州安龍縣與溫氏簽訂了安龍溫氏畜牧一體化生豬產業項目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8.3億元,通過“公司+家庭農場”的模式合作養豬,與當地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使溫氏模式與安龍縣農村經濟相契合,為促進安龍縣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

良洞村:總產值近8.5億元的新農村

“我1992年投資1.35萬元買入溫氏集團股票的,目前市值已經是1個億。”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良洞村支書秦木養的聲音非常響亮。

4月12日,在村文體活動中心,“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廣東鄉村振興”調研採訪團成員和村民們聊起了良洞村依託溫氏發展的“明星村”之路。

“沒有溫氏,就沒有我們村今天的美好生活。”在與村民的交談中,記者深切感受到村民們提及溫氏的濃濃自豪感。

上世紀90年代初,良洞村把60畝水田租給當時已經發展壯大的溫氏,並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與其合辦了村裡第一家企業——良洞種雞場,這是溫氏第一個種雞場,也是良洞村構建農牧產業格局的“第一桶金”。隨後,溫氏第一個種豬場入駐良洞村,村莊農牧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多年來,溫氏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帶動良洞村村民創辦家庭農場進行科學現代化養殖,村企“雙贏”,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目前,良洞村共有養殖戶58戶,養殖實現年產值近1200多萬元。

以養殖業為主導,村企合建了塑料包裝廠、編織袋廠等輕工業,並帶動就業、人流和物流等發展。同時,村民辦起了運輸車隊和鄉村旅遊等二三產業,產業鏈實現“接二連三”,逐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體系,展現鄉村振興中獨具一格的面貌。

目前良洞村擁有5家溫氏下屬企業,年總產值近8.5億元。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長,從一年1萬元逐年增至一年35萬元。

龍頭企業入駐,村民優先就業。目前在溫氏及其相關企業從事工作的良洞村村民有206人,每年工資性收入約1000萬元。此外,良洞村大部分村民都持有溫氏股票,每年都享受股票分紅帶來的收益。53歲的村民秦明中,1997年投資20萬元買入溫氏集團股票,如今漲了40多倍,市值800多萬。

“現在,村裡年收入千萬、百萬的村民已不足為奇。”

背靠大樹好乘涼!毗鄰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這個養殖業的“巨無霸”,良洞村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漫步良洞村,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屋青磚白牆,古韻悠悠;新住宅區鮮花吐豔,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溫氏:養殖業的“巨無霸”

從一個人的追求到一群人的成功,

從一個雞場的興盛到千萬農戶的致富……

溫氏已經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農企航母”。

溫氏為何這樣“牛”?走進溫氏,記者尋訪“溫氏模式”的實踐探索。

1983年,原新興縣食品公司幹部溫北英停薪留職,聯合7戶8人,集資8000元,以股份制形式創辦了一家養雞場,併成立新興縣簕竹畜牧聯營公司;1986年,發展第一個合作農戶,開創“公司+農戶”合作模式;1993年,成立新興縣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實現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通過30多年不斷實踐與發展,溫氏首創的“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合作模式,採取企業墊資、政企合建、貧困戶參股、僱傭勞動等多種模式,帶動當地村民發展畜牧養殖業,將農民納入到公司產業鏈條、共建共享體系之中,培育了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引領現代農業的同時,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助力富民興村產業發展。

溫氏在養殖模式、育種技術、食品安全、環保技術、信息支撐及企業文化等多個領域打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其在畜禽養殖行業的優勢地位。作為農業現代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溫氏組建有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臺。

如今,溫氏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成員企業遍及全國,經營規模超100個億,帶領5萬多合作農戶走上養殖致富之路,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農企航母”。

2018年,溫氏總銷售收入為573億元,上市肉豬2229.7萬頭、肉雞7.48億隻。其中,黃羽肉雞市場佔有率達到21.2%。

4月9日,溫氏發佈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與溫氏集團合作的5萬戶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全年合計獲得合作養殖收入81.47億元,戶均收益15.48萬元。

精誠合作,齊創美好生活。從一種模式的創立到推進鄉村振興,溫氏模式正在被不斷創新和豐富,演變成為“溫氏+”,農村土地、資源等要素盤活了,更多資本湧進來,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升了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溫氏:多模式實現“造血式”扶貧

紮根於泥土的溫氏,以高度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並表現出非凡的能力。

簕竹鎮紅光村委雲秋洞扶貧產業養殖小區,是溫氏在新興縣的首個政企合作產業扶貧小區。2018年2月,溫氏與新興縣政府簽訂協議,規劃在適養區或限養區中按照“宜豬則豬,宜雞則雞”的原則,以“溫氏+縣政府扶貧平臺公司+基地(養殖小區)+貧困戶”模式,建設養豬、養雞養殖小區若干個。

據該縣扶貧辦介紹,成立平臺公司整合扶貧幫扶資金與企業合作,實行種苗、飼料、藥物、技術服務、肉雞回收“五統一”來運營,降低了扶貧資金使用風險,獲得穩健的收益,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實現“造血式”扶貧。

雲秋洞扶貧產業養殖小區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的融合,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環保化養殖的高度融合。通過監控屏幕,可以看到雞舍溫度、溼度、氨氣、二氧化碳等。所有雞糞回收處理,非常環保。

據悉,新興縣扶貧養殖小區項目計劃總投資3.5億元,養殖小區每年創造的利潤在扣除運營費用後,全額由扶貧辦分配到全縣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762戶10484人手上;小區還僱傭當地的貧困戶做飼養員,增加貧困戶的工資收入。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與傳統“輸血式”扶貧方式不同,溫氏特有的產業扶貧模式依託於養殖行業,從起點上就與扶貧緊密結合,通過提升農戶專業能力進行“造血式”扶貧。公司與農戶通過委託養殖合同捆綁在一起,在扶貧生產全過程中,通過一整套養殖管理體系、疾病防控體系、服務與監督體系,對農戶提供精細化服務,化解各類風險。在複雜的畜禽產業鏈中,農民需要擔負的只是場地、勞動力,其他都由公司負責。

溫氏通過貧困戶自建自營、貧困戶合股、貧困戶承包和政府精準扶貧等模式展開精準扶貧工作,鼓勵貧困人口通過合作養殖、勞動僱傭等方式獲取報酬。目前,已在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內蒙古、重慶等西部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建立了控股公司,助力精準脫貧。

以養豬業為例,溫氏在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及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範圍內的25個縣投資興建(包括在建)25個一體化養豬公司及1個種豬育種基地,總投資累計90.31億元,實際投資(截至2018年底)累計40.98億元。2018年,幫助3.1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査必芳 毛倪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