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招小祕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和我有過同樣的感受,每次來“大姨媽”的時候,就感覺像是在渡劫一樣,腰痠背痛,外加小腹裡面就像電鑽在鑽一樣的難受,每個月的那幾天,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月經被取了很多有趣的別稱,如“大姨媽”、“好朋友”、“小紅”、“好事兒”、“倒黴”等,可見我們女性對這位“好朋友”又愛又恨的心情啊,其實,來月經並不是倒黴,規律的月經預示著女性的身體是健康的,可以孕育健康的寶寶,如果月經紊亂,那才是倒黴事兒呢。

月經是女人健康的風向標。女人的青春容貌、妙曼身姿和紅潤肌膚都與月經息息相關。月經通暢、順遂,女人就會感到一身輕;月經不規律,則代表體內激素髮生紊亂,卵巢、乳房等器官都會受到影響,可能還代表某些重大的婦科疾病已在體內紮根,而且女人容易變老,容易肥胖。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善待並守護好自己的“好朋友”——月經。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貌美如花、青春永駐,女人味兒十足,創造不老“美魔女”的神話。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月經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首先要了解女性生殖必需的重要零件,即子宮、卵巢、輸卵管。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養器官。

女孩一出生,身體就帶有一定數量的卵子,埋在卵巢中“休眠”。到了青春期,下丘腦會命令腦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甦醒,不成熟的卵泡就會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性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一枚卵子如蛻變的蝴蝶一般,從卵巢中掙脫而出,這就是排卵。排過卵的卵泡壁塌陷,形成黃體,再合成雌激素與孕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為受精卵“佈置新房”。

女性體內的“堡壘”——子宮、卵巢、輸卵管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這枚卵子從卵巢排出後由輸卵管撿拾,進入輸卵管內等待受精,如果和精子相遇結合而成受精卵,受精卵會通過輸卵管運輸到子宮內發育;如果沒有受精,這枚卵子會逐漸失活,3天后死亡,一部分被自體吸收,一部分排出體外。排卵後14天,在黃體素的撤退下,增厚的子宮內膜開始脫落,便會發生子宮出血,連同未受精的卵子、內膜組織與其他分泌物由陰道排出,這就是經血。之後,在體內激素的作用下,週而復始,這種每個月一次的規律性出血便是“月經”,也叫生理期。

生理期是女性代謝子宮內膜組織的特殊時期,也是可以觀察自身健康狀況的窗口,但隨之而來的痛經困擾著許多女性,成為女性腹中的芒刺。每當“大姨媽”駕到,這根刺就出來作祟,讓人痛不欲生、坐立不安。許多女性從來不需要記錄生理期,因為只要她開始腹痛、拉肚子,就知道那個“冤家”又來折磨她了。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經期綜合徵:“大姨媽”快來時,很多女性會感到莫名的煩躁、不開心、無精打采、情緒低落、情緒起伏大、緊張易怒、性慾降低、失眠,甚至對最親密的人無理取鬧等。這就是經前綜合徵(PMS)的表現。這種症狀不僅體現在情緒上,生理上也有,如乳房脹痛、頭痛、腰痠背痛、食慾增加、嗜吃甜食、容易疲勞、協調能力差等,共約有150種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在來“大姨媽”前的一週內開始,“大姨媽”來後症狀就會消失。

那痛經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隻要吃止痛藥就OK了?還需要就醫嗎?

據查閱資料得知:前列腺素是痛經的禍首,從生理期即將到來開始到生理期結束所產生的不舒服症狀,就是“痛經”,而且這種疼痛或不適已經成為許多女性的一種生理慣性,並不是只有偶發幾次而已。在月經“報到”的前幾天,有人會出現失眠煩躁、下腹悶脹、乳脹痛、頭痛頭暈等症狀,經期中所產生的疼痛,均統稱為痛經。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痛經的產生,是因為女性在排卵時,子宮內膜漸漸變厚,在尚未受孕時,這些派不上用場的子宮內膜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會剝落,加上子宮收縮,引起了疼痛或不舒服感。

從中醫觀點來看,假如你的身體系統(包括心理狀態)健康且協調,生理期就可以平順度過。但是現代女性因為生活緊張、作息不規律導致生理功能失調,每個月的那幾天“大姨媽”一到來,就像噩夢一樣。

那關於痛經我們又有什麼緩解預防方法呢?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1首先我們需要改變平時的不良飲食,健康的度過經期

經期要避免吃的食物

忌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滯。月經期食生冷,一則有礙消化,二則易傷人體陽氣,導致內寒產生,寒性凝滯,可使經血運行不暢,造成經血過少,甚至痛經。即使在酷暑盛夏季節,經期也不宜吃冷飲。相反,月經期飲食宜以溫熱為主,宜選用海帶、紅棗、高粱米、薏米、羊肉、蘋果等食品;少吃梨、荸薺、菱角、冬瓜、芥藍等寒涼食品。

忌食酸辣刺激食品

月經期間的女士容易感到特別疲勞,消化功能減弱,胃口欠佳。因此,飲食上應注意食物的清淡和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難易,避免食用過酸和刺激性較大的食品,如山楂、酸菜、食醋、辣椒、芥末、胡椒等。辛辣生冷的食物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盆腔血管收縮而致經血量過少甚至突然停止。另外,菸酒等刺激性物質對月經也會有一定影響。如果不注意避免這些不良刺激,長此以往,會發生痛經或月經紊亂。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忌過量吃甜食

過去不少人認為,常吃甜食可改善經期的不適,於是紅糖、甜餅乾或巧克力,幾乎成為女性經期的“常備品”。現認為,進食高糖類的甜食會讓血糖急速上升,的確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但血糖一旦下降,反而造成更大的落差,情緒容易不穩定,加重不舒服的感覺。

忌食過鹹食品

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如果吃鹹食過多,則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量增多,加之在月經來潮之前體內孕激素增多,易於出現水腫、頭痛等現象。月經來潮前10天開始吃低鹽食物,就不會出現上述症狀。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經期適宜吃的食物

適宜營養豐富,健脾開胃、容易消化的食物;適宜含鐵豐富的食物,多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

宜補利於“經水之行”的食品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經期宜通利,不宜收澀,因此經期適宜食用如羊肉、牛肉、紅棗、紅糖、桂圓等溫補食品。同時薏米富含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健脾利溼、清熱排膿等功效,它能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活血、調經、止痛、利尿、消水腫的作用,因此經期可以適量食用,也可以多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鉀可以舒緩情緒,並具有減輕腹痛、防止感染、減少經血量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鎂可鎮定中樞神經,幫助消除女性在經期中的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2保持心情愉悅,緩解情緒壓力

調整心情的小竅門

01 聽音樂

音樂的旋律、節奏和音色通過大腦感應可喚起聽者相應的情緒體驗,宣洩消極的感受;音樂還能吸引和轉移人的注意力,改變或抑制現有的負面情緒。

02 讀書

讀好書就像是和優秀的人在對話,沉浸在書籍的氛圍中,能夠忘記現有的煩惱,疏理自己的情緒,減輕現實的壓力,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

03 逛街

女人天生愛逛街,平時工作忙碌,經前適當給自己放放假,看著琳琅滿目目、美不勝收的衣服、鞋子、化妝品、首飾,心情自然就好起來了。

04 適當控制自己

逐漸學會一些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每次在自己心情不好或要發脾氣的時候,先深呼吸三下,就會發現原來陽光總是燦爛的。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3適當運動,預防經期綜合徵

在經期到來前三天,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運動形式,以較為輕柔、舒緩、放鬆、拉伸的運動為主,如冥想瑜伽、穩邁舒運動按摩、初級的形體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經期第五天,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可以開始進行慢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不過,還是要避免一些球類及負重較大的運動。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那說到這裡就來分享給大家一個舒適的按摩方法,有效的緩解經期綜合徵。

治痛經的要穴——太沖穴和湧泉穴

太沖穴是肝經要穴。心氣在傳達的時候是以衝、任兩脈為通道的。肝臟是衝脈的上司,如果肝有問題,就會造成其通道衝脈出現痰濁淤滯的現象,從而出現痛經。所以打通衝任二脈也可治痛經,太沖穴即是首選。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湧泉穴是腎經首穴。子宮屬於腎的管轄範圍,在腎的“一畝三分地”之內,所以治痛經,湧泉穴是責無旁貸的。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只要每天堅持按以上兩個穴位,就能緩解一般的痛經。但如果痛經症狀特別嚴重,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因為痛經可能與身體某個器官發生病變有關,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等。

具體按摩方法:每晚臨睡前,洗淨雙腳,用食指從上到下推太沖穴3~5分鐘,然後再用拇指按揉湧泉穴3~5分鐘。堅持按效果更明顯。

再分享給大家兩個瑜伽練習幫助緩解經期綜合徵,緩解腰痛、小腹痠痛,幫助經期順暢排毒。

動作一:束角式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從坐姿準備。

吸氣,脊柱延展。

呼氣,彎曲雙膝,雙腳靠近腹股溝。雙手握住腳掌,雙手將腳掌向外打開,膝蓋貼靠地面。

吸氣,脊柱延展,目視前方。保持5—15組自然呼吸。

呼氣,鬆開雙手,雙腿向前伸直,放鬆。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在練習中要注意:

①如果感覺腰部後側不適,可在臀部下側放瑜伽磚增加臀部高度。

②膝蓋有嚴重病患者謹慎練習。

③縫匠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和臀大肌一起作用,往外轉動髖關節,並延展大腿內側的內收肌群,幫助膝蓋下沉。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這個動作可以:

①幫助打開骨盆區域,有效地刺激神經系統,放鬆身心壓力,緩解經期的疼痛,改善經期不規律。

②促進骨盆區域和腹部的血液循環,更好地滋養女性的子宮和卵巢,平衡激素。

③可以緩解腹部脹氣,提高消化能力,強健腹部,髖屈肌和脊柱,也可有助於減輕胃部疾患。

動作二:單腿背部前屈伸展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手杖式坐姿,屈左膝,將左腳放在右大腿的根部,腳跟靠近會陰處,腳掌貼緊大腿內側,右腳腳尖回勾,右腿後側壓向地面。

2)吸氣,雙手經側向上舉過頭頂,脊柱延展。

3)呼氣,身體向前向下,胸腔腹部靠近大腿,雙手握住右腳腳掌或腳後跟。保持5個呼吸。

4)吸氣,身體回正,換側練習。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在這個動作中你需要注意:

第一:注意不要向前聳肩,臀部兩側均勻地坐在地面上且保持在一條直線。

第二:保持大腿肌肉收緊,啟動伸直腳的股四頭肌讓膝蓋保持在拉直狀態,使伸展腿的後側得到充分伸展。

第三:如果大腿後側非常緊張,可以稍屈膝,但要始終保持腰背部挺直,不要彎腰弓背,可以在身體前放抱枕或者毛毯。

這個動作可以:

①拉伸腿部後側,塑造腿型,使脊柱及腰背部肌肉充分伸展。

②擠壓腹腔,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與吸收。

③有助於消除背痛、腰痛、腿痛、驅除經期體內廢氣與淤血。

動作三:坐角式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1. 坐於墊面,雙腿向前伸直。

2. 雙腿依次儘可能的向兩邊打開,可將雙手放於胸前支撐,保持脊柱挺直,擴展肋骨,橫膈膜向上拉伸,深長的呼吸 。

3. 呼氣,身體向前向下,依據自己身體條件而定,直到可以額頭貼地;然後伸展頸部,再把下巴貼地。

4. 然後雙手抓住雙腳,試著把胸部貼在地面上。保持這個體式30~60秒,正常的呼吸。

5. 吸氣,軀幹從地面抬起,鬆開雙手,雙腳併攏,放鬆。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注意事項:

1收緊腹肌,讓骨盆稍做前傾狀,使得脊柱得到伸展,收緊腰肌將軀幹再向前拉,幫助身體進入前彎。

2雙腿打開到自己極限即可,如果身體過於僵緊可選擇微屈膝或分開距離小點

3腿內外側均勻伸展,讓腳掌回後,腳跟用力向兩側蹬,激活到髖屈肌,讓體式更加深入。

4收縮股四頭肌,伸直膝關節,並上提膝蓋骨,幫助伸展膕繩肌

5收縮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將雙腿向兩側拉動且將大腿內旋,使膝關節對準第二腳趾

6啟動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讓雙腳想外傾斜,做足外翻的動作,收縮伸趾長肌和伸趾短肌,伸展腳趾,收縮脛骨後肌,建立足弓,幫助穩定踝關節,伸展腳底。

7雙手抓握住雙腳,讓其外翻,會收縮手臂的旋後肌和肱二頭肌,幫住深入體式,彎曲腕關節,雙手緊抓雙腳,嘗試從肩膀處被雙臂想上移,幫住收縮三角肌,將上身向下貼向地面,啟動斜方肌,下拉肩膀,遠離雙耳,幫助胸腔展開。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這個動作可以:

1靈活髖關節,疏通經絡,拉伸大腿後側內側韌帶。

2促進骨盆區域血液循環,滋養子宮,調節月經週期的疼痛,利於生理期練習。

3緩解下腰背痠痛問題

幾招小秘籍,告別“月經疼痛期”,迎接新生

但是,經期瑜伽練習一定要記住,不能做倒立體式!同時,還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 根據自身情況把握練習強度

• 避免所有倒置體式(骨盆位置高於心臟)

• 避免擠壓腹部和容易造成緊張和疲勞的體式

• 儘量不要保持過久的站立或平衡姿勢

• 不做劇烈的後彎體式,如弓式、輪式

• 不做用手臂支撐全身平衡的動作

最後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夠快樂舒適的度過“渡劫期”,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學會愛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去迎接更多美好的明天。#夏天來了##燃就現在##時髦運動精# #教你瘦一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