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1370)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是元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迈来迪皇后。在位时间:1333年-1370年,年号元统、至正,庙号惠宗,蒙古尊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上尊号顺帝,又称元顺帝、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至顺四年、元统元年(1333年)

右丞相燕铁木儿去世,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才与大臣们商定立妥懽贴睦尔为帝,并仿照"武宗、文宗故事",协定妥懽帖睦尔死后,传位于文宗之子燕帖古思。六月,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改年号元统;立燕铁木儿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以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兼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太史院、回回、汉人司天监事;燕铁木儿之弟撒敦为太傅、左丞相;十月,改元元统,封撒敦为荣王,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袭封太平王,加封伯颜为秦王。

元统二年(1334年)

命僧道与百姓一体充役,禁私创寺观庵院;免除儒士傜役;黄河决口济阴,京师发生地震,死伤众多。罢广教总管府,立行宣政院;复立西番巡捕都元帅府;追封燕铁木儿为德王,谥忠武;上皇太后尊号赞天开圣仁寿徽懿昭宣皇太后;整治学校。

元统三年、至元元年(1335年)

左丞相撒敦去世,唐其势继任左丞相;唐其势不满伯颜权高位重,联合家族成员拥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举兵谋反失败,被伯颜杀死,皇后伯牙乌氏窝藏同家族反叛人员北伯颜毒杀;从此,伯颜独任右丞相,罢左丞相不设,令其侄脱脱领宿卫;并力主废除科举,罢免燕铁木儿、唐其势所举荐之人。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上尊号赞天开圣徽懿宣昭贞文慈佑储善衍庆福元太皇太后;启用元世祖忽必烈年号,改当年为至元元年;设立常平仓;恢复宗正府为大宗正府;凡有妻室的僧人,着令还俗;山东陈马骡、新李起义,不久失败。

至元二年(1336年)

诏令强盗罪皆死;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去世,时年77岁;追尊生母迈来迪为贞裕徽圣皇后;禁弓箭、弩弓。同年,黄河复入故道;宿松等地震山裂,秦州发生山崩,江浙大旱。

至元三年(1337年)

广东增城县朱光卿起义,称大金国,年号赤符;陈州人胡闰儿信阳州起义;惠州聂秀卿、谭景山等,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联和;合州大足韩法师起义,称南朝赵王;禁汉人、南人执兵器;有马者缴纳官府;禁止学习蒙古、色目文字;诏令省、院、台、部、宣慰司、谦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色目人。伯颜主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被惠宗阻止;民间传闻朝廷将搜刮童男女到蒙古充当奴婢,从中原到江南,十三岁以上男女,婚嫁几尽;黄河决口汴梁、归德;京师、河南先后发生地震;设立宁夏皮货所。

至元四年(1338年)

袁州(江西宜春)慈化寺僧人彭莹玉之徒周子旺起义,称周王,不久被捕杀;彭莹玉避往淮西,继续活动;漳州路南胜县百姓李志甫起义,围漳州城;胡润儿兵败被杀。同年,山东、河南、徐州黄河决口。奉圣州、宣德府、京师相继地大震,巩昌府山崩;撰修《至正条格》;设立五台山等处巡检司;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至元五年(1339年)

禁僧人滥赠名爵;加封浏阳州道吾山龙神崇惠昭应灵显广济侯;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军器、弓箭的禁令;禁娼优穿华丽服饰,准许男人裹青巾,女人穿紫衣,不许戴笠、骑马;以伯颜为大丞相。同年,开封杞县人范孟遭反,伪传圣旨,杀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禄帖木兒、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等。

至元六年(1340年)

脱脱奉惠宗之命,乘伯颜出猎,将其为河南行省左丞相,继又迁至南恩州阳春县安置。伯颜在放逐途中病死;以脱脱为中书右丞相;禁止民间藏军器;复行科举,废除奎章阁等院。同年,元惠宗查清父亲武宗死因,撤出文宗太庙,追上武宗谥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流放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于东安州;流放太子、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于高丽,并于途中派人将其杀死;郑光祖编成《倩女幽魂》。

至元七年、至正元年(1341年)

改至元七年为至正元年,以帖木儿不花为左丞相;道州蒋丙等起义,攻克江华等县,何仁甫等响应,瑶人也乘之而起。山东大饥,燕南大旱,饥民反抗起义者达三百多起;国子监有蒙、回、汉生员一千余人,每人日食钞五两,不务实学,流行漫侮嘲谑之风,饮茶喝酒常常不付钱;改旧奎章阁为宣文阁;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为昭佑灵源侯。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二年(1342年)

颁布《农桑辑要》;举行科举,惠宗亲试进士;脱脱引浑河(今永定河)开辟运道失败,无法通航;庆远路(广西宜山)莫八起义,破南丹等地,不久兵败被杀。同年,归德府睢阳县黄河水患。冀宁路平晋县(太原)地震,济南及广东惠州罗浮山山崩,京师地震。

至正三年(1343年)

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吕思诚、揭傒斯为总裁官;回回刺呈、山东兖州发生起义。道州蒋丙称顺天王,破连、桂二州(广东连县、广西桂林)。同年,汴梁、胶州及高密地震地震,秦州、巩昌、伏羌山崩水患,溺死者无数。医学家危亦林著成《世医得效方》。中书左丞许有壬辞职;以别兒怯不花为中书左丞相;立常平仓,罢民间食盐。

至正四年(1344年)

脱脱辞去中书右丞相,以阿鲁图为中书右丞相,封脱脱为郑王,就藩安丰;益都盐民起义,上太行山,入壶关,攻陷广平。是年,黄河改道,冲越会通河,继续东北流,危及运河沿岸盐场。曹、濮、济、兖都受灾。温州海溢、地震。莒州蒙阴、汉阳及东平地震;书法家钱良佑去世,时年75岁;诗人、书法家揭傒斯去世,时年71岁,著有《揭文安公全集》;四川行省立惠民药局。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五年(1345年)

集贤侍讲学士苏天爵巡畿道,纠劾贪官,被大臣中伤罢官。是年,河决济阴,官民房屋几全被漂没;《宋史》《金史》《至正条格》成书;翰林承旨、书法家康里巎去世,时年51岁;命奉使宣抚巡行天下。

至正六年(1346年)

颁行《至正条格》;山东、河南、广西等地人民纷起反抗。是年,山东发生地震;兴国雨雹,大者如马头一般。立河南山东都水监;改明宗母寿章皇后徽号庄献嗣圣皇后;改立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开设屯田;复立八百宣慰司。

至正七年(1347年)

以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右丞相,不久辞职;复立东路都蒙古军都元帅府;脱脱之父马札儿台遭受谗言被罢太师,安置西宁,脱脱自请随行,马札儿台去世,随即召还脱脱;山东、河南、京师、长江沿岸发生群众起义;元政府拨出东地十六万二千余顷给大承天护圣寺。同年,山东地震,死伤无数;以中书左丞相朵兒只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为左丞相;三皇后弘吉剌氏木纳失里驾崩。

至正八年(1348年)

以脱脱为太傅。辽东锁火奴、辽阳兀颜拨鲁欢自称金朝后裔起兵叛乱,不久皆败;台州黄岩方国珍归附朝廷,册封定国尉。同年,河决,淹没济宁路;书法家虞集去世,时年77岁,著有《道员学古录》;纂修后妃、功臣列传;《六条政类》书成;制定弟子员出身及奔丧、省亲等法。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九年(1349年)

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定立守令督摄之法,路督摄府,府督摄州,州督摄县;以柏颜为集贤大学士,罢右丞相朵儿只;以左丞相太平为翰林学士承旨;脱脱复任中书右丞相;以引哈麻为同知枢密院事。同年,平遥等地发生瑛七七起义,随即失败;黄河向北改道,百姓死伤众多;汪大渊撰成《岛夷志》;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倡言“明王出世”。

至正十年(1350年)

以高丽沈王之孙脱脱不花等为东宫怯薛官;改革钞法,设诸路宝泉提举司,印制新“中统元宝交钞”,铸造“至正通宝”钱,物价仍飞涨不止;方国珍兄弟反叛,烧掠治海州郡,进攻温州;在南阳、大名、东平、济南、徐州各设兵马指挥司。

至正十一年(1351年)

方国珍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迫使元朝加官招抚;设立湖南、山东分元帅府;加封河渎神为灵源神佑弘济王,重建河渎及西海神庙;以工部尚书贾鲁为总治河防使,采取塞北河、疏浚南河方针,治理黄河;黄河故道通航,并设立河防提举司。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韩山童等起义计划泄露,韩山童被捕遇害;余部刘福通、杜遵道等起兵克颖州,号称红巾军(又称红军、香军);徐寿辉在蕲水(湖北浠水)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大将军;布王三等称北锁红军,孟海马等称南锁红军,在襄、汉一带相继起义;翰林承旨欧阳玄撰成《至正河防记》。

至正十二年(1352年)

方国珍兄弟复叛,入海为寇;郭子兴、孙德崖等人起义,攻克濠州(凤阳),不久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脱脱平定徐州,加封太师。同年,王权被杀,彭莹玉战死;孟海马“南琐红军”起义,攻克襄阳。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方国珍兄弟再次归附,皆被授官;张士诚兄弟在秦州(江苏)起义,攻克泰州、高邮;元朝中书左丞贾鲁去世,濠州解围,朱元璋募兵七百;元顺帝立爱猷识理达腊为皇太子、中书令、枢密史;为右丞相脱脱立生祠、《平徐勋德碑》。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张士诚在高邮称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朱元璋升任总管;以中书平章政事定住为左丞相,脱脱出征高邮无功,被解除革职,内苑造龙船等,大兴舞乐,荒于朝政。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以左丞相定住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哈麻为左丞相;刘福通等人拥立韩山童儿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郭子兴去世,小明王任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朱元璋为副元帅;不久,郭天叙、张天佑战死集庆(南京)朱元璋继任都元帅;脱脱被贬到云南,不久被毒杀。天完国以汉阳为新都城,改元太平,倪文俊任丞相后欲谋杀徐祖辉自立,被属下陈友谅设计杀死。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左丞相哈麻意图废黜元顺帝,消息泄露,被杖死,以搠思监为中书左丞相;张士诚在隆平府称周王;朱元璋攻克集庆改称应天府,称吴国公,奉宋龙凤为正朔;方国珍投降元军。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命搠思监为右丞相,太平为左丞相;徽州老儒朱升为朱元璋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张士诚被朱元璋击败,投降元军,任太尉;刘福通指挥大宋红巾军分三路北伐。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右丞相搠思监被御史弹劾罢官;朱元璋以康茂才为营田使,办理屯田;并相继攻克建德、婺州等地;聘请宋濂讲学;陈友谅攻克吉安、赣州等地;张士诚击败杨完者;元朝招抚“义军”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部。关先生、破头潘等陷上都,焚烧宫殿,将上都虏掠一空。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中原红巾军日渐衰落,汴梁陷落,刘福通奉韩林儿退走安丰,关先生所部攻克辽阳;朱元璋收复池州、潜山等地,被小明王加封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陈友谅诛杀赵普盛,迎徐寿辉入江州,陈友谅自称汉王;方国珍遣使向朱元璋求和。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发生严重蝗灾。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左丞相太平罢为太保,令守上都,复以搠思监为右丞相;张士诚攻克濠、泗、徐、邳等州;朱元璋征诏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建康,刘基献计先取陈友谅;陈友谅诛杀徐寿辉自称汉帝,年号大义;明玉珍自称陇蜀王;大宋红巾军关先生、沙刘二在高丽战死。同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龙湾大战,陈友谅战败,实力大减;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兒拥兵数十万,逼迫惠宗禅位,惠宗派兵征讨,官军大败退往上都。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定立盐法、茶法,并铸造大中通宝;朱元璋遣使向察罕帖木儿“通好”。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明玉珍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察罕帖木儿去世,元朝封朱元璋为行省平章事,朱元璋拒绝。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张士诚攻克安丰,刘福通战死;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陈友谅中箭身亡,儿子陈理继位,改元德寿;张士诚称周王,停止为元朝贡粮,仍以元朝为正朔。同年,朱元璋设礼贤馆,集刘基、陶安等人讲论经史。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以也速为左丞相;以孛罗帖木兒为中书右丞相;在参知政事李善长、大将徐达的屡屡劝进下,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及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陈理率部向吴军投降;元顺帝与皇太子争权。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元朝内战加剧,黄太子谋求元顺帝禅位失败;孛罗帖木兒幽置太子生母奇氏于诸色总管府;加封李思齐为许国公;朱元璋营造建康(南京)城,派徐达北征元朝;朱元璋设计淹死小明王韩林儿,颁布《平周檄》。同年,天统帝明玉珍去世,儿子明升继位。以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扩廓帖木兒为太尉、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同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兼太子詹事。皇后弘吉剌氏驾崩,改立奇氏为皇后,改奇氏为肃良合氏。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以沙蓝答里为中书左丞相,以脱脱不花为御史大夫,立皇太子妃瓦只剌孙答里氏;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私自结盟,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兒;以完者帖木兒仍前少师、知枢密院事,也速仍前太保、中书右丞相,帖里帖木兒以太尉、添设中书左丞相。同年,吴国建康城、皇宫、圜丘、方丘及社稷坛、太庙等修建完成;并设置太监,制定官制,设定礼仪;“东吴”张士诚被俘后被乱棍打死;方国珍投降朱元璋。同年,陈友定战败,服毒自杀未遂,被吴军阵法。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削扩廓帖木兒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发兵征讨,不久复命扩廓帖木兒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统领所部军马,由中道直抵彰德、卫辉;并令太保、中书右丞相也速统率大军,经由东道,水陆并进,征讨明军。徐达率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率宗室成员仓皇北逃。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建元洪武,册立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置东宫官属,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恢复唐朝衣冠;并决定实行两京一都,诏以应天(建康)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数次到北京巡狩。同年,明朝设立水马站、递运所、急递铺;平定两广地区。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

元惠宗驻跸应昌府;朱元璋命李善长、宋濂等人纂修《元史》;制定内侍诸司制,篆刻玉玺;以临濠(凤阳)为中都,大肆营建中都。同年,常遇春病逝开平,追封为开平王;册封陈日煃安南国王、阿答阿者占城国王;设立功臣庙,徐达居首,常遇春其次,并铸造免死铁券;更定翰林院官制;设立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更改朝贺赞呼为:“一呼天辅有德,二呼海宇咸宁,三呼圣躬万福。”自此以后,不呼万岁;章溢逝世。

至正三十年(1370年)

朱元璋下令恢复科举制度;第一次分封诸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三子朱棡为晋王、四子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吴王、六子朱桢为楚王、七子朱榑为齐王、八子朱梓为潭王、九子朱杞为赵王、十子檀为鲁王、侄孙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并制定王府官制;大封后宫,以常遇春女为皇太子妃;制定中宫禁令,设立女官;制定朝会之礼仪;定文武官冬衣,内使服饰之制。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岳镇海渎城随诸神号定制;韩国公李善长致仕,以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右丞;杨宪被杀;徐达、李文忠、冯盛率军北征;元惠宗驾崩于应昌,时年51岁。

元惠宗在位初期,扳倒了权臣伯颜;亲政之后,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位后期,元惠宗逐渐怠政,沉湎于享乐,同时皇室内斗不断加剧,惠宗无法有效控制政局,被明军赶出大都,退回草原,从而元朝失去了对全国的统治。这明朝统治者认为是元朝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