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都说乱世出英雄,每逢大乱世总有那么一些英雄人物从中脱颖而出,而五代十国时期做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自然是属于大乱之世,

在这个时期枭雄辈出,能称之为英雄的只有他了,这个人就是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他若不是他英年早逝,恐怕他的功绩能与秦始皇汉武帝相媲美。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棺前继位,立下宏愿

柴荣生于乱世的五代,在姑丈郭威家里长大,因为从小性格纯良,于是后面其姑父郭威就把他收做义子,并且郭威还因为柴荣能力出众把自己好不容易从后汉夺来的江山传给了柴荣,也正是这样,柴荣才坐上皇帝大的宝座,并从此开始了他那虽然短暂但却像开挂一般的帝王生涯。并且把后周治理成为北据契丹南霸天下的强盛国家,在他手中强大起来的后周从一个时刻都可能被吞并的弱小国家变成了一个张开利爪具备鲸吞天下的国家。

柴荣是在其养父的棺前继位,刚继位国家就面临亡国,敌国入侵,但柴荣怡然不惧,亲自领兵击退强敌。之后柴荣更是野心勃勃,在当时中原纷繁的形势下,他立下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柴荣继位之初就对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一边休养生息。均定田赋,并且限制佛教的发展,奖励百姓耕种,恢复生产,一边兴修水利,清理漕运。在他治理下的后周一派欣欣向荣。

挥师北伐,直指幽州

对外,柴荣强军练兵,把后周士兵打造成为当时的虎狼之兵。在对外用兵上,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十年开辟天下。他先后击败北汉、后蜀,并且夺取了西北四州,南面打败南唐,夺取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攻克辽国四洲三关。后周士兵所过之地皆为周土,统一天下似乎指日可待,但柴荣的目标可不仅仅是统一天下,他还要驱逐契丹,把汉民族丢失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夺回来,重现汉唐的强盛,因此他没有仓促发动统一战争,而是决定先驱逐鞑虏,然后在统一中国。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为了实现驱逐鞑虏的目标,在公元959年,柴荣下定决心北伐,面对当时亚洲地区最强大的契丹人,柴荣以一地之力悍然讨之,面对契丹强敌,在柴荣带领下的后周仅仅在四十二天的时间里面,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城,打的契丹骑兵丢盔卸甲。

与世长辞,留下遗憾

眼看就要实现北驱契丹的辉煌荣光的重要时刻,此时的他甚至可以抚摸到幽州的城墙,感受千年坚城的厚重的以及先辈们洒下热血的关键时候。柴荣病倒了,无奈班师回朝。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公元957年七月,年仅39岁的柴荣与世长辞,随他而逝去的还有他那北击匈奴统一天下,实现汉唐雄风的梦想。

虽然柴荣死了,但他留下的后周的强大是无疑的。赵匡胤,一个他曾经十分信任的人发动了陈桥兵变,从他儿子手上接过了他留下的后周建立了宋朝。随后对内进行了统一战争。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由于赵匡胤是兵变上台的,他对武将是十分不信任的,使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取了武将们手中的兵权,但即使是阉割后的宋军依旧十分的强大,北宋仅仅只用20年就完成了对内的统一。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但北宋毕竟不是后周,在针对契丹人的战争中随着宋太宗带领的北宋军队在高粱河大败而归,这次的失败也把北宋的脊梁骨给打断了,自此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北伐,而幽云十六州也成了汉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虽然柴荣没有实现他立下的宏愿,成为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能和秦皇汉武并肩,生前做好了扫平天下的准备

像秦皇汉武那样的人物,但他留下的后周证明了他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的愿望,而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足的原因。历史没有如果,柴荣的英年早逝也让华夏民族在后来几百年里继续沉沦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