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导语:当中国终于在秦始皇领导下的法家思想取得实质性的统一之后,原有的贵族文化已然消失殆尽,虽然这个时期的官员知道自己要求现有政治权力的世袭,但是现在局面的发展,已经不是皇权所能容忍的。

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秦朝变法)

在周秦之变后,小共同体社会变成了大共同体社会,导致中国人的生存逻辑发生改变。举国上下,皆以君主之是非为是非,以君主的利益为利益。而士族大家的发展也在这时迎来他们生死存亡的时刻。

士族大家的发展

虽然皇权对于官员的权力管控的较严,但是对于官员适当的贪污一点钱,求田问舍,用于自己家族在社会上的发展,皇帝就不会太干涉了。

这一层,秦国大将王翦对秦始皇的一番话,说得最清楚:"为大风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您用得着我的时候,"臣亦及时去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而始皇帝的反应是"大笑",臣下这点小算盘,还是可以谅解的。这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累积的结果,就是西汉和东汉的社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所谓: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秦朝大将王翦)

这是夸东汉。换个角度看,则是家族门第在两汉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西汉也有大家族,但这些家族和朝廷几乎是对立的关系。政府里是所谓"布衣将相之局",充满了给中下层出身的人的机遇。甚至于,皇帝娶个外围女当皇后,也没什么人废话。

到东汉,官僚和强宗大族,就是合作的关系了。旧宗族基本被官方消灭了,官员发展自己的家族势力成了新的豪强,而这些新兴家族的成员又成了官员的候补梯队。至于战国到西汉一直最活跃的单身游士,反而变得没什么地位。至于婚姻关系,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原则,东汉的皇后,基本就来自几个开国功臣的家族。

儒家的影响

在周秦之变发生之前,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靠的是延续已久的血缘纽带,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所追求的统治,也将商朝投降者的归属问题的到了好的解决,将商周的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华大地上。

周代的社会就是这样的一个血缘社会,周王向下实行分封制,这也就造成了在一定的领地范围内,每个领土的统治者逐渐演变成效忠于自己的家族,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逐渐被人所遗忘。

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儒家学说)

儒家认为,血缘是至高无上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且给父亲报仇,是绝对正确的,别管对方是国君还是什么,因为"父高于君"。

先秦社会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提倡"父高于君",正是为了阻止国家权力向家族内部延伸。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是后世的观念,先秦人是没有这个矛盾的。

秦汉之后士族的发展历程

当八王之乱兴起,短命的西晋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动荡与灾难,贫穷与杀戮就在中华大地上久久徘徊。这里难以安身受命,连年混战,但并不妨碍一种新的力量的崛起,简单的来说,门阀制度及其政治的建立,是由西晋王室贵族与世族大家两者互相结合,相互补充而来。

西晋时期,以琅琊王室为首的大族与西晋皇室参与的门阀政治格局第一次建立, 在八王之乱带来的胡人骚动之后,五胡乱华,中原陆沉,中原皇室、汉家大族南迁躲避,这种乱世之中相互依存的新型政治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魏晋门阀世家)

八王之乱结束后,中原政权元气大伤,北方边塞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五胡之乱就此爆发,西晋政权在此期间崩溃。虽然司马越最终赢得皇位,但摆在他面前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家,流离失所的百姓,赢得胜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八王之乱的全部恶果。

八王之乱的硝烟过后,中原兵力见拙,实力大大消减,边塞少数民族渔翁得利,摩拳擦掌,大有入侵中原之兆。坐在帝位上的司马越由此寝食难安,一方面要集结兵力提防胡人入侵,另一方面又要整顿朝纲,巩固统治,两头不能顾全。

时代所需,皇权与门阀大家结合。

士族的发达与衰亡

司马越通过联络中原及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名士,操控相对容易掌控的大族的地区影响力,以及他们自带的长期积累的社会地位,司马越由此进行合作,各取所需,达到自己想要的统治。

细细观察当时的政治形势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历过八王之乱的西晋,国内外形势大变,虽然初步的门阀制度已经建立,但这只是皇权与地方表面上的结合,无非是粉饰太平而已,平庸无才的司马越经过时间的证明确实让风雨欲坠的西晋统治无力回天。

加之朝野上下,君臣明争暗斗,多处反叛活动硝烟四起,边疆各地,胡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的形式彻底让司马越意识到中原随时不保,只有未雨绸缪,率先做出打算,才有可能在日后的政治地位中占尽优势。这也为后来的衣冠南渡做好了准备工作。

中国历史上士族和门阀世家发展扩张的漫漫长路

(历史上影响极深的陈桥兵变)

而当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进行到了宋朝的时候,因为得益于前两朝科举制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半贵族阶级社会转而变化成为相对平民化的社会体系。因为中国之前朝代的诸子均分制的传承,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是长久的,直到侯景之变的发生,魏晋朝代的终结,世家大族因此衰落,地方上再也无能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力量。

结束语:君主的独裁制度开始发展,宋朝的赵匡胤对传统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君权得以空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科举制的特殊存在,它彻底解决了许多遗留的弊端,所以自宋朝以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央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后来的明清四朝,这样的文明延续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