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一定比線下的產品好嗎?你怎麼看?

zhutg0630


互聯網+保險已經是必然趨勢了。吃穿用度都可以上淘寶京東,何況是無形的金融產品。像宏康.哆啦A保,曾經熱賣的重疾險產品,淘寶早就有賣了。現在各大互聯網平臺-微信,支付寶,京東等都可以買到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甚至靈活儲蓄的養老年金險等形態相對簡單的保險產品。幾百幾千塊的保費,網上自助投保還放心,但保費要過萬,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話,肯定還是需要從業者去服務和解讀的。再加上保險產品本身的複雜性,各家保險公司每年都有上新的豐富性,如實告知的專業性,以及大眾的保險意識(特別是二三四線城市)還不到全民主動購買的地步,所以我們離失業還遠著呢。互聯網對於我們從業者來說,是一種賦能,就像淘寶,雖然確實衝擊了實體,但並沒有衝擊開淘寶店的賣家,所以,未來,哪家經代平臺對經代人工作的互聯網賦能做得越好,就越能吸引從業者從而成為行業的巨頭。

論傳統保險行業的更迭,我想你問的應該是傳統保險公司代理人的職業生涯更迭。因為保險公司的作用就是設計上線產品,再通過各種銷售渠道銷售,最後兌現合同責任。而傳統保險行業代理人就是保險公司銷售渠道的一種,而已。除了個險,還有經代(保險經紀公司&保險代理公司,非保險公司代理人),以及網銷,網銷又分兩種,第一沒有銷售人員,只有客服的(比如支付寶),第二,放網銷APP平臺(比如i雲保),但需要依靠註冊會員-即保險從業者來推廣銷售的。我們現在討論需要銷售人員賣的,就兩種身份,第一傳統保險行業代理人,除了賣自家公司產品,可以註冊網銷平臺,賣網銷險,第二經代人,所有保險公司經代渠道的產品都能賣(此處要分本地和全國,有的經代只能做本地,有的可以做全國),以及註冊銷售網銷險。毫無疑問,後者更有優勢。所以,我認為傳統單一保險公司代理人轉型經代人,就是這個行業從業者的第一波更迭,是最大的一波浪潮。

第二波更迭,我認為是金字塔模式逐漸坍塌,從業者逐漸轉向扁平化模式。國外的經代人都是扁平化模式,由於不再層層提傭,大幅提高了一線銷售的收入,讓這個行業迴歸本質,專心賣保險,無需拉人頭,傳統保險公司那一套需要不停招人的考核機制逐漸的就會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把賣保險本身做到極致的一群人。

第三波更迭,我認為是產品同質化,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黃金十年也就過去了,由於大家都是專業的經代人,面對的是一模一樣的產品庫,為了保持競爭力,都儘可能只賣最好的產品給客戶,所以,賣得不好的產品就會效仿賣得好的產品,隨之出現產品形態和費率的同質化,就像車險的今天,哪裡買都差不多,就只能靠返傭殺價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聰明的早溜了。我們對於這個行業的使命也已經完成了。

你還可以從銀監會查到互聯網保險的備案。



軟件真理與光


大家好,我是勇談。提到保險不少人都會想到一個詞彙“坑”,不少有過買保險經歷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買保險前什麼都可以保,買過之後發現什麼都保不了”。不過隨著互聯網保險的興起,似乎保險行業出現了一些變化,不敢說互聯網保險一定比線下的好,起碼互聯網保險能夠起到讓買保險人一目瞭然的目的,起碼知道自己買的保險到底管那些?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互聯網保險之所以興起的原因是大家能夠真正知道保險到底保哪些內容

之所以過去很多人對於傳統保險感覺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就是,購買人或者保險業務人員本身也不清楚所出售或購買的保險到底能夠保哪些?購買人認為自己買的保險什麼都可以保,保險業務人員為了提成或者其他因素也模稜兩可,最後的結果是一旦出現保險問題,很多購買保險的人都直呼“上當”。而如今互聯網保險則解決了,大家選擇保險的問題。起碼從目前來看,不少人選擇互聯網保險的時候,都會仔細看保險內容和哪些適合自己。幾點觀察:
第一、保險本身是一種商業保障,跟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只不過如今的保險“唸錯了經”。不論是因為專業度不夠還是為了個人業績,如今很多保險本身已經偏離了保險的本質。以意外險為例,當你想要購買一套意外險的時候,很多保險業務人員會給你推薦理財險,然後把理財險包裝成“萬能險”來吸引人購買。但是實際情況呢?理財險往往不具備意外險的理賠能力。

第二、讓購買人充分了解自己所購買保險的保險內容是互聯網保險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像上面講的一樣,多數人認為保險不靠譜其實就是因為多數人對於自己購買的保險內容不瞭解,而保險從業人員本身流動性大的原因也導致了本身的信譽度過低。而互聯網保險則對於出售的保險做了詳盡的說明,起碼大家知道自己所購買的保險具體能保哪些。就這點來說,互聯網保險比線下保險更值得人信賴。

互聯網保險不一定比線下保險好,但是知情權很重要,這是線下保險都忽略的事實

第一、不少保險公司業績的增長其實不是來自於產品本身,而是來自於“拉人頭”。長期以來保險行業快速發展都是建立在很多亂象基礎上的,包括如今最火熱的保險巨頭平安,其業務增長的思路不是來自於保險產品本身,更多的時候是通過人員增多的方式來增加業績,一個新入職的員工會被要求買保險,然後入職員工周邊的親朋好友都會被帶入進來,這就是如今很多保險公司的套路。這也是為何我說很多保險公司“唸錯了經”的原因。把保險內容詳盡的跟承保人解釋情況是一個起碼的職業操守,可惜在保險行業就很難看到。

第二、將合適的保險賣給合適的人,這應該是保險行業該做的事情。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卻不是這樣,包括交通意外險等在內多數都是在未經過購買人的同意下強制購買的(購買長途車票最有體會);保險固然重要,但是需要經購買人同意,且購買人需要詳細瞭解購買保險所承保的範圍,這才是保險行業該做的事情。

綜上,我們應該感謝互聯網保險的興起,起碼作為保險意識愈發強烈的一代人來說,會選擇保險不假,但是保險所保的內容更是需要了解的,這裡也要提醒各位即將購買保險的朋友,一定要詳細瞭解所買保險的承保範圍,瞭解清楚了再買也不遲。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我認為互聯網保險從理論上來說一定會比線下的產品好。

第一、互聯網保險為保險公司剩下了大筆的運營費用

互聯網保險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節省了巨大的運營費用,也就是保險公司的費差益將獲得極大的提升。不用支付佣金、不需要承擔獎勵費用、不用負擔場地租金、不用負擔教育培訓的費用、不需要再設立教育培訓部、營銷部以及相關的財務部,不用增加固定資產的投入、不用負擔基本法的成本...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節省下來的費用,用於增加險種的保障範圍,或者保障額度、再或者直接降低費率,無疑將極大的增加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力度。事實上,互聯網保險也就是這樣做的,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保險看起來的確便宜的原因。資本是逐利的,互聯網保險可以節省運營費用的優勢,一定會吸引資本加大投入,提升保險服務和條款優勢,進一步提升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力。

第二、互聯網保險迎合了普通百姓的購買習慣

由於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網購業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發達的行業。百姓早已習慣在網上購物。而互聯網保險也迎合了百姓的購買習慣。沒有保險代理人在耳邊呱噪,不存在人為誤導,有的只是自己做主的掌控感。目前互聯網被人詬病的依然是服務質量,只要保險資本加大在服務領域和科技領域的投入,這個問題也必將會解決。

第三、互聯網保險可以低成本獲得巨大的客戶流量

從獲取客戶流量這個角度來看,傳統保險的銷售模式,簡直被互聯網秒殺,國內網民數量在2019年8月,已經達到8.54億。網絡購物的網民達到了7億。電子支付口成了最好的網上記賬本。而這一切,都給互聯網保險帶來巨大的客戶流量,這是傳統保險完全無法比擬的。

從業務結構來看,2018年,人壽保險是互聯網渠道的主力險種,規模保費佔比超過一半,高達56.6%;其次是年金保險,佔比28.3%;健康保險、意外保險分別佔比10.3%、4.8%。科技支持和服務升級必將是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方向。而互聯網保險也終將取代傳統的保險代理人。

綜上所述,互聯網保險肯定比線下保險產品好!

我是野豬,回答完畢


險道求生的野豬


不想談這兩個字一一一一 怕失去了親朋好友!


綻放人生hnguo1965


各有各的好處吧,線上可以直接找到最心怡的東西,但是沒法商量,多少就是多少;線下的好就是可以近距離接觸到物品,更進一步體會他的功效


醉人心故事


這是個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共同點,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互聯網保險處於產生的階段,能否繼續發展下去,需要市場的驗證。


娛樂頭板頭眺


不一定!互聯網保險存在虛假廣告誘導性強,線下保險存在代理人專業性和服務問題,中國保險普遍存在保費高、保障低,門檻低、理賠效率低,保險我是非常認可的,但是中國的保險各方面還有待提升!


暮雨亦成詩wm


這看情況吧,有些互聯網沒的商量多少就多少,線下的話還可以磨磨價格優惠什麼的


懷古念今觀影


互聯網比較透明公開 線下的話有一些人為因素


小馬哥愛吃冷湯


看個人情況而定的 不是必然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