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延日久,战略转折—清军取得岳州之战胜利原因探究

一、起兵反清,划江而治—岳州之战时代背景。

清朝在建都北京以后,为了更好的剿灭南明残余势力。将早年降清且军功卓著者分封在西南、华南的部分省份。其中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管贵州;尚可喜受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精忠受封靖南王,镇守福建。三王合称三藩,为清廷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及至康熙即位,有感于每年交付给三藩的饷银物资数额巨大,而三藩也日益有向国中之国发展的趋势。为了避免日后尾大不掉,康熙决意削藩。吴三桂为避免削藩以后被清廷清算,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台湾延平王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分西南土司贵族,打起朱明皇室旗号,起兵反清。吴军自云南出发,进占贵州、四川,至湖南后意图与清廷划江而治。为了落实划江而治的战略,吴军在湖南的常德、岳州(今岳阳市)、长沙、湘潭、衡州(今衡阳市)构筑防线。吴三桂亲自坐镇衡州,但将吴军主力布置在岳州、长沙一线,并将岳州打造成沿江防御中心节点。清廷在侦知了吴军部署之后,决定针锋相对,集结清军攻占岳州,突破吴军长江防线。清军与吴军最终在岳州及其周边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反复争夺。


迁延日久,战略转折—清军取得岳州之战胜利原因探究

清与三藩势力分布图


二、重兵围堵,弹尽粮绝—岳州之战战斗经过。

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康熙诏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满蒙八旗进攻岳州。吴应麒(吴三桂之子)等由岳州率7万吴军主力拦击,被清军击溃。但清军并未乘胜进军岳州。康熙多次下诏尚善攻占岳州,但尚善屡次上疏指出吴军防御工事完备,清军如果强攻会遭受过高伤亡,即便在如此代价下,也未必能攻占岳州。康熙只得下令暂停进攻岳州。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三月,清军内河水师经过周密部署,在洞庭湖击败吴军水师,并乘胜攻取吴军重要据点君山(今岳阳市君山乡)。此后,清军与吴军陷入了长期的对峙之中。在此期间,尚善经常以私人信件、散发告示的方式劝降吴军。吴军大将林兴珠、李超等先后投降清军。

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七月,尚善于洞庭湖击败吴军援军杜辉部后病逝于军中。康熙诏命贝勒察尼代安远靖寇大将军,准备进攻岳州。同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康熙借此吴军混乱之际急下诏命抢攻岳州。察尼采纳降将林兴珠的献策,以清军水师驻扎君山、扁山香炉峡、布袋口一线断绝岳州与常德、华容的联系;清军陆上部队沿九贵山扎营,截击自湘阴、长沙方向赶来的吴军援军。如此水陆并举,岳州吴军后勤不继,持续作战能力急剧下降。同年十月,吴军吴应麒部先后由水路攻击柳林嘴,陆上攻击陆石口,意图打破清军包围圈,但均以失败而告终。长沙方向吴军也曾多次来援,均被清军击退,由此岳州城内吴军可谓是弹尽粮绝。

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正月十八日,吴应麒部下王度冲、陈珀有感于局势恶化,毫无翻盘可能,手下士兵也因长期围困而作战情绪低落,决意投降清军。吴应麒得知消息后只得率领心腹军队突围逃奔长沙,清军因此胜利收复岳州。


迁延日久,战略转折—清军取得岳州之战胜利原因探究

岳州城内岳阳楼


三、政治瓦解,水陆并举—岳州之战清军胜利原因。

清廷方面,康熙注重政治瓦解攻势,对参与叛乱的各方势力,分而治之,孤立吴三桂一方。对汉将绿营兵提高待遇,激发他们的参战积极性。清廷自始至终,都牢牢控制着华北、江南地区,赋税收入未受战乱影响,钱粮人力相比吴军有巨大的资源优势。清军岳州前线指挥贝勒尚善常年坚持政治劝降,有不少吴军将领因此领兵降清。其中降将林兴珠更是凭借对吴军部署的详尽了解,向清军献"水陆并举,重兵合围"之策。清军依策而行,岳州守城吴军后勤不继,失去了持续作战能力。清军积极创新战法,以绿营兵填壕,八旗在旁策应,破解了吴军的防御工事。组建内河水师,不计成本大批量制造改良火器。在双方的炮战中,凭借火炮优势多次击毁吴军战船,完整的掌握了洞庭湖及其周边水道的控制权。

吴军方面,吴三桂早年担任明朝山海关总兵,却又叛明降清,并俘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用弓弦绞死于昆明,本人政治信用早已破产。岳州百姓对吴军配合度极低,甚至不少百姓乐于帮助清军作战。吴三桂战略举措失当,在兵锋正盛之时,决意与清廷划江而治,令清廷赢得了战略调整时间,着手先平定了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陕西提督王辅臣的叛乱。北方局势稳定以后,清军能够集结力量专心对付吴军。吴三桂在战争中期病逝,吴军诸将无一人能够比肩他的政治威信,因此吴军各部陷入了事实上的各自为战的状态,无法对岳州吴军进行有效援助。吴军士兵多为云南、贵州的土著,常年战争令他们思乡情切,又眼见己方局势恶化,取胜希望渺茫,厌战怯战情绪高涨。


迁延日久,战略转折—清军取得岳州之战胜利原因探究

清军威远将军炮存世实物


四、结语。

岳州之战胜利后,清军乘胜追击,长沙只用数天就被攻下。吴军全线溃退,三藩之乱的结束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