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景區遊客扎堆是“鬆勁”的表現

春滿人間,花動山色,儘管疫情尚未徹底結束,不少人已按捺不住遊興,趁清明小長假走出家門,開啟踏青之旅。

誠然,對於一些戶外開闊的景區,只要參觀人數控制得當,風險還是相對可控的,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4月5日,#黃山景區現場擁擠不堪#登上微博熱搜。據瞭解,節日期間,黃山景區迎來“報復性”參觀,出現嚴重的人擠人現象。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官方微博5小時內連發4條公告,稱因景區遊客限流2萬,建議遊客至黃山市其它景區遊覽。

筆者注意到,3月30日,黃山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黃山發佈”率先刊發推文,為清明假期景區開放預熱。該文章提及,為提振疫後旅遊市場,黃山市定於4月1日至14日針對安徽省市民開展為期兩週的“江淮大地串門遊”活動。安徽省市民憑本人有效證件可享受黃山市指定A級旅遊景區門票免費、免預約優惠政策,其中即包括黃山景區。免費政策影響下,安徽省內遊客出行意願高漲,或許正是疫情暴發後,此次黃山到訪人數激增、出現大規模扎堆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兩個多月以來,面臨疫情大考,旅遊行業遭受重創,大量相關領域的中小企業瀕臨破產,一向擁擠熱鬧的景點也變得冷冷清清。隨著日前復產復工按下“快進鍵”,黃山政府應時出臺政策,對省內民眾實行免門票、免預約參觀,既體現讓利於民的美意,又能夠刺激旅遊市場復甦,本該是皆大歡喜之事。但現實卻是,被擋在景區外的民眾敗興而歸,擠在景區內的遊客因擔心疫情傳播人心惶惶。

正如有網友所言,遊客能擠爆黃山,也能擠爆其他名山。不管是黃山,抑或其他景區,只要疫情期間開門迎客,就必須做好相關配套和防疫措施。歸根究底,旅遊作為一種產品服務,除了在門票優惠上下功夫,如何確保品質和人性化,有效滿足民眾和遊客的遊玩需求,同時在特殊時期保障防疫工作落實到位,也是至關緊要的。

清明過後,不足一月又將迎來“五一”長假。為避免類似狀況重蹈覆轍,一方面,政府部門和景區有必要加強計劃性,考慮景區最大承載量和接待能力,制定周密的開放方案,推行有利於秩序維護的預約制,對入園人數進行嚴格控制,有效提升遊客進入景區後的旅遊體驗,同時強化服務保障,在社交媒體等自有平臺實時更新園內遊客數量,發佈預警信息,提醒遊客提前規劃線路、錯峰錯時出行;另一方面,應當採取防範措施,形成應急機制,有效應對突發情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莫把雲海當海遊,勿將黃山弄山黃,當地政府和景區要通過一系列的後勤舉措,使廣大遊客“五嶽歸來還看山”,而不是“黃山歸來不太悅”。

據瞭解,除黃山景區外,“江淮大地串門遊”活動的多數景區尚有當前承載量50%以上接待空間,能夠容納大量遊客。但由於缺乏提前知會,加之大部分遊客早已制定節日出行計劃,這一消息並不能對黃山景區及時分流遊客起到實際效果。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印證了提前制定方案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戰疫”,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積極向好,但連日來,一些地區仍出現零星散發和本土新增病例。這表明,當前尚不是全面恢復旅遊業的最佳時機,“內防輸入”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覺,思想上不放鬆,工作上不鬆勁。景區出現扎堆聚集、不注重防護,無疑就是“放鬆”“鬆勁”的表現。各地人流密集性場所加強疫情防控必須慎終如始,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對疫情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

疫情當前,安全仍應作為人們出遊的首要考慮因素。踏春遊玩不扎堆、不聚集,確保安全、理性、文明出遊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