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後世的人們一提到唐詩,總會先想到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王維劇照

但是在唐代還有一人,可以與他們兩個相提並論,那就是“詩佛”王維。王維姓王,名維,字摩詰。要知道古人取名字那都是有來歷的,尤其是有身份的人,王維就是一個有身份的人,大家把他的名和字連起來就不難發現,叫做“維摩詰”,這個維摩詰是什麼意思呢?

維摩詰乃是大乘佛教的一位居士,是一個著名的菩薩;不同的是,別人都是在寺廟修行,而他則是在家修行,所以也稱“在家菩薩”。因此“維摩詰”—意思就是潔淨沒有汙染的人。

毫無疑問,王維一定是他的鐵桿粉絲;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王維很早的時候就與佛結下不解之緣,要不然人家叫做“詩佛”呢!

不過這裡,我們要給大家講述一個有關王維年輕時的風流韻事,說起來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王維很早的時候就以文筆轟動京城長安,當時的王公貴族都已能夠結識他而感到萬分榮幸;他就和其中一個人結為好友,這個人就是十分愛才的岐王。


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王維劇照

要說王維也就是牛,年僅二十一歲就考中了進士,不佩服不行,要知道人家杜甫考了一輩子都沒考上。

在《集異記》中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張九皋的人,估計是家裡相當有背景,他使人走通了當朝公主的後門。而這個公主呢,不是別人,正式武則天的外孫女,唐玄宗的同母胞妹,權勢很大。所以,這位公主便授意京兆府主管考試的官員,要以這個張九皋為“解頭”(唐代由州郡保舉士人到京城應考叫“解”,被保舉人裡的第一名叫“解頭”)。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潛規則了。

而這時候的王維也即將應試,也想當這個解頭,可是王維的靠山只是個岐王,其權勢哪裡比得過皇帝的親妹妹呢?可這個岐王偏是個愛才的人,他覺得王維有能力當這個解頭;於是想了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計策—美男計。要知道,王維的年輕時那是很帥的。


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公主劇照

於是,有一天,岐王就讓王維穿上一套華美的衣服,順便還帶上他心愛的琵琶。岐王便以酒樂為公主奉宴為名,帶他來到了公主府。

王維一到,立刻就引來了眾人的目光。

“乖乖,這小夥子長得可真帥啊!”

公主看到以後,眼睛一亮,就問道:“這位帥哥是誰?”

岐王趕緊說道:“這是我的一位樂師,精通音律。”說著就讓王維為公主彈奏一曲。

好的,就是能這句話了!

接下來王維就開始表演了,只見他輕撫琵琶,聲調哀切,片刻之間就讓滿堂賓客為之動容。

公主也心動了,直接問王維道:“這是什麼曲子?”

王維起身答道:“是《鬱輪袍》。”

公主感到十分驚奇,非常高興。坐在一旁的岐王感到形勢一片大好,緊跟著就說道:“我的這位樂師可不光是精通音律,如果說到文章詩詞更是了不得,我敢說沒有人能夠超越他!”

公主聽了驚訝萬分,不太相信,便問王維可有詩作,拿出來大家看看。

於是,王維就將已經準備好的詩作獻上;公主一讀,果然了不得,並且說道:“原來這些詩她都讀過,本以為是古人之作,沒想到出自你的手筆,果然不錯!”

公主立即就讓王維更衣,不在把他當做伶人了,而是奉作座上賓。

王維則是繼續表演,只見他儀表堂堂,坐在那裡與其他賓客侃侃而談、指點江山,而且語言風趣幽默。最終,王維以其淵博的學識,風流的談吐讓在場的所有人折服,當然也包括公主。


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王維劇照

這時,岐王看戲也演的差不多了,王維這個小夥子著實表現良好,堪稱演技一流,現在只差關鍵的最後一步了,他就說道:“如果這個小夥子能夠成為今年京兆府的第一名,那真是國家的榮幸啊!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公主一聽,就說道:“那為什麼不讓他去應試呢?”

好,就等你說這句話了,岐王接著說道:“可是我聽說您已經準備好,要把解頭給那個張九皋嘛!”

公主笑道:“嗨,那只是個人情,哪裡是我要將解頭給那個張九皋啦!”

好,大局已定。於是,公主便對王維說道:“你要是想當這個解頭的話,我當全力推薦你!”

就這樣,王維做了解頭,就此一舉登第。

這一年是開元九年,公元721年。


一場有關於“詩佛”早年的風流韻事,你可知道?

玉真公主劇照

有人就要問了,這位公主是誰?也許有人會說,這位公主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這想象力也太豐富了。要知道王維比太平公主小了整整三十七歲,太平公主死的時候,王維才十三歲,小毛孩一個。

其實這位公主名喚持盈,就是玉真公主,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

王維曲線登科,雖然說起來有些不齒,但是他的詩作、文章的確屬於上乘之作,儘管如此,也無妨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