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盛唐“詩佛”王維,這首20字寫友情唐詩卻像極了愛情

「詩詞」盛唐“詩佛”王維,這首20字寫友情唐詩卻像極了愛情

庚子年正月廿三,關注「詩詞九州」每日品讀經典

《相思》另有一個題目:《江上贈李龜年》,是一首懷念友人的詩篇。該詩託物寄情,藉助紅豆的鮮豔色彩和有關的動人傳說,傳達了對友人濃烈的思念之情,讀來十分感人。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因為所表達的感情是如此的熾烈和深厚,又因為所用語言平實如話,這首詩流傳甚廣,並且在流傳中漸漸被人們理解為是在描述男女間的相思之情。入選《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卷。

<strong>相思

<strong>唐·王維

<strong>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strong>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註釋】

1 紅豆:又名相思子,色紅,豆形。

2 採擷(xié):採摘。

3 相思:想念。

【詩意】

紅豆生長在南國,每當春天來臨,不知會生出多少新枝?

希望你多多采摘,美麗的紅豆最能表達我們之間的相思之情。

「詩詞」盛唐“詩佛”王維,這首20字寫友情唐詩卻像極了愛情

【賞析】

<strong>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紅豆又名“相思子”,這個稱呼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彼此間感情很深,一次丈夫外出,因病去世,妻子在家裡苦等丈夫不至,於是每日痛哭,死在門前的樹下。後來,這棵樹結出了紅色的豆子,人們以為是女子的鮮血澆灌而成,於是稱呼它為“相思子”。後人常在詩中用它來表現相思之情。這首詩即是著名一例。

“南國”就是南方,詩人的朋友就在南方,那裡又是紅豆的產地,所以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引後文的相思之情。次句“春來發幾枝”,緊承上句,是輕聲的詢問,問誰呢?詩人可能是在遙問遠方的朋友,但是朋友自然不會聽到,也無法回答,但是詩人用白話入詩,使得詢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紅豆春來發幾枝,與詩人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詩人偏偏要有此一問,當然是衝著紅豆身上那個美麗的故事傳說,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這樣寫來,便覺語淺情深,令人神往。一個“發”字,也暗含了一種寓意,相思之情就跟生命的生長一樣,只要春天到來便會綠意盎然。

「詩詞」盛唐“詩佛”王維,這首20字寫友情唐詩卻像極了愛情

<strong>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第三句緊接著寄語對方,要“多采擷”紅豆,如果對紅豆的故事不太瞭解,讀到此處肯定是摸不著頭腦的,作者絮絮叨叨淨說些不相干的事,到底是什麼意思?最後一句豁然開朗:“此物最相思。”即使並不瞭解紅豆本身的象徵意義,作者說出這麼一句話,讀者自然也就明白了前邊三句看似不相干的話的意思。一個“最”字更是飽含深情。朋友啊,你那裡生長的有紅豆吧?在這萬物復甦的春天,它發了幾支新枝呢?你要多多采擷它,因為它代表著我深深的思念之情啊。

如果僅僅是這麼理解,仍然不能體會到詩人的良苦用心。我們想想,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卻囑咐友人多采紅豆,讓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那自己的思念之情,自然是不言自明。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

王維這首絕句,流傳廣,但凡讀過的人,都能背誦。此唐詩語言通俗樸素近乎民歌,並無精妙的警句和深邃的哲理,看起來很平常。但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它?大概在於它自然的意味、雋永的格調,巧妙地藉助紅豆的象徵意義,委婉含蓄地表現出了深長的相思之情。


關注「詩詞九州」品讀經典,弘揚中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