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善解人意,是一项非常难得的技能,善解人意的人能读懂身边人的小心思,并投其所好,这样的人往往在社交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也非常受大众的欢迎。善解人意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通过后天修炼养成的。本文倒是不要大篇幅教大家如何修炼此项社交技能,这样显得有些枯燥无味,我们来了解一个历史名人的故事。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和珅不仅是个大贪官,而且还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奸佞小人。但是以乾隆的英明为何还要宠幸和珅长达二十余年呢?到底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珅,还是和珅钻了乾隆的空子?


不过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否认,和珅除了是一个贪官小人外,还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心理大师。要知道,和珅是乾隆王朝的大红人,他“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到了乾隆40年(1775年)才被提拔为御前侍卫。但自此之后,和珅深得乾隆的宠信,平步青云,任军机大臣长达20年之久,可谓空前绝后。其中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善解人意。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赋,而和珅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下了很大功夫来收集乾隆的诗作,并对其用典、诗(词)风、喜用的词句了解得一清二楚,闲来还有所唱和,这让乾隆对他另眼相待。要知道,和珅作为一个满人,却能在诗赋上有所建树,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去世时,和珅表现的非常出色,他并不像其他皇亲国戚、官宦臣下那样一味地劝皇上节哀,或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和珅只是默默地陪着乾隆跪泣落泪,不思寝食,几天下来人就搞得面无血色,形容枯槁。能如此与皇帝同感共情的人,满朝文武中也就和珅一人。因此,他深受乾隆的宠信。


一次乾隆出游,途中忽命停轿却不言为何。别人都很着急,和珅知道后,立即找到一个瓦盆递进轿中,结果让乾降非常高兴,溺毕继续起驾。一路上,所有的人全都非常佩服和珅脑子灵活,取悦龙心有术。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在清人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按照惯例,顺天(指北京)乡试《四书》考题,例由皇上钦命,内阁先期呈进《四书》一部,皇上命题完毕,书归内阁。有一次,乾隆在命题之后,由内监捧者《四书》送还内阁途中正好遇到和珅,于是和珅便打听起皇上命题的情况,内监又不敢多言,只说皇上手批《论语》第一本,在快批完的时候就微笑着开始书写。



和珅听了沉思片刻,就立刻想到乾隆肯定批的是“乙醯”一章。因为乙醯两字包含“乙酉”二字,而那年乡试就是在乾隆乙酉年举行。和珅便以此通知他的弟子们,结果正如和珅所料,那年的乡试考题果然是“乙醯”一章。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和珅“以帝心为心”的功夫非同寻常。


看完和珅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能否有所领悟。和珅取悦乾隆皇帝,有的人会认为他是拍皇帝的马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珅在读懂皇帝心思方面确实能力高人一等,说白了就是他可以和皇帝同感共情,像一个神医能够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


同感共情是指一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体察到对方的内心感同,也就是“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和珅同感共情的能力在心理学中称为“同理心”。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同理心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针对医患关系中的医生提出的,现今已扩展到医患关系双方及普通的人群之中了。


同理心又译作“移情”、“同感”、“共情”等,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保持敏感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时体验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并能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而且,这种共情层次越高、感受越准确越深人心时,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缓解情绪状态,促进对方的自我理解和双方的深入沟通,自然就能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发展人们的爱心、利他、合作等个性质量。


通常,一个具有同理心的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一种关心和了解的心理趋向。当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分歧时,能够真诚地尊重对方,并容忍这种差异;当自己与他人在行为上出现摩擦时,能善意地理解对方,并分担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负担。


因此,这便会使人感受到这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使其感觉到无论说什么都会得到宽容和尊重,并由此而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缺乏同理心的人是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人的,他们常常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却一定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对这样的人,人们自然就会“敬而远之”。


如果你感觉自己人缘不好,朋友很少,可以想一下是否自己就是缺乏同理心的人,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会一味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触及到这样的雷区,对你的社交来说绝对是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的,改变并不容易,但也没有那么难。希望大家读完本文都能有所启发,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社交达人!



你是魔鬼吗?为什么这么懂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