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謝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請加個關注哦!小編會持續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編哦!謝謝大家~~

在古代,騎兵往往是最強的兵種,衝擊力、機動性都是絕對的第一,所以騎兵和步兵之間的戰鬥往往會成為單方面的屠殺。可是,歷史上也有不少步兵大破騎兵的例子,比如奠定了袁紹在河北地區霸業的界橋之戰。那麼為什麼身經百戰,以指揮騎兵作戰聞名天下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會敗給袁紹的步兵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我們來看看雙方的排兵佈陣:

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公孫瓚的部署是這樣的:三萬步卒結為方陣居中,左右兩翼各是五千騎兵,而他的騎兵部隊是以其精銳“白馬義從”為骨幹。“白馬義從”雖然是騎兵,但騎射是其主要的戰鬥方法,這和公孫瓚常年和北方的少數民族打交道有關。因為常年和胡人作戰,公孫瓚吸收了不少胡人的作戰特點。這樣就很明顯了,公孫瓚手下號稱“白馬義從”的精銳部隊最主要的戰法就是利用其騎兵部隊的靈活機動對敵實施交叉射擊,也就是古人說的“左射右,右射左”。而其兩翼騎兵因為要發揮“雁行陣”的威力,正面肯定比較長而縱深較淺。估計也就3到5列,每列1000餘騎,每騎相隔3到4步。

公孫瓚的戰術是這樣的,兩翼騎兵利用高度的機動性射擊中央步兵方陣前的敵軍,而中央方陣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吸住對方。也就是說擋住對手的突擊,不讓其形成突破。二是破陣。一般情況下敵對方也不會任由“白馬義從”這樣射我,就會分兵去攻擊或驅趕公孫瓚的騎射隊。

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公孫瓚

​而此時,公孫瓚利用對手兵力向兩翼分散的時機,由中央方陣從中路突破,分割對手,兩翼的騎兵也會利用其高機動性對被分割的敵方部隊實施合圍。在三國時期,公孫瓚正是憑著這一手在北方橫行無忌,打出了“白馬將軍”的名號,所以在界橋之戰前袁紹一直姿態很低、百般示好,甚至把自己原先的渤海太守的印綬都給了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以討好公孫氏,想避免和公孫瓚的戰爭,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針對公孫瓚的部署,袁紹也出招了。他讓部將麴義帶領800精銳步卒以及強弩千張為先登,自己率領數萬步卒結陣在後。看來袁紹的作戰意圖就是先以少量精銳部隊做先鋒,力求在公孫瓚陣前建立一個支撐點,主力部隊憑藉這個支撐點為依託投入戰鬥攻擊公孫瓚軍,戰事不利的話也可以憑藉這個支撐點掩護主力部隊脫離戰鬥。

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麴義部的陣型和亞歷山大方陣很相似

袁紹並沒有戰勝公孫瓚的把握,麴義的攻擊行動只是一次試探進攻,聖姑欣然敗亦喜。先看看公孫瓚怎麼應對,再決定接下來的行動。但是,公孫瓚的應對出了問題。他命令騎兵去衝散踐踏麴義部,也許是因為他感覺麴義部人少,經不起大隊騎兵的衝擊,而且在騎兵衝擊的時間裡不過夠麴義的弩手射出一箭而已,他準備讓他的騎兵不與麴義部對射直接衝擊他的陣型來最大程度的化解弩兵的精度優勢。但是,這也同時意味著公孫瓚放棄了他步騎協同作戰的優勢,試圖用單一兵種來解決戰鬥。公孫瓚這種陣型、這種戰術的優勢本身就在於利用步兵與對方的纏鬥來最大程度的發揚騎射手的火力,單獨的騎兵或步兵投入戰鬥而沒有另一兵種的支援,戰鬥效能都會大大下降。

公孫瓚讓騎兵單獨衝擊正是袁紹的部將麴義所希望的,麴義此人長期在涼州和羌人打交道,對於騎兵的作戰方式、作戰特點以及馬的習性可以說是爛熟於心。面對著前方來勢洶洶的公孫瓚騎兵,麴義不慌不忙,從容指揮著士兵們臥倒在地,前排用大楯遮擋掩護,當公孫瓚的騎兵衝到還有幾十步距離時,突然一聲令下撤去大楯,千餘強弩同時發射。就這一下,勝負已分。

公孫瓚的騎兵瞬間被千餘弩箭射得人仰馬翻,衝擊的勢頭大挫。麴義趁此良機率領800精兵扔掉大楯手持短刃急突,步兵想要在肉搏中擊敗騎兵就是要進行近距離的纏鬥,騎兵只有跑起來才具有足夠的威力,在近距離纏鬥的情況下是很難擊敗訓練有素的步兵的。而對公孫瓚的騎兵來說,按理他們應該在更遠的距離遭到麴義部弩箭的阻擊,當衝到幾十步距離時誰都會認為對手想憑藉大楯抵抗他們的衝擊,沒想到的是強弩突然在大楯後出現,更沒想到的是跟隨著強弩的是對手的反衝擊。

騎兵碾壓步兵?看看“白馬義從”的下場

麴義——界橋之戰最大功臣

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公孫瓚騎兵大敗,而受驚的馬匹四散亂跑直接把整個隊列給衝亂了,甚至把身後的步卒方陣也給衝散了。所謂兵敗如山倒,公孫瓚及其手下將領無法制止潰兵,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過於重視騎兵其步卒缺乏訓練自然無法在戰場上有效控制,一潰就是二十餘里。麴義追到界橋,與公孫瓚殿後部隊再戰,再破之,直接衝進公孫瓚軍營壘,甚至把他的牙門都給拆了。

界橋一戰是當時中國北方爭霸戰的分水嶺,從此公孫瓚轉攻為守,在戰略上一直開始處於防守態勢,再也無力與袁紹爭雄。為什麼戰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公孫瓚雖然已經擁有了一支合成軍隊並有了相配套的戰術,然而骨子裡卻還是有重騎兵輕步兵的思想,導致在作戰中捨棄了自己步騎協同聯合作戰的優勢,想依靠騎兵單一兵種取勝,卻遭到了對手步弓精確協同的致命一擊,以致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