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劉備三顧茅廬才得以見到諸葛亮,劉備問諸葛亮如何才能“欲信大義於天下”,諸葛亮跟劉備談了自己的想法,即著名的隆中對。《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描寫成一個多智似妖無所不能的謀士,從隆中對就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愧是三國一流謀士。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劉備與諸葛亮的會面註定不是平凡的一天,隆中對直接改變劉備以後的發展道路,劉備以前就是沒有明確的道路與方向,不知道往哪走如何走,而隆中對直接指明方向給劉備,劉備接到諸葛亮以後的心情就是撥開雲霧見月明。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諸葛亮先分析了北方諸侯曹操,在軍閥混戰中曹操能夠滅了袁紹,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僅僅佔有天時,曹操也是一個有野心有謀略的梟雄。曹操如今曹操兵多將廣,又有天子的砝碼,和曹操硬抗必定會輸。這也解釋了劉備多次與曹操交鋒卻總是落荒而逃,以前雖然得到了徐州但曹操一來就守不住。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諸葛亮又分析為什麼不能攻打孫權,孫權佔據江東又得民心,江東有江河天險可守,就算劉備想要圖之也不可能,劉備當時在荊州新野,連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新野雖然在劉備的經營下有聲有色,但地方小人少自保都難更不用說攻打江東。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劉備不能動曹操和孫權兩個霸主,劉備能動的地方不多。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成了為數不多可以談上百姓安居樂業,荊州的地理位置極好,佔據荊州相當於有了地利,也可以進一步進攻益州。

三國的雛形開始出現,劉備前期也是按照諸葛亮給的計劃走。荊州牧是劉表,劉備想要荊州必須和劉表鬥智鬥勇,劉表知道劉備的野心後把劉備放在新野,以此阻礙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劉備知道想要荊州,劉表一家註定成為自己的墊腳石。赤壁之戰後劉表的兒子劉琦在劉備的推動下成了荊州牧,劉備非常渴望這個位置,但他知道時機還沒有到,劉琦仍然是荊州牧的最佳人選。不就劉琦死後,劉備在眾人推薦下半推半就成了荊州牧,劉備完成了諸葛亮的第一步佔領荊州。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劉備雖然是荊州牧,但荊州並不完全屬於劉備,還有一個戰略要點江陵屬於孫權,江陵完全扼住劉備擴張的步伐,劉備不能向北誇張,更不用說進一步佔領益州。劉備不得已向孫權借荊州,這裡的荊州實際上是指江陵。周瑜當然知道江陵的重要性,自然不肯借,然而周瑜不久死了,孫權在魯肅勸說下同意借荊州給劉備,劉備終於借到荊州,這時劉備才完全擁有自己一塊根據地。

劉備完成了第二部目標,三國開始鼎立,其中曹魏最強大。諸葛亮的隆中對也預計到這一步,但隆中對最後的一部分隨著關羽被殺,荊州失去而徹底脫離“隆中對”的軌跡。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諸葛亮原本是想讓劉備等待機會趁著曹魏內亂的時候,趁他病要他命,同時從荊州和益州開始出兵北伐,兩路同時出兵,關羽大意失荊州後,也失去兩路北伐的機會。

此後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更是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路上,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歷史沒有發生時,你不會知道會發生些什麼,就像足球比賽一樣,最後一秒也可以創造奇蹟,歷史因為遺憾而精彩,歷史沒有按照諸葛亮“隆中對”走,反而給了諸葛亮豐滿的形象。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如果把三國比喻成為一盤棋,諸葛亮等人都是棋手,而“隆中對”就是諸葛亮的套路,諸葛亮的套路沒有錯,但是棋盤上的棋子並不受諸葛亮控制,這也是這一盤棋中最大的變數。諸葛亮對棋局發生變化,他也試圖通過補救,但最終無能為力。

那麼如果劉備按照諸葛亮隆中對走會統一嗎?隆中對“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條件很多,其一,取荊州,得益州,這個劉備實現了。

其二,外結好孫權,關羽、張飛被殺,孫權這個盟友徹底希望。

其三,天下有變時,兩路軍隊北伐,關羽大意荊州,兩路北伐也成為空談。

重讀《隆中對》: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就算曆史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行,這些條件存在一個很大的變數,當兩路軍隊開始北伐時,不管蜀漢和東吳多好,東吳一定會有小動作,如果曹魏滅亡,蜀漢下一個對準就是東吳,唇寒齒亡孫權不會不知道。三國之所以能夠鼎立,因為三國相互制衡,蜀可以和東吳交好,下一秒東吳也可以和曹魏交好。

諸葛亮的隆中對過於樂觀,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偏離隆中對,或許諸葛亮可以創造奇蹟。

年少不知諸葛亮,讀懂已是“隆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