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必要吗?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呢?

对玥言诗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没必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挫折。

生活中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给予孩子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的锻炼,下面我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两个小案例和大家分享:

1,小女在六七岁的时候,要玩天梯,锻炼臂力,但是因为个子矮,没有办法她自己够不着。有时候我会抱她去够,她可以玩,有的时候我不理她,任由她自己去跳着够,但够不着,她希望我报她够,但有的时候我会拒绝,鼓励她自己去想办法,于是看她从别处找来几块砖头垫脚去够,但很多时候她没办法够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高个子的姐姐和哥哥去玩,或者看别的小孩子由爸爸或者妈妈抱起来去玩。

每每这时,我会告诉她,她现在个子还不够高,等再长高些就可以自己够着了。我们可以去玩其它的器材,有时候我建议我们去另一个场地去玩天梯,因为那个地方的天梯她自己可以从两边上去。

2,小女自幼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考试一般成绩很不错,但是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小学有一次数学课后练习六十个计算题,一下子出错了十一个,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顿,很不高兴,放学后数学老师还找了我,当着孩子的面,数学老师和我说了情况,说自己批评了她,了解情况后,我乐了,批评的没错,错了就要接受批评,很自然的事情。回家的路上,我没有再批评她,而是开玩笑说,跟谁没有挨过批评似的,当学生受批评是很正常的,如果老师不理你那你就完了,所以咱得准备好以后挨批评的机会可不少呢!那正说明老师喜欢关心咱们。我这么一说,孩子很快地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3,闲暇之余,玩扑克牌,会让她有赢有输,有输有赢,这种输赢中让她逐渐地意识到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直都随自己的心意。

就是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心意也没有必要及时地全部地满足,还可以让她学会等待。

我们经常说的挫折教育,实际上就是孩子对待事物和处理情绪的一种习惯和态度,一种自我控制、排解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不见得一定要创造一种挫折给孩子锻炼。


快乐庭院


我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20多年教龄的老师。我大力倡导并践行挫折教育。

昨天,我回答了:让孩子输的起的“挫折教育”,对这种教育你认同吗?为什么?侧重点谈了应该让孩子从容面对失败。今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侧重点谈一下挫折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培育孩子的吃苦精神。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孩子吃苦精神也丢了。不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矫情、自私、懦弱、拈轻怕重。还有不少孩子表现的自私、霸道,责任感缺失。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原因就在于高不下低不就。大事干不来,小事做不好,眼高手低,贪图享乐。要么嫌工作太苦、太累,要么嫌工作环境不好,条件太差,薪水太少。人人都想干一个既轻松环境条件又好,工资待遇还高的工作。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品质之一。“黄金需要红炉炼,细玉需要妙手磨”“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对孩子必要的历练是一定不能少的。

有调查显示:那些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而那些年少聪明却终究一事无成的人,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

所以,耐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是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很重要的品质素养。但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吃苦精神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育非常类似于“温室培育”。设计温室目的就是人为的给花的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室中的花草在生长中是需要人为的照料,一旦离开这种照料,离开了温室,就很难适应大自然的环境。

而我们教育正是这样进行着。我们总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总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学习得更好。于是,我们在爱的名义下,伸出手来做着许多包办代替的事情。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过分依赖家长、老师,不能独立学习,不能主动思考,不愿也不会自主探索。在孩子的升学与择校上,许多家长甚至丢 下家务,放下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全力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的学习、考学服务。这样,学生被强制在学校、教室、书本和习题的狭小范围内,“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是不会交往,不愿合作,封闭、自私。

这样的温室培育使学生一旦离开学校,一旦离开家长、老师的策划、设计和悉心照料,就难以适应社会,抵御不了风吹雨打,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受挫能力越来越弱,一旦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必要的历练不能少。过度的溺爱、娇惯、纵容和包办危害很大。在美国,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不带一分钱,必须独立谋生一个星期才能予以毕业。”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而在中国,这样的做法能行得通吗?家长会同意吗?法律会支持吗?社会会默许吗?

在日本,有一些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耐挫折的能力。他们在大冬天让孩子赤身在风雪之中历练。在中国,有哪些家长敢这样做?即便是你自己愿意这样做,别人也绝不会赞同你这样的做法。

爱孩子就让孩子多吃一点苦。

孩子今天的吃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吃苦也是一中教育,而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

  • 我的孩子11岁,上五年级。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过去都是我送他上学,现在是他自己乘公交上下学。每天起床后,他自己把被褥整理好才能离开。吃完饭,他自己收拾自己的餐具并洗刷。中午,他到托管中心吃午饭,之后在那里写作业休息。晚上,我和妻子下班较迟,他一个人从学校回到家,喝水、写作业,等我们回来时他的作业基本都已经写完了。周末,他自己骑自行车去学吉他。我们家的家务他必须参与帮忙。我们从不多给他钱,买什么,多少钱必须清楚,该花多少花多少,绝不允许乱花钱。较小的衣物他自己清洗,比如,袜子、红领巾、衬衫等。总之,凡是属于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一定不会包办代替。

  • 我的体验是,孩子变得心理强大了,不畏惧困难,阳光自信;变得独立了,不依靠父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变得理解父母了,能主动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变得朴素、大方,谦虚,懂事,不攀比,不乱花钱,也不轻易伸手要钱。还有很多体验就不赘述。


如果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挫折教育,吃苦精神应该是很重要的素质之一。

我不反对进行教育改革,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革完善中前进,但我反对打着教育改革的名义而淡化、减弱对孩子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吃苦精神的培育。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教育探微


现实生活挫折无处不在。如果你头疼的是要不要进行“挫折教育”,那么恭喜你,你赢了绝大部分家长。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去正确地表扬TA。

“你真棒!”、“你好聪明!”是不是常听到父母这样赞扬孩子?然而,研究表明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他们会误以为成功是由天赋决定的,从而不再努力。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尤其喜欢别人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种称赞确实能给他们打气,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喜悦感,但这种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父母们错误地认为通过表扬孩子的头脑和天赋,可以给予孩子们持久的自信心,但事实上这行不通,还起到了反作用。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任何事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这就是固定性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认为孩子能力永远不会变,父母永远是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评判。


而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则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父母对自己的成长更感兴趣。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刻意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我们并不提倡父母要克制对孩子成功的赞赏,而是说要避免某种特定方式的表扬:对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评价的赞扬方式,或是让他们觉得父母并非为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是为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感到骄傲的赞扬方式。


风哥聊成长


家长该不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挫拆教育“?我觉得家长要做的不是制造挫折让孩子经历,而是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勇于面对因难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只要家长不过份保护,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挫折又何止一个两个呢?


简单举几个例子:

1、肚子饿了,却还没有饭吃,算不算挫折?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事,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就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积累起来的。孩子饿了,你还没有做好饭,可以告诉孩子先等待一下,可以在等待的期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看动画片或者玩具也可以。孩子会从中学到了忍耐与等待。


2、孩子与同学发生了小摩擦算不算挫折?当然算。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安抚孩子的情绪,其次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再就是分析对错并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家长能不插手的尽量不要插手,因为这是孩子独立与成长所必经的,家长不可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你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能力,而不是代成长。


3、挨批评了,受委屈了,这算不算挫折?算的。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并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的。待孩子冷静下来再分析原因,并摆事实讲道理,谁没挨过批评,受过委屈,对不对?

所以,”挫折教育“,不必刻意制造,平时生活中的教育更重要。



十安育儿


首先明确我的看法,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成长更快。

然后给大家分享个学霸的故事!

我们小区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一路在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中长大,受到的也是周围羡慕的眼光,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一说就是“看人家XXX学习那个优秀”,

这孩子也不负众望,前几年以我们以河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一时风光无限!

入学后,大家知道,能去清华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各各都出类拔萃,他失落了,因为他觉得笼罩在他头上的光芒万丈突然消失了,比他优秀的人太多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可是他意识不到这点。有点烦躁,学习无动力,诸多原因造成他挂科,他心理有压力,后来慢慢的抑郁了,最后学校通知家长叫他回来休学,好像就是抑郁症了,有的说是精神病。到底啥不太清楚,后来他们为了给孩子看病有个好环境搬家了,搬去大家不认识的地方去了,因为孩子躲着不出门!不见人!一时大家唏嘘不已或者偷乐的也有,看看自己不优秀但是心里贼啦啦健康的孩子,突然觉得也挺不错!

大家说说这种孩子的耐挫能力,抗压能力都很差吧!无独有偶,前一阵吵的沸沸扬扬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扬自杀的事情,都说明“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如今的很多孩子是长在温室里的,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其实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

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许多达到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也只有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孩子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并不正确,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断降低,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就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力量面对将来的挫折。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单靠吃几天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挫折教育的引导上,首先,家长要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味主观的认为孩子太小,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很困难。

其次当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时,要和他站在一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关注孩子的行动,并在孩子实在完成不了时给予帮助。

最后,要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长在温室的孩子根本就没有任何挫折可言,但当所有的花朵聚集在一起时,自然有的要被太阳冷落,那些唯我独尊的娇宠儿,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给予和分享,不知道宽容和谅解。家长也可以尝试着去利用挫折情境,给孩子予以挫折教育!

在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整心态,正确的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而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能恢复能力,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友友们有很更好的见解的可以留言交流沟通吆!期待大家踊跃留言!


浅浅的教育


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挫折教育要有度,也要有方法。不是上来就是不断的给孩子制造挫折,通过所谓的“强压”式,来磨练孩子的精气神,打造百折不挠的精神。

家长的期望,还需要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要盲目的跟风,不切实际的模仿和运用。没有顾及孩子身心健康与情绪的做法,带来的反而是强压之下的夭折,重挫之下的崩溃。

那么,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呢?

1、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抗挫折的训练。

首先分析自己的孩子,这需要家长列出孩子的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孩子的优势,至少写十个以上,一部分是孩子的劣势和不足。很多家长在写孩子的优点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家孩子有啥优点的?平时根本没往这个方向上去思考,提起笔来要写时,才发现无从下笔。

实际上,孩子的优点远远超过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很多家长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写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优点:体贴、热心、善良、长得帅、聪明、活泼,表达能力强...。

写优劣势的目的,是让家长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孩子,并且根据问题,挑出可以进行挫折教育的部分来进行。

2、从小事入手,磨练孩子的心智,提升挫商

我不建议家长一上来就大搞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他必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种教育和训练,也必须建立在循序激进,逐步递进的过程之中,最好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进行。

我女儿幼儿园时总喜欢赢不喜欢输,下棋要是下输时,一定会耍赖,或者是生气。这不就是挫折训练的好时候吗?我刚开始会先输给他,然后几盘下来中间有赢她的。这时候告诉她,输了很正常,你看爸爸输了有没有哭呢?后面随着下棋次数的增加,有意识的改变输赢比例,原来让女儿赢4盘输一盘,再到3盘输一盘,让她逐步的能接受这样的情况。

3、抗挫,不等于放任孩子自己品味痛苦,家长需要与孩子共同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似乎挫折教育,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品味失败的痛苦,只有经历这样的打击,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坚强。但事实往往是,如果打击过大,总让孩子品尝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自己变得不自信、自卑,反而让孩子学会放弃,无法坚持,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相反的。


4、父母正面和积级的引导,是抗挫成功的基础

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当考试成绩不佳时,孩子这时候对自己是一种自责、难过的状态。家长此时一定要站出来,跟孩子一起去面对,跟他谈心。化解他的情绪。可以告诉他,父母小时候也会面临你这样的情况,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用讲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把这种精神告诉孩子。有的家长说,我没这样的经历啊。这个可以演义啊,把孩子的情况变成你的,说成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并且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诚的和孩子谈心,往往能让孩子产生共鸣,从而在打击中站起来。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在孩子无法独立时,一定要帮助他站起来。

5、这类家庭不适合进行挫折教育。

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进行挫折教育的,这几类家庭一定要注意了:

(1)、父母平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严厉型的。就别再打击孩子了;

(2)、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对孩子照顾不够的。请有时间,就多陪伴孩子吧;

(3)、平时不愿意陪伴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的父母,也请不要随便对孩子来挫折教育;

(4)、亲子关系不好的父母,先把亲子关系处理好,再来考虑挫折教育吧。


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启发。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导总监,帮助过上千家庭和孩子成长。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孩子成长的那些事

庭爸谈育儿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宋振辉:

宋振辉,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中共党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儿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妇专委、懋德服务中心志愿者,现返聘于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门诊,房山区第一院心理咨询,有丰富的儿内科临床经验,从事心理咨询10年以上,擅长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家长课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几乎都会遭遇到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

对于小孩来讲,他们从来就没有这方面的体会,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挫折。那么,有没有必要向他们灌输一些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应该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之中,他们的心里承受能力差,没有必要让他们接受不愉快。给他们带来痛苦和紧张。

另一类家长则认为,既然每个人铁定的都会遇到挫折,那么,对孩子提前进行挫折教育就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任何挫折都是主客观相互碰撞,形成的结果。说明挫折既有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到位,造成失误,形成错误带来的,也有客观上不可抗力的因素。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主要是向懵懵懂懂的孩子说明一些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应对挫折的道理。

教育孩子在挫折面前要坦然面对,遇到挫折不可惊慌失措,要事实求实的分析挫折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过程、带来的后果、汲取的教训。其实,挫折就是一个矛盾体,应该让孩子明白,发现矛盾不要回避矛盾,要千方百计的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教育孩子要心胸开阔,面向未来,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在行进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坑坑坎坎,把挫折看做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心里的韧性。同时家长还要指导孩子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教育孩子要有适度的抗挫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这方面科学家在取得重大成果之前,他们所遇到和经历的挫折与失败,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措,焦虑退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为孩子创设挫折情景,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让孩子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敢于担当,迎难而上。

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或指责、谩骂、挖苦讽刺、嘲笑等。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

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面对挫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从而鼓励孩子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度,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它。

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如何面对挫折人们的态度可能不尽相同,家长要认识到将来的孩子不遇到挫折是不可能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预先给予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没有挫折经历的孩子,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走出温室,一点点风雨就成了毁灭。

孩子的强大和坚韧的品质,不是说说就来的,也不是大喊口号或者说教而来的,而是需要点点滴滴的成长积累而来,最终形成的抗挫折能力。

训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把握尺度,且事后的引导和抚慰非常的重要,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训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从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开始。

我们会发现,如果没有等待能力的孩子,其抗挫折能力是非常弱的,因为无法等待,将来会具很大的破坏性,情绪无法控制,会造成一定的人际缺陷,经受不了一点逆境,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延迟满足要有度,不是一直等待都得不到,或者说是等待的太久,无法实现。适当的,控制一下,有点希望就可以实现。


其次:进行一项体育运动,专项的训练会是很好的抗挫折教育。这个对于各个年龄阶段都非常适用。

体育运动,孩子在磕磕碰碰的过程中不断的失败,又不断的站起来,继续前进,这样不断的过程中开始有了抗挫折能力。

体育项目一般都会有一个目标,目标性极强,能力极强,为了达到目标,失败也特别多,但教练又有方式鼓励继续。

再有,身体健康,体质不断增强,生命充满活力,对身体有了一定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极强。

当然,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关有这些不够,遇到事情家长根据具体情况去引导极为重要。


总之:抗挫折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往今来,但凡能有大成者都有着极强的抗挫折能力。但这种能力,需从孩子就开始培养。

千万别怕孩子遇到挫折,因为在孩子一生的路上,作为家长的你没有办法替孩子铺平一切路的,那就让孩子拥有这种在崎岖路上行走的能力吧。


教大育小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老穆寄语】如果说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铺路石,那么,生活中的挫折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唐曾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降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试想一下,倘若他们没有历经挫折的考验,而是一路畅通,直接拿到真经,那么,他们的人生境界能得到提升吗?这样的故事还能传承下去吗?

或许,八戒还是那么的贪婪,悟空还是那样的任性,唐曾还是那样的单纯,沙和尚还是那样的没有主见……

孩子的成长之路又何尝不是“西天取经”的过程,穆老师不禁想起2016年江苏高考的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文章,叫《成人不自在》,讲述的就是不服管的孙悟空“成人”的过程。

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穆老师为大家摘抄如下: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孩子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方面孩子渴望自由,不需要受到任何人的约束;另一方面,孩子又发现生活中将面临种种约束。

应该怎么办?就像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找到两难处境中的最佳位置,也就是平衡点。如何找到这样的平衡点,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去人为创造。

我们都知道,孩子自打出生后,父母们对孩子是呵护有加,深怕磕着碰着,特别是爷爷奶奶,更是呵护有加,把孩子当祖宗相待。



朋友们,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无异于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因而,挫折教育便提上了日程。

那么,挫折教育有哪些好处呢?老穆为大家分析如下:

❤️一、有利于孩子早点客观、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不要想当然的活在象牙塔里,便于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

❤️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以后栽跟头时,难以面对与承受。

❤️三、能提高孩子对事情的判断力与认知力,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经验性。

❤️四、能够激发孩子的斗志与对胜利的渴望,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气质。

❤️五、挫折虽然是酸涩的,但却成为孩子今后美好的回忆,无形中成为一笔丰厚的财富。

❤️六、挫折,还可以成就孩子的作文,让孩子有话可说,富有真情实感。

老鹰折翅才能飞得高远,蚕蛹破茧才能变得美丽,壁虎断尾才能保全性命……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你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挫折教育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地制造挫折,毕竟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经受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

现在的孩子,被保护得过多是常态。很多应该让孩子独立承担的部分,都被父母给顶住了。为什么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因为我们的孩子面对的都是被安排的。


学习和生活都被家长安排好了,并且主线已经明确,你只要学习好了,其他什么都不要管。或者换句话说:你要是学习不好,你就是个差劲的孩子。

孩子在学习上的挫折感是非常强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拿到前几名,在学习上能够有什么成就感呢?即便是老师和家长不说,孩子也能感受到,在学习上,能够得到表扬的只有那么几个。

可以说,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上,一直都是挫折,直到麻木。每天都是被推着走,一个人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吗?学习上,都是别人想要的,自己想要的几乎没有。

所以很多孩子只想到玩,因为只有玩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一种补偿心理,也是孩子内心追求的一个庇护所。


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认清自己,并且为了自己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些孩子体育好,同样能够激发出孩子的内心;有些孩子艺术好,一样能够拥有自己的学习激情。如果我们都让孩子在学习上胜出,那么必然是不现实的。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先得脆弱,是因为没有自我掌控感,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没有切实的自主感,自然就很容易失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