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工業(600528)研究報告


資產置換,鑄就軌道交通裝備龍頭企業

公司的前身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由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寶雞橋樑廠、成都鐵路局、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和西南交通大學四家發起人採用發起設立方式設立。2001年5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簡稱“中鐵二局”,主營業務建築工程施工、房地產開發和物資銷售。

為避免主營業務與間接控股股東中國中鐵的同業競爭,2017年公司通過與中國中鐵的資產置換進行業務結構轉型,專注於高端裝備製造。公司全部資產及負債由本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鐵二局工程有限公司承繼,置出全資子公司中鐵二局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置入中國中鐵持有的中鐵山橋、中鐵寶橋、中鐵科工以及中鐵裝備4家公司100%股權;證券簡稱也變更為“中鐵工業”。

圖表1:注入的優質資產

中鐵工業(600528)研究報告

  通過此次資產置換,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以隧道施工設備、工程施工機械等高端裝備製造和相關工程服務,其市場佔有率和綜合實力位居“國內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龍頭地位突出。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一下注入的4家公司的情況。

  1、中鐵裝備:盾構機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者

  中鐵裝備是全球領先的隧道及地下工程裝備綜合服務商,專業從事隧道掘進機、隧道機械化專用設備的研發製造和服務。在隧道掘進機領域,橫向形成了“大”“小”“異”不同斷面以及土壓、泥水、硬巖等不同適應性的全系列盾構/TBM產品,縱向拓展了設計研發、設備製造、再製造、技術服務、機況評估檢測、操作技能培訓於一身的產業鏈條。

  同時,公司也是中國盾構機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者,是目前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盾構機研發製造商,其產品遍佈國內40多個省市地區,自2012年以來盾構機銷量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除國內市場外,公司主要產品已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以色列、越南、黎巴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市場享有盛譽,擁有全球第二大的市場份額。

  資料顯示,與傳統隧道施工相比,盾構機具有“快速、安全、環保、施工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且修建的隧道抗震性更好;從效率來講,以盾構機為主的隧道掘進機是人工挖掘的40倍。隨著人口紅利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盾構法施工相對鑽爆法、明挖法的優勢越來越突出。資料顯示,雖然目前盾構法施工在地鐵領域的滲透率基本達到了100%,但是在鐵路/公路隧道領域的滲透率依然非常低。我們預計,隨著地下空間開發的推進,一方面,隧道建設需求會持續增加;另一方面,盾構法的滲透率會持續增加,兩者共同推進盾構機需求的增長。我們預計,我國2020年~2021年盾構機市場需求量分別為745臺、845臺。假設隧道掘進機平均價格為4000萬元/臺,則2020年~2021年的市場空間分別為290.8億、338.0億,具備確定性的成長空間;而中鐵裝備作為領域龍頭,將最為受益。

  2、中鐵科工: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鐵科工是國內專業從事鐵路施工搬提運架鋪設備的龍頭企業。在工程施工機械業務領域,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武漢、九江等4個生產製造基地,擁有各類加工機械、施工設備近2000臺套,代表了國內高速鐵路施工裝備研製技術的最高水平。2018年,公司在鐵路、公路預製梁搬提運架等施工設備仍保持70%的市場佔有率。

  可以這樣說,中鐵科工在鐵路與軌道交通工程等大型專用施工設備研製領域,其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具有集科研設計、工業製造與安裝、工程服務、科技檢測與監控四位一體的競爭優勢,擁有有效專利156項,累計完成科研項目200餘項,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榮獲鐵道部及總公司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8人。

  3、中鐵山橋和中鐵寶橋:雄霸鋼結構和鐵路道岔領域

  由於中鐵山橋和中鐵寶橋的主營業務都是鋼橋鋼結構和鐵路道岔產品,且兩者均集設計、製造、施工與服務一體化,在行業內均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我們把這兩者歸屬為一個主體介紹。

  在鋼結構製造與安裝業務方面,這兩家子公司主要以製造、安裝各類大型橋樑鋼結構為主,同時還包括部分車站、展館等建築鋼結構業務,是我國鋼橋樑製造安裝的龍頭企業。它們在大型鋼結構橋樑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山海關、寶雞、揚州、南京等9個生產拼裝基地,擁有先進的U肋板半龍門焊接系統、U肋板組裝定位焊接系統、橫隔板單元機器人焊接系統、埋弧焊專機焊接系統、焊接機器人等先進生產加工技術,具備年生產鋼結構100萬噸以上的產能。

  在道岔業務方面,它們聯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最早、全球最大的道岔製造企業,業務範圍包括道岔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安裝、系統集成、售後服務,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線路軌道系統和工務器材供應商。在道岔業務領域涵蓋了高中低速、各種軌型和類型的鐵路、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等道岔產品。公司是我國目前唯一獲准生產高錳鋼焊接轍叉的研發製造企業,在技術壁壘較高的高速道岔(250km/h以上)業務市場佔有率約65%,重載道岔市場佔有率50%以上,推動了我國鐵路的每一次大提速;城軌交通業務領域市場佔有率約為60%-70%。

  綜上,正是這4家子公司優質資產的注入,使中鐵工業形成了多元化的基建高端裝備佈局,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構建了遍佈全國、輻射全球的生產網絡,擁有健全的科研創新平臺和多層次、多學科的專家團隊,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至此,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新龍頭已然浮出水面: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隧道掘進機研發製造商,是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橋樑鋼結構製造商,國內最大鐵路專用施工設備製造商,也是世界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型裝備製造商。

  

投資亮點:

  中鐵工業雖然貴為行業龍頭,但僅僅200多億的市值,相較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等過千億市值的大塊頭來說,顯得身輕如燕,是典型的“大集團、小市值”股票。這種股票,炒作上往往更適合市場遊資的波段操作,所以需要高度關注其本身存在的炒作題材或投資亮點。

  1、老基建VS新基建

  近期,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傷害,數十萬億(會議50萬億之多,但不確定)基建項目如期而至。“新基建”項目尤為亮眼,成為本輪投資中的熱點。

  說實話,本輪國家50萬億投資大放水,政府是以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託底復甦,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即“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兩者是一個相得益彰的過程。

  或者,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早在2019年9月,國常會明確要求提前下達的專項債資金不得用於土儲和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重點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等基礎設施。因此2020年的專項債資金較為直接對應了地方基建投資資金使用。而從2020年1月已發行的專項債用途劃分來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比達50%以上,其中鐵路、收費公路、城市軌交、機場等交通設施建設佔比近30%;生態環保投資也大幅增長,佔比達到約16%,此外學校、醫院建設也是首批專項債用途的大頭。

  由此可見,雖然新基建風頭強勁,但老基建亦受益匪淺。因此,這兩個方面我們都應該同等看好,近期市場專注於炒作新基建而忽略了老基建,其實是存在一定的誤區,相信隨著行情的深入,市場自身會開始發揮糾錯功能,老基建有望重新得到市場重視。中鐵工業作為老基建板塊裡面的佼佼者,股性歷來活躍,極易得到遊資的青睞。

  2、大訂單確保業績高增長

  我們通過統計公司重大合同公告情況可知,2019年公司新籤合同358.56億元,同比增長16.26%,增速進一步提高;正是有著如此鉅額的訂單合同,確保了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底氣。

  分季度來看,單2019年第四季度新簽訂單129.6億元,同比增長27.8%,環比增長80.2%。其中(1)專用工程機械裝備及相關服務業務新籤合同額112.47億元,同比增長2.96%;其中,隧道施工裝備及相關服務業務新籤合同額100.69億元,同比增長0.02%;工程施工機械業務新籤合同額11.78億元,同比增長37.56%。(2)交通運輸裝備及相關服務業務新籤合同額234.76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道岔業務新籤合同額65.28億元,同比增長25.15%;鋼結構製造與安裝業務新籤合同額169.48億元,同比增長19.61%。根據計算,公司4季度道岔及鋼結構業務新簽訂單分別達22.30、58.70億元,處於近年內較高水平。

  l根據鐵總2020年工作會議,2019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29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完成7511億元;投產新線8489公里,其中高鐵5474公里;到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會議強調,2020年目標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鐵路投資任務,確保投產新線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000公里。在鐵路投資和投產線路保持較高規模的情況下,我們認為2020年鐵路裝備產業鏈有望保持景氣,公司有望繼續收穫鉅額訂單合同。

  3、川藏鐵路打開想像空間

  萬眾矚目的川藏鐵路,又有新動態了!據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3日消息,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第九次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要堅持優先推動重大項目,科學紮實推進川藏鐵路建設。

  川藏鐵路是我國“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的鐵路項目,連接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從四川盆地攀爬上世界屋脊,全長約1746千米,分為三段建設和運營,分別為拉薩-林芝段、林芝至康定段、康定至成都段。

  中鐵工業承擔極端裝備研製主體。2019年10月,川藏鐵路的極端裝備研究製造誓師動員大會在鄭州召開,作為研製主體的中鐵工業,圍繞著極端裝備技術升級,正式開啟了我國極端裝備研製的新徵程。此次中鐵工業啟動研製的極端裝備,分佈於橋樑裝備、隧道掘進裝備以及高原特種裝備,均為填補國際、國內技術空白,並將應用於川藏鐵路施工中。

川藏鐵路康林段隧道全線約670公里,保守估計中鐵工業中標路段比例為60%,長度約為402公里,假設一臺適用於川藏鐵路高寒、高海拔等複雜地質的TBM單價預計在1.8~2億,壽命為20公里,則預計公司在康林鐵路中需要使用20臺TBM,康林鐵路項目將在未來幾年為公司帶來36~40億的營業收入,假設隧道施工裝備板塊的毛利率維持在32%左右,預計將產生11.5~12.8億的毛利潤。


投資建議

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公司的淨利潤是11.7億,2018年的淨利潤為14.8億,3年間漲了1.26倍。我們假設未來3年的增速不變,那麼2020年中鐵工業可以實現18.65億的淨利潤。按照22.2億的股本,那麼其每股收益為0.85元。

歷史統計數據顯示,中鐵工業近十年來的市盈率水平最低為9.37倍,最大為296.25倍,中位數為18.67倍,當前為13.1倍,處於低估水平。

這裡為了保守,我們假設3年內其PE為18.67倍,這樣的話,那麼2020年該公司對應的市值應該為348.2億,如果股本不變,則價格為15.87元,具備60%的上漲空間,因此給予“強力買入”的投資評級。


圖表2:中鐵工業的歷史平均市盈率

中鐵工業(600528)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