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人清醒,只需設身處地,便知世界並非我們原本想的那樣

西方≠民主≠更優

在此次疫情之前,不少人都感覺西方尤其是M國是民主的代名詞。總有些人在那吶喊,動輒說你看西方(M國)的總統是人們直選的,很民主,國家發展的好……

首先,說說所謂直選。

我們姑且不說這個西方是不是專指M國,就當是默認M國吧,其實是不妥的。但M國這個一人一票的直選也是1965年才開始的,這時他們已經完成了現代化。但是這個直選指的是全州統選,總統是根據州“選舉人”票多少產生的,完全有可能得到全國51%的選民支持,也當不了總統,和你理解的不一樣吧。

其次,不存在什麼發展的更好。

1965年至今,存在時間之短,並不具有說服力。我們都知道M國的發展黃金時期是一戰二戰,當時一下躍居世界首位。但1965年之後,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發展比美國並不差,甚至更好。

再次,一人一票直選就好嗎?

讓我們回到現實,設身處地想想,就拿我們的國情來講,有多少人是熱衷於投票的;在基層我們前期不是沒搞過一人一票,可結果呢,並不是那麼美好吧;再看看世界上的一人一票:英國公投退歐、脫歐成功後有記者問了不少投支持脫歐票的人,他們居然連歐盟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有很多投票鬧獨立的……。其實,不管我們承認與否,世界上的多數人並沒有那麼聰明,也沒有那麼理性,經常是一忽悠就偏向了一邊,一引導就又倒向了另一邊。

一個國家的最高智囊團體在綜合多方信息的前提下,可能都不能完全做出肯定決策的事情,交待給一些普通人投票決定,怎麼想都是在輪盤賭,這不知這是我們要的“民主”還是自殺。

說多了都煩,我們簡單比較,就拿這幾十年來ZH、M兩方選出的最高領導人來看看。尤其是看看TRUMP這樣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的總統,這樣的民主真的是好的嗎? 若干年後,不知道人們會不會得出一個結論:西方的“民主”,將他們從世界發展的前沿拉下馬來……

戰爭與安居

據“舊書卷裡的長安”報道:一名CNN記者來到敘利亞進行採訪,該記者近幾年來採訪了敘利亞的主要內戰城市,包括大馬士革、阿勒頗、霍爾姆斯等地,他感到非常不適應,他被自己看到的震驚了:當地民眾安居樂業,在海灘快樂的嬉戲。當他看到沙灘上度假的民眾、火爆的夜總會,使他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內戰多年多的國家,這完全與和平世界毫無差別,這個他想象中的戰亂國完全不一樣啊!

讓時光退回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設身處地想想,即使是在戰爭最殘酷的階段,我們前方有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後方一樣有抗日根據地、有半壁河山,在延安我們有南泥灣、一派生機盎然;在昆明我們有西南聯大,治學嚴謹又充滿活力;哪怕是日佔區,同樣有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還有紅高粱和九兒……


一場疫情讓人清醒,只需設身處地,便知世界並非我們原本想的那樣

其實,哪怕是戰爭,只要有一絲機會,人們總會勇敢的、精彩的活著,這裡一樣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戰爭中處處殘垣斷壁、再無一絲溫情,顯然是不對的。

輿論與監督

此次疫情伊始,我們發現了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人們開始深刻的反思與自責,想知道是否是因為我們輿論環境不夠寬鬆,造成輿論監督不到位導致的。

可沒想到全球疫情爆發,在已經有了中國的參考系下,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免,尤其是所謂輿論自由寬鬆的國家,反而更加嚴重。看著一個國家總統說話胡言亂語、州長說話四處甩鍋、媒體時而正直、時而犯渾,而事態日愈嚴重……

輿論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是時候好好想想了


其實,可能並不是更好,只是有人定義了什麼更好,給大家造成了誤解。我們需要學會用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不偏不倚,做出判斷。

我是@熱眼看世界lp ,以上淺見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

誠邀點個關注,我們一起體味生活百態,期待朋友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