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近日,受到疫情的影响,美国、印度、泰国、埃及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考虑颁布宵禁令。这意味着,除了能源及医疗物资运输、患者送治等必要的出行外,人们将不能在夜间私自出行。在英国,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为遏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出台了英国自二战以来最严“禁足令”。鲍里斯·约翰逊通过电视讲话来警告民众。如果不遵守规定,警方就会行使用权力,对违规的人进行包括罚款、驱散一类的处罚。然而,随着疫情的扩散,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支持率也在急剧上涨。一跃成为自1997年托尼·布莱尔以来,支持率最高的英国首相。不仅如此,新冠肺炎带来的疫情也使得,以美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多国首脑的支持率也在不同程度的攀升。这恰恰印证了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政治学家米勒(John Mueller)提出的“聚旗效应”(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在瘟疫和禁令中,增长支持率的情节,不禁让人联想到一部2005年的电影——《V字仇杀队》。片中,一次违反宵禁政策的秘密出行,让主人公艾薇找到了她毕生的信念。那么,在《V字仇杀队》里宵禁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神秘的字母V又代表了什么呢?

作为反乌托邦的宵禁

电影《V字仇杀队》里,主人公艾薇似乎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因为改变她人生的两件大事都是虚假的。一场虚假的宵禁,让她认识了神秘人V。一场虚假的折磨,给了她成为V的勇气。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电影里的宵禁作为反乌托邦的象征,与真实世界的宵禁是有区别的。在真实世界里,宵禁出于维护公共秩序的考虑,禁止了夜间活动。除了在疫情期间起到避免传染的作用外,宵禁也是一种防备盗贼,防止敌人奇袭的方式。为此,以政府、立法机构、军队、警察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共同负责夜间的治安管理,从而形成了一种全城戒备的紧张氛围。同时,宵禁令作为一项法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执法者实行拘留,甚至动用武器等强制措施。使得一般公民的自由受到了约束。因此,在反乌托邦的观念看来,宵禁制度给人们的自由划定了范围,给夜晚蒙上了一层紧张而神秘的外衣。很适合用来象征反乌托邦世界中那些阴暗又野蛮的独裁国家。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在反乌托邦世界中,宵禁往往出现在城市里。实则反映了,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之间意识形态的分裂。不同于东方以“官僚”为基础的城市建设。在西方的观念中城市的基础是“市民共同体”。然而,随着法庭、金融市场、政治权力的入驻,城市变成了罪恶的都市。人们产生了金钱和权利会腐蚀人性的担忧。电影《V字仇杀队》,借鉴了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 里对于金钱腐蚀人性的看法。《基督山伯爵》 里作为大反派的维尔福一家为了金钱泯灭良知。维尔福自己为了金钱、博取上位不惜出卖和陷害无辜的人。而他的妻子也同样为了独吞遗产,先后毒杀了4个人。同样,在《V字仇杀队》里,首相等人把疫苗当做筹码,为了获得财富与权力,不惜策划一场瘟疫。他们在学校、地下地铁车站、水厂等地投毒,制造恐惧来谋取利益。因此,片中的宵禁是一个虚假的谎言。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而神秘人V也如法炮制的制造了另一个谎言。他在模拟的监狱里囚禁和折磨了主人公艾薇,然后放了她。面对艾薇的质问,神秘人V解释道:“艺术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我制造了一个谎言,但正因为你相信了,你才找到了自己真实的一面。”在神秘人V制造的虚幻监狱里,艾薇受到了真实的压迫感,也迎来了争取自由的真实勇气。因此,艾薇选择像V一样在11月5日引发了爆炸,将人们从宵禁中解放出来。


“火药阴谋案”的愤怒美学

《V字仇杀队》的灵感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火药阴谋案”。然而,《V字仇杀队》对于“火药阴谋案”的解释却在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该片三观不正,赞扬了恐怖分子的恶行。实际上,作为一场恐怖袭击的“火药阴谋案”演变出了英国著名的节日“福克斯之夜”。人们会在11月5日这天,点燃篝火,为火药、阴谋与揭发而庆祝。影片中的爆炸场面也伴随着强烈的管弦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火药阴谋案”为什么使人着迷?《V字仇杀队》想通过“火药阴谋案”来传达什么呢?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对于自由的探讨。回到1605年,一个叫做盖伊·福克斯的教徒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偷偷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想要炸毁大厦、炸死国王。然而,在11月5日,他行动的当晚,这场阴谋被告密者泄露,把他人赃并获抓了正着。盖伊·福克斯因此被判叛国罪,被当众处以绞刑警示民众被判国家就会落得如此下场。在当时看来,盖伊·福克斯的火药案可以算作一场恐怖袭击的阴谋。盖伊·福克斯的死预示了正义战胜了邪恶,人们通过杀死反叛的盖伊·福克斯得到了有国家保障的自由。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然而,这个故事还流传着另一种解释。认为盖伊·福克斯只是阴谋的牺牲品。第一时间赶到的罗伯特•塞西尔才是阴谋的受益者。罗伯特•塞西尔很可能策划了这场抓捕,为的是在国王面前邀功。同时,盖伊·福克斯的死成功的遏制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使人们丧失了反抗的勇气。在火药阴谋案发生的50年前,殉道者丁道尔因为将《圣经》译成英文而被处以火刑,临死前他说:“炸毁国会吧,英国才有希望”。而在,50年后他的精神传人,盖伊·福克斯依然以失败告终。之后,人们开始以软弱的姿态面对自由,用服从来掩饰愤怒。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因此,神秘人V说:“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会失败。”迪特里克先生因为私藏《古兰经》而死,艾薇却通过V的监禁获得了自由。多年前,在妈妈被打倒时,艾薇只能躲在床下哭喊。多年后,当迪特里克先生被打倒时,艾薇也躲在床下不敢动弹。然而,在发现了监狱中的字条后,艾薇不再恐惧,也不在躲藏。她完成了V的洗礼,接受了V留下的使命。推动了另一场11月5日的行动。跟随她聚集的人,也并不是真实的人,有些已经死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汇聚了起来,与艾薇共同见证了这场伴随着胜利之歌而来的爆炸。


盗侠精神的挽歌

《V字仇杀队》在一个侠盗没落的时代,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侠盗形象。V字代表了胜利,也代表了鲜血,它的一撇一捺,犹如两把染血的宝剑。褪去了侠盗片中带有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神秘人V对于侠盗片的虚构性毫不避讳。同时,鲜红的V字也警示人们自由必定要通过鲜血和牺牲才能得来。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侠盗电影兴盛于一战后,没落于二战后。禁酒令时期暴力犯罪频发、社会腐败以及一战的影响,使得青年对社会体系丧去了信任。人们的道德观念无处安放,开始渴望出现游离在体制之外的义侠惩奸除恶。于是,由范朋克饰演的《佐罗的面具》满足了人们的想象,佐罗在白天是纨绔子弟,当穷人遭到不公就会戴上面具、披着斗篷、拿起宝剑来制裁恶人。这类侠盗往往不涉及实际的历史背景只彰显纯粹的道德观。他们英勇、果敢、品德高尚。虽然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但总能化险为夷。然而,二战后黑色电影的出现使人不再欣赏侠盗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转而追捧那些反英雄的故事。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V字仇杀队》抛弃了盗侠电影架空的传统。借鉴了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英雄文学,为故事加入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参照了《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模式,V先后对参与生化实验的司令官普罗特洛、主教、拉克希尔医生、元首先生和克里斯蒂先生展开了复仇。然而,不同于浪漫主义英雄文学对于王权的拥护。V的复仇不仅是一场个人的复仇,也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影片通过一本红色的笔记本揭露了向警探披露了瘟疫的罪行。并借由,人们认为已经灭绝了的斯佳丽·卡森玫瑰来表达当代骑士精神的稀缺。

宵禁中的“聚旗效应”:《V字仇杀队》中的V是什么意思?


通过,剑与枪的对决,火药带来的新思想,暗示了一个冷兵器时代的传说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爆炸的烟火随着柴可夫斯基的乐曲《1812》,却唤起了人们对于战争年代的想象,以及统筹敌忾保卫国家的勇气。《V字仇杀队》肯定了艰苦岁月对于浪漫侠盗的向往。正如,浮士德死前匍匐在海滩上,双目失明的他听到了恶魔的挖坟声,却把它当成了召前来开辟自由国度的民众。于是说道:“真美,请永远停留下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