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西夏文明緣何被蒙古滅國後消失的無蹤無跡

西夏(1038年-1227年),國號大夏、邦泥定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戰況大致上取得優勢,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大致上維持著和平關係。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盛極一時的西夏文明緣何被蒙古滅國後消失的無蹤無跡

青綠色部分為1111年西夏疆域,其東南即為宋朝。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鐵鷂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盛極一時的西夏文明緣何被蒙古滅國後消失的無蹤無跡

蒙古滅西夏路線圖。

蒙古滅西夏之戰,又稱蒙夏戰爭,為蒙古帝國擴張中的一場戰爭。戰爭分為三個階段:蒙古首次侵西夏、西夏短暫臣服蒙古和蒙古再度入侵西夏。最後以西夏滅亡告終。

西夏與一北方遊牧民族克烈部非常友好。但是統領乞顏部的鐵木真於1203年滅了克烈部,使西夏失去了一部分蒙夏間的屏障。1205年,成吉思汗正式入侵西夏,發動第一次徵夏戰並洗劫了西夏邊疆的一些城鎮。

1206年,蒙古帝國正式成立。成吉思汗為了消滅和蒙古有著三代不共戴天之仇的——金朝,必須孤立金朝。而孤立金朝的方法就是消滅掉夏金聯盟,因此成吉思汗決定先消滅西夏。1207年成吉思汗發動第二次徵夏戰,進攻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但因西夏軍隊的抗擊而以失敗告終。1209年,蒙古成功佔領了高昌回鶻,這亦使西夏的河西地區失去蒙夏間的屏障。後來蒙古第三次徵夏,由河西地區開始入侵,攻擊斡羅孩。西夏太子李承禎戰敗而逃,其大將高逸被俘後被殺。蒙古後來又拿下斡羅孩城,逼近克夷門——都城中興府的最終防線。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實行伏擊計劃,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因此,都城中興府為蒙古軍隊所包圍,且夏襄宗求救無門。最後,襄宗唯有給予蒙古大量賠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蒙古才接納其求和。

蒙古西夏結盟

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後,唯有攻擊其原本的盟友——金朝。而這一連串的戰爭持續了逾十年,並大大的削弱了金夏的國力。而因此,西夏的人民亦因勞役導致生活困苦,國家的經濟和生產力亦因勞役而大受影響。軍隊也因長期征戰而十分積弱,且官場政治十分黑暗和腐敗。夏襄宗本人更加昏庸無能,沉醉於酒色之中。而因此,宗室齊王李遵頊得於1211年 成功發動宮廷政變並奪權,為西夏神宗。但夏神宗亦不為一明智之帝,仍繼續攻擊金朝。因此,國家變得非常不穩定,民變四起。


盛極一時的西夏文明緣何被蒙古滅國後消失的無蹤無跡

西夏皇陵的釉陶形建築裝飾。

第四次徵夏戰與西夏的覆亡

1217年,成吉思汗發動第四次徵夏戰,原因為去年西夏拒絕協助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神宗因害怕蒙古大軍,於是逃至靈州 ,卻令太子李德旺留在都城中興府。李德旺唯有遺使求和。

1223年,夏神宗傳位予李德旺,原因為神宗不想成為一位亡國君主。而李德旺就是夏獻宗。經歷了蒙古的入侵,西夏上下才真正明白蒙古的野心,獻宗便決定再次使用"聯金抗蒙"的政策,再度和金朝結盟。而西夏的策略便是藉蒙古大軍西征期間聯合漠北蒙古諸部攻蒙。可惜正在駐守蒙古的大將孛魯發現了西夏的陰謀,便於1224年立刻自東西攻擊西夏,併成功拿下西夏的銀州,更加捕獲西夏大將塔海。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歸來後便立刻入侵西夏沙洲。西夏只好求和並答應蒙古的要求。

1226年,成吉思汗再度攻擊西夏,原因為西夏違反了和約。這次戰爭最終滅掉西夏。領有主力軍的成吉思汗首先拿下兀剌孩城以西的黑水城,後來又擊敗位於賀蘭山的西夏大將阿沙敢不,最後才到達渾垂山。另一方面,蒙古大將阿答赤率另一支軍隊先後拿下甘州、沙州和肅州等要塞。雖然途中遇到西夏大將和典也怯律的抵抗,但大致上蒙古的進攻也是順利的。看著蒙古的步步進迫,獻宗因此過度憂慮而死,而帝位只好傳給侄子南平王李,而李就是夏末帝,亦即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1226年8月,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成功佔領應理、夏州等地,並決定圍攻靈州。西夏將領嵬名令公帶領援軍協助抗敵,但最後仍然失敗無法抵抗蒙古的入侵,自己更是戰敗身亡。而後,蒙古大軍十分順利地攻佔積石州、西寧等地。直到此時,蒙古大軍只差西夏最後領土——都城中興府仍未失陷。

1227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古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拖雷最後遵從成吉思汗的遺願殺掉末帝,蒙古大軍隨即於西夏都城中興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築皆被破壞、毀滅。屠城最後因察罕的勸諫而告結束。


盛極一時的西夏文明緣何被蒙古滅國後消失的無蹤無跡

西夏皇室陵墓模型。

蒙古帝國消滅西夏使金朝失去最後的盟友之餘,亦使金朝失去西北一屏障,導致金朝後來的滅亡命運。而蒙古亦因此能夠進一步入侵中原,奠定日後侵略南宋的根基。經此一役,繁盛一時的西夏王朝推出了歷史舞臺,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除了那些殘破不堪的王陵遺址,不見任何蹤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