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本人於2019年9月份在信陽市紅星美凱龍商場的顧家定製店購買了價值三萬三千元的商品,其中包括衣櫃、櫥櫃、廚房煙機灶具、相關五金配件等。



其中衣櫃及櫥櫃於2019年10月開始安裝,安裝後驗收發現破損地方多達十多處,同時主臥衣櫃和陽臺櫃沒有按照圖紙要求來做,期間與信陽顧家家居多次協商,對方態度避重就輕,同時找出多種理由對破損問題進行辯解,後在紅星美凱龍商場的協調下達成賠償和解,但對於此消費事件暴露商家的態度是非常不積極的,同時安裝質量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之後在顧家家居門店購買的產品使用過程中又陸續發現煙機灶具持續出現問題,比如燃氣灶正常燃燒火焰後打火針持續打電、燃氣灶使用過程中火焰突然報警熄滅、燃氣灶正常使用但是報警器持續報警等,抽菸機在有止回閥狀態時會反流別家炒菜的味道、抽菸機的倒油槽不接油等問題,因為疫情原因,我於2020年3月20日等商家復工後向顧家家居售後經理反映,一直拖到2020年3月28日派第一位師傅到我家核查情況但問題仍然沒有找到,2020年3月30日又派第二位所謂總部派過來的技術人員到我家核查情況,然後信心滿滿的稱需要更換配件即可解決,2020年4月1日配件到達並安裝,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並且商家並未承諾接下來事情處理的明確態度和方案。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同時期間本人發現信陽顧家家居有欺詐和誤導消費者的問題,理由如下:
1、顧家定製和顧家電器是兩個不同廠商,沒有任何隸屬關係,但是在同一個門店銷售,且共用一個門店的招牌,沒有很明顯的將兩者區別開。



2、本人在顧家家居購買的煙機灶具右上角能效等級上標出生產廠家是廣東顧家電器有限公司,而電器左下角又明顯的標出顧家家居四個字,無論從字體、字形、設計感上均與顧家家居定製的標識一樣。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3、經過在商標網站上查詢,以及撥打400顧家家居官方客服諮詢,杭州顧家家居和廣東顧家電器有限公司為兩個不同的企業。杭州顧家家居官方表示從未授權、生產、銷售過任何有顧家家居標識的電器。顧家家居來自大信陽網00:0004:254、在撥打廣東顧家電器400客服電話時,對方解釋與顧家家居同屬一個企業,但是是兩個不同的子公司,業務不同售後電話也不同,由此證明銷售人員介紹時肯定也會按照廠家的解釋向消費者介紹。顧家電器來自大信陽網00:0005:265、據信陽顧家家居售後張經理稱店內銷售的顧家電器為浙江嵊州工廠生產,同時店內標牌也顯示生產地浙江嵊州。但撥打廣東顧家電器有限公司客服稱其公司只在廣東中山設有生產廠,一臺機器但是生產廠家標註的自相矛盾。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關於對信陽紅星美凱龍商場“顧家家居”相關質量問題投訴及說明


本人覺得以上五點特別容易誤導消費者認為這是同一個顧家品牌。附: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規定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採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誇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個別消費者應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以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認定消費欺詐行為並不要求消費者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經營者是否具有實施欺詐行為的主觀方面雖然法律、法規並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必須具有主觀故意,但從文義上理解,欺詐就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欺詐”二字本身已經揭示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所以,在下列6種情形下,經營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就屬於欺詐: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或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