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有货才是职场致胜之道!

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

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 333 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 66、72 页


苏秦从鬼谷子那里毕业后,信心满满,通过一番筛选,他选中了秦国,决定到秦国去应聘,大展宏图。

这和我们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样的心理,做好精美的简历,投递给心仪的企业,然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展拳脚。

最后,却没有收到企业的offer,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便有些心灰意懒了。

苏秦到了秦国,实地考察了秦国的国情,从战略区位优势(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到战略储备优势(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再到领导和人民意志(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得出了秦国“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战略目标。想要追随秦王,帮助秦国实现“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愿望。

然而,秦(惠)王却婉言拒绝了,客气地感谢苏秦不远万里来指导工作,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说。

苏秦不服输,后来又继续游说了秦王十次。屡败屡试,屡试屡败。

盘缠用尽了,没地方住,没饭吃,没办法,只好离开秦国,去了燕国。

最终入职成功,挂六国相印,功成名就,名震天下。

肚子里有货才是职场致胜之道!


从苏秦说秦与去秦,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人才最辉煌璀璨的时代,便是春秋战国,在这短短的几百年间,中国涌现出了以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鬼谷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而百花齐放。

一定是某种程度的改变,才带来了这样文化壮丽的时代。

首先,官学的式微与私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其学术和教育,都在政府体系下。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农工商、祭祀、礼仪典礼等的都在官方操作下。普通阶层是根本无缘接触到的。在广泛的民间,没有学校、没有老师、没有教育,平民阶层只有简单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教育,所谓的教化。

这种局面,随着西周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被诸侯国削弱而有了松动。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实现分封制度,最高级别是中央的周天子,其次诸侯、其次大夫,世袭罔替,有 “世卿世禄”之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现诸侯朝贡。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开始注重自身利益,不在唯周天子马首是瞻,开始谋取领地和物权的最大化。斗争日益激烈。带来了士的繁荣发展。

士,一部分源于被削弱或消灭的诸侯没落贵族;一部分源自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向上发展,一部分源于奴隶之中。

士的崛起,助推了私学的兴起。

众所周知,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其中的部分没落教育家,开始与来自各个阶层的士进行交融,兴起了私学风潮。

孔子的有教无类,72高徒;鬼谷子门下的苏秦、张义、韩非子、李斯等等高徒;墨子一派的发展壮大……

西周(东周)私学,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华夏文明的璀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秦,作为源于小农阶层的一名士,便也是得益于私学的兴起。

同样的墨子,作为从手工业从业者转变为开宗立派的大宗师,也是得益于私学(孔子)的哺育。

由此可见,学而优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今天的教育,比之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资源、环境不可谓不是一流,但却鲜有划时代的大师级人物出现,又是什么原因呢?

官学与私学,如何相互协调,依旧是当下我们需要思索的教育问题。


肚子里有货才是职场致胜之道!


回到职场,一家公司要发展壮大,公司教育不可少。

虽然招聘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但这远远不够。他们在学生时代学到的东西,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挑战,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学生时代,只是养成了学习的惯性,打牢了学习的基础。

这其中,公司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华为是一家。

从2012年开始,华为对新员工入职培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了“721”法则的员工教育(培训)。所谓“721“法则,是指员工70%的能力提升来自于实践,20%来自于导师的帮助,10%来自于课堂的学习。

8年时间,这一教育制度,为华为成为世界级的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为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新手,最重要的依旧还是学习。

在学校,学分是你的绩效考核。

在公司,业绩是你的绩效考核。

不管是学分还是业绩,都离不开学习二字。

融入公司教育氛围中去学习,跟着老员工学习,跟着培训专家学习,通过实战总结学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优越的绩效。

肚子里有货才是职场致胜之道!


肚子里有货,你就永远都不会饿死。

肚子里有货,就是走遍天下都会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

肚子里有货,才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障。

而成功,它的衡量的标准,未必是金钱、身份与地位,更大程度上,是师道庄严,是在学习中得到巨大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是在智慧的传承中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