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在大唐,宰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作為百官之首,宰相無疑比普通官員享有更高的待遇,無論是俸祿還是安全問題上。

但在唐憲宗時期,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活生生割了腦袋。唐憲宗震驚之餘立即下令,取消早朝,並召集相關大臣處理此事。

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刺客在刺殺成功後並未馬上離去,他竟然又連砍御史中丞裴度三刀,直到裴度滾落路邊水溝,認為已死,才速速離去。

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兩位重臣一死一傷,長安城內一下流言四起,居民們惶惶不安,唐憲宗不得不下令封鎖整個長安城,以便抓住刺客。

眾所周知,像這種案件,目擊證人的證詞是相當重要。

而這位目擊證人我們相當熟悉,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當時剛好在武元衡後面,因為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慘狀,又惋惜武元衡英才早逝,他立刻上奏,請求捉拿刺客。

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按照道理,宰相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另一位重臣昏迷不醒,朝廷沒有理由不追查兇手。

但當時,朝廷上除了白居易,滿朝大臣沒有一人上奏捉拿兇手。

看起來很荒唐是不是?宰相在大庭廣眾之下死無全屍,朝廷裡卻一片沉默。

事出必有因,當時的大唐並不安穩,淮西的平亂已經開始了一年多,卻毫無進展。朝廷上對此分成了兩派,即主站派和主和派。而武元衡和裴度則是堅定的主站派,對方能在天子眼下刺殺,那肯定是有備而來,誰都不想惹來殺身之禍。

雖然唐憲宗不喜歡白居易,但滿朝文武的沉默無疑激怒了這位天子。他力挺淮西平亂,支持者卻寥寥無幾,眼下主站派的主要人物死於非命,暴怒的天子下令徹查此事。

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天子下令,長安城內各路人馬開始行動起來。而負責查辦此案的官員很快就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地方,除了白居易和唐憲宗,竟無一人對此案有過議論。因此,辦事效率異常低下,甚至一拖再拖。

原因很複雜,除了主站和主和兩派之爭,還有另一方勢力希望淮西的戰事不要結束,這樣他們才能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再加上人人自危,竟形成了宰相被殺,卻毫無動靜的局面。

雖有白居易竭力請願,但唐憲宗還是因為文武百官的阻攔而困擾。直到兵部侍郎哭著對唐憲宗說:“自古以來,沒有宰相當街遇害卻抓不到兇手,這是恥辱啊。”

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與此同時,受傷初醒的裴度也請願徹查此事,這促使唐憲宗下定決心,並提拔裴度作為宰相,讓他全權負責淮西的平亂。

到了事發的第四天,有人上奏一名名叫張晏的官吏與刺客的身形極度相似。而經過審問,張晏也承認了自己受成德的節度使王承宗委託,對拒絕接受賄賂的武元衡和裴度進行了刺殺。

按照道理來說,王承宗才是罪魁禍首,但因為長安連日的警戒,已經人心惶惶,唐憲宗不得以把張晏當做兇手斬首,以平定民心。

在長安城內被當街刺殺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無人請願徹查


一切似乎塵埃落定,但唐憲宗暫時對王承宗毫無辦法。從安史之亂後,唐朝收到了空前的打擊,國力已經不支持唐憲宗進行多戰線的討伐。而後不久,與淮西毗鄰的平盧淄青節度使麾下有一小官投降,向唐憲宗告知了真正的真相。

原來早在一年前,節度使李師道害怕淮西被攻陷後唇亡齒寒,便計劃刺殺主戰派的武元衡和裴度。

此刻擺在唐憲宗面前的難題又多了一道,但收復淮西,討伐李師道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