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我的複合收益是25%,比巴菲特還高3%

寫了這這段時間的文章,基本上做到了,日更。

今天也是趕巧,突發奇想的準備寫一期與財富有關的話題,和股市人性沒什麼關係的話題。

不涉及政治,不涉及觀點,只是單純的談談我的看法。

事件起因:

  • 3月最後一天,我看到一則新聞,2020年註銷營業執照的人數,逐漸增多。
  • 河南一家經營滿十年的大型商超,停業關門,遣散員工
  • 關於捐款10年後,被捐款人退還,並且還有利息,本想興陽光之事,寫了一篇文章來傳達好事和良心,結果被500多個人盯上,只有10個是真缺錢。
  • 中國很多製造型企業正在逐步的把工廠搬到美國,東南亞,理由很簡單,中國稅收太高了。
  • 真正的富人購物視頻,今日購物滿500萬送勞力士一塊,一個商場一天的營業額能到5個億

首先談一談,我看了一個視頻5個億的視頻感想。

第一感覺就是震驚,接著就是害怕,再接著就是懊悔,最後是羨慕。

這四個詞代表了一個人的一生。

不要吃驚,聽我侃侃道來。

第一個是震驚:

先不要說5個億這種事情了,VIP消費通道日均消費50萬還要排隊結賬這事你們怎麼看?

一塊手錶正常的都是在50萬左右,什麼定製款還有1500萬的手錶。

最便宜的牛肉是4856元一公斤。

當然也賣口香糖,200元一包,一包5片的那種。

車庫的車子是兩極分化,20萬以下的家庭代步車和80萬以上新能不錯的車,至於中間價格的車輛很少出現,對應著來上班的員工和來購物的客人。

似乎種種的商品背後和現象都在訴說著這個世界的不同。

金錢什麼時候變成了一種數字遊戲。

特別還是用萬來做單位?

真的很震驚。

不出去走走,真的不知道世界什麼樣子,我在想,這個5億流水一天的商超,會不會關門,遣散員工。然後我去查了一下這種專業奢侈品商超,倒閉率,我找了好久沒有找到,也許我的信息搜索能力太差了。


第二個的感覺就是害怕了。

這種感覺的建立是在對自己自信的人身上才會出現的,特別是奮鬥者。也就是自詡在事業上升期的一類人。

這一類人,多半當下已經有車子或者房子了。

這類人多半會關心,這個月賺了多少錢,今年存了多少錢。

並且無條件的踐行且堅信,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過上好日子,變成有錢人,出人頭地******

這類人是強有力的生產者,向他們致敬。

但是我害怕了。

這種感覺,就像一隻在井底的青蛙,雖然他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跳出這口深井,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和井口不一樣的景色。

先不要分析會怎麼樣。

我直接告訴你們一個心理學的結果。

當人觸碰到他們認知之外的東西的時候,會本能的退縮到自己心裡安全的地方。

我還好,我不是害怕外界的景色亮瞎了我的眼睛。

我害怕的是,我竟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特別是拍到上海十里洋場,奔馳100多萬的車接送服務。

瞬間對自己目前取得的成就感覺很害怕。

並不是說通過自己的努力成果比如有房有車不好,也不是說別人買車如買菜一樣更好。

而是看到了自己的短板,突然很害怕。

也許在一座2線城市,讀書學習,工作努力或者創業努力,讓自己有房有車了。

但是將問題放大化或者位置化,就會產生很多是思考。

你在2線城市過的還不錯,但是在上海和北京真的只是平民。

你的知識儲備在2線城市算得上中等偏上,但是你去北京和上海,也許有一個外國公司的機會擺在你的面前,也許這個機會會改變你的命運。

但是門檻你也許都不夠。

對方公司希望找一個英語溝通無障礙的人和中國分公司一起成長

比如現在的金融證券開放,華爾街巨頭紛紛在中國擴張。

一想到這種定位是在2線城市努力賺錢,爭取在3年後再買一套房。

位置化,就是一種值得尊重缺可悲的夢想,更加不用說買不起房夢想。

多少人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了上限。

也許目標是一個月賺3萬元,在哪裡都非常可以了。

但是在有些人的眼中,只是零花錢。

所以,在我看來,目標要改。

要把目標拆分。

假定在一個行業工作10年,存款1000萬。

常人的想法都是一年100萬,平均分配了。

這種平均分配的思路,說真的,害苦了多少奮鬥者。


第十一章:我的複合收益是25%,比巴菲特還高3%

工資不應該是平均的,收入不應該是平均的。

從一開始要奮鬥的是基本開支和花銷,假設是10000元。(這個是必達目標)

接著賺取的是儲備和風險開支,假設是10000元。(這個還是必達目標)

再接著就是意外收入,假設是10000元。(這個很多人都沒有)

最後還有知識,資源,感悟,眼光等存儲。(這個有的都是長期的富豪)

他們很多人會把收入目標直接定成30000元(假定有10000元的能力到50000元左右的能力浮動)

絕大多數的的人當賺到了20000元的時候,基本會,一定會有在思想上的鬆懈。

比如泡個溫泉放鬆下,比如去酒吧或者KTV放鬆下,比如意外的吃個大餐。

幹這些事再有收入的時候,肯定不是壞事。

但是很多事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意料之外的事情,特別是以放鬆為目的娛樂,特別會,一定能打亂一個人的目標和部署。

比如準備週六帶家人一起去看櫻花,結果週五晚上和同事唱歌喝酒,第二天起不來。

比如準備週日上午準備去圖書館溫習一下,自己準備要考的司法考試,結果因為週日早上突然覺得太累了,再眯一會而睡到了10點鐘,接下來就是娛樂和放鬆的決堤。

我害怕自己過的平庸,但是卻不接受自己這樣的假努力和自我設限。

本質上自我設限和自我找藉口,自我找理由一樣,都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弱勢文化”,甚至有點愚昧。

我師傅說一一句話:社會人身上有“貪,愚,弱,私”

牛叉的人都是能夠剋制,所以才變成牛人的。

第三個感覺就是懊悔

這種感覺很是奇妙,明明十里洋場和我們現在沒有關係,但是總會覺得自己遲早有一天也會過成這樣。

但是呢。

往往結合實際情況,總會發現自己在虛度光陰,哪怕是賺了點錢,也會覺得過去的自己無能,甚至會覺得現在的自己是一個廢物。

這種變態的想法,總是會像興奮劑一樣,給奮鬥者一種我不努力,誰努力的感覺。

還特別懊悔自己以前努力不夠,是因為自己以前的努力不夠才造成了自己今天的困頓——買50萬的手錶想買就買。

當然這種從一開始就錯誤的想法,有的時候會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父母,同事,社會,行業,從一開始的鬱悶,到鄙夷,再到責怪,最後辱罵甚至生死相逼。

越學習,越發現人的心理真是好玩,越琢磨,越是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比如搞錢,比如家庭和睦。

我在這裡講一句,與其懊悔過去,還不如專攻當下。

如果懊悔能有用,蘇聯能解體嗎?

第四個感覺就是羨慕

我非常好奇,有沒有人會看到好吃的,營養的,會不動心。

還是有的,死了的,活著的,要不沒心了,要不就是習慣了。

男孩子看到超級帥的車子,會不想要嗎?

還是有的,家裡有幾輛的,不怎麼想要。

習慣是多麼好的一種品質。

我們都知道200萬的豪車,做起來會比較舒服,開著有面子,在報紙,新聞,視頻上經常能看到,但是這種東西很少能激發一個人的羨慕感覺。

因為遙遠的東西不切實際。

但是2個人為你服務,為你打開車門,然你試駕的時候,沒錢的人,多半是自卑,多半是羨慕。

試駕結束後,多半是自豪,多半是平靜。

自豪的回去可以和周邊的人聊天了,有吹噓的成本了。

平靜的內心一定是波瀾起伏,無可言表。

馬雲在1998年創立阿里巴巴之前,人家去過美國,見過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回來後才有了讓天下人沒有難做的生意。

可以看到,人家的夢想一開始也是做好一個翻譯社,賺點錢,想家戶口也是不錯,順便有個理想去衝刺一下。

但是後面見過世界了,人就不一樣了。

所以還是有錢好,有錢 了選擇就多了,不是因為有錢才選擇多,而是見世面過後有了選擇,慢慢的才變有錢。

所以我這裡重點要說一下,人一定要多多的見見世面,出去走走,最好就是去世界前幾去。

剩餘的幾個事件的看法,就留著下次什麼時候有空再寫了。

最後講一下我自己最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很多人很多家族基本上100年治好一次,有些人,或者某些家族還沒有治,就已經在這個世界徹底的消失 了。

所以國內外都在講家族傳承這件事,我認為,文化保留和傳承,中國世界第一。

但是財富傳承,中國很多家族還是初級階段。也許他們還在教導孩子,資本主義是壞的,資本主義的天性是剝削和壓榨,錢是不重要的,你只要讀好書,做好人就可以了,錢是你長大了才要考慮的事情。

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有正確的——金錢觀。

在我看來價值觀和金錢觀地位可以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