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借問酒香何處有

——懷念我的老父親

老爸以前最愛喝酒,尤其愛喝金壇老家的封缸酒。

話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率兵打仗,駐紮在金壇顧龍山時,偶然飲得此封缸酒,讚賞其“醇稠如蜜,芬芳馥郁,真可謂酒中之王也!”朱元璋班師回朝後,對封缸酒真是戀戀不忘,欽定為貢酒。至此,金壇封缸酒作為“朝廷貢酒”的淵源被定格在了明朝。

我對老爸的回憶卻永遠定格在了2020庚子年初。“酒缸”是老媽給他起的綽號,因為年輕時的老爸喝酒常常是千杯不醉,瓶裝的酒,根本就不夠他喝,老媽乾脆買上好幾口大酒缸,買現成的金壇封缸酒回來,喝完後,再請釀酒師傅上門製作。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01

早在秦時,每年農曆霜降至次年立春,金壇民間即有師傅走村串巷以糯米釀酒。釀酒師使用專門的器具,經淘洗、蒸熟、淋淨,加入草藥為糖化發酵劑,發酵後製成酒,民間俗稱“米酒”。人們再在米酒內加入適量白酒,再封缸發酵,故名"封缸酒"。

滄海桑田,此後數百年間,釀製技藝逐漸成熟。清光緒年間,金壇城北白塔萬德隆萬家油坊兼營釀造封缸酒。民國年間,金壇城內開設的醬醋作坊和糟坊都兼營釀酒,其中尤以位於司馬坊的信孚糟坊,和開設在北門的怡盛糟坊較有名。解放後公私合營,成立了金壇酒廠,專門釀製封缸酒。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02

我的大姑媽家就在金壇酒廠旁邊,真是近在咫尺,酒香長年累月地薰陶著他們家。大表姐是老高中生,文化最高,在酒廠擔任技術員,“近水樓臺先得酒”。每年過春節,廠裡發年貨時,大表姐總領回好幾缸封缸酒,另外三個表哥也都愛喝封缸酒,大姑父更是個“大酒鬼”,有個肉乎乎的酒糟鼻子,身體卻是棒棒的,大姑姑說他,是常喝封缸酒的緣故。

每年初三,我們全家都要去大姑姑家拜年。80年代,儘管家家還很窮,但聰明勤勞的大姑姑總會燒上一桌子的好菜款待老爸,尤其是每桌必有一道用封缸酒紅燒出來的大鰱魚,意為“年年有餘”,放在客堂的主桌上,其他親朋好友只能在次桌上吃,菜就遜色多了,但每桌上的封缸酒也是一樣多,暢飲無限,不醉不歸。

嗜酒如命的老爸和大姑父常常是“對影成三人”,他們兩個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有一個小人影就是10歲的我,負責給他們不停地倒酒,不停地偷吃各種各樣美味的菜。因為他們倆只顧喝酒,聊聊三海經,哪有空去吃菜呀?他們越喝越開心,天南海北,從中午可以一直喝到黃昏,講了數不清的有趣酒話,天南海北,無奇不有。小時候的我,許是跟老爸的“酒班”太多,聽得太多的酒故事,現在才會寫寫小說吧?這酒怎麼會這麼好喝呢?好奇心鬼使神差地驅使著我,乘他們不注意,我偷偷喝了兩口封缸酒,啊!那個醇香甘甜的封缸酒味,永遠留在了我童年的腦海裡。

“酒缸”老爸發現我偷喝了酒,醉眼朦朧地罵道“你個小饞貓,怎麼偷喝酒?酒是大人喝的,小丫頭碰不得的!”揚起手準備打我,以示警告。

旁邊桌上在酒廠做技術員的大表姐趕緊跑來,袒護著我說:“舅舅別生氣,封缸酒是‘液體蛋糕’,營養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面包’之稱的啤酒和營養豐富的葡萄酒,平平身體瘦弱,少喝兩口,還能滋補強身,扶正祛邪呢!”

原來封缸酒有這麼多學問和功效呀?我又好奇地纏著表姐問這問那,表姐耐心地一一告之我:原來,封缸酒是黃酒的一個門類,與浙江紹興酒、福建沉缸酒三者齊名,為“中國黃酒三傑”。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經淘洗、蒸熟、淋淨,加入甜酒藥為糖化發酵劑,在糖分達到一定要求時,再摻入50度小曲酒,立即封缸,經較長時間養醅後,再壓榨、陳釀,成為成品。如此一來,其色澤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久藏不濁,醇稠如蜜,馥郁芳香。封缸酒含多類糖分、各種氨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豐富。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03

當時,金壇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每次出國訪問和講學,鄉情難捨,總愛攜帶家鄉封缸酒作饋贈朋友的禮品。上世紀70年代,原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喜愛喝金壇封缸酒,一時成為美談。建國35週年時,中央軍委曾指令金壇特供2000瓶封缸酒,用於國慶招待會。所以,金壇封缸酒不僅具有深厚的民間基礎和地方品牌特色,而且享有頗高的美譽度。

記得那時,老爸回老家金壇探完親,休完假,回湖南地質勘探隊工作時,總要帶上二三十瓶封缸酒送他的同事、朋友們。地質勘探隊隊員爬山鑽洞,勘探找礦很辛苦,最佳解乏的辦法就是喝上幾口老酒,高歌幾曲,提提精神。為此,老爸帶去湖南送同事的封缸酒遠遠不夠,還叫老媽不時地給他郵寄幾瓶。

長途郵遞,酒瓶怕摔,老媽就想出一個好辦法:把用過的塑料油菜籽油桶清洗乾淨,晾乾後,再裝"封缸酒",往往一桶酒就是十幾斤,再帶著我們去郵局打包郵寄。

開始時,郵局的人不肯郵寄,說酒是危險品。老媽人緣好,她央求經常送信到我們村的老王幫忙,還悄悄塞了一瓶酒給他,說是自家釀的米酒,老王心領神會,親自幫忙,一層層打包,才郵寄成功。自此後,郵局的人都認識我們一家了,每次我們去寄封缸酒,郵局的老王笑笑地說:“怎麼?又給你們家“酒缸”老段寄米酒?”老媽趕緊笑笑地送上一瓶早就準備好的封缸酒說:“老王幫幫忙,又來麻煩你啦,這是去年的陳封缸,嚐嚐味道吧!”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04

大哥16歲時,從湖南迴江蘇老家參加高考,湖南、江蘇教學質量相差很多,在湖南,他是學霸班長,回江蘇高考,竟然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自尊心很強的大哥,苦悶異常,他不想再參加當時的高復班,給父母和大家庭增加負擔。他喝了幾瓶封缸酒後,跟老媽鬧著要去當兵,自己闖天下,但老爸卻關照過,要他好好複習,明年再考大學。

老爸護犢情深,他不願唯一的兒子去當兵吃苦,走他老兵的艱辛之路。但性格倔強的大哥非要去當兵,悄悄磨著老媽去找徵兵的幹部報名,多報了一歲才夠上年齡,如願以償地去部隊當了兵。

可是,老爸春節回金壇老家探親時,發現大哥沒聽他的話,好好複習迎考,做大學生,而是子承父業去當兵吃苦,當時在老家就大發雷霆,一氣喝光了幾乎一缸封缸酒,掀翻了桌子,哭了!老媽在旁邊無聲地抹眼淚。

11歲的我第一次看見老爸的眼淚,嚇壞了!我抱著老爸的手臂,拼命搖晃著,邊哭邊說:“爸爸不生氣,大哥是為了讓我們能好好讀書才去當兵的,我們一定用功讀書,考上大學!”

第二年,大哥光榮地就考取了軍校,男兒自強自立,在北京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春節在老家,老爸從湖南趕回來,老媽開了塵封多年的狀元封缸酒,一家人喝光了滿滿一大缸封缸酒,老酒一杯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哥去北京時,帶了很多家鄉金壇封缸酒去送他的戰友,酒,當然是故鄉的醇。

記憶中,我們老家的老酒缸常常是空了又滿,滿了又空,綿綿的酒香可是一年到頭源源不斷的。


悼念我的父親


今天,你駕鶴西上

是否,輾轉蘇湘

是否吸著捲菸

劃一根根火,反覆

照亮前程

令兒孫前行放下憂傷


煙火明滅

時常照見

你挺且直的脊樑

如山壁立

傳晚輩兩袖清風

度一切苦厄夢佑慈航


病榻猶見你的韌強

仙去一剎那,忽降大雪

我分明聽見

雪松斷裂的慷慨,如此決絕

令長子痛徹幾欲斷腸

倒吸一口口冷,淒涼,彷徨


不諳老帥贊松的五言

卻似熟稔大家詠竹的貞祥

以一生力行

讓我輩效仿,雖低

不著泥,依舊與天齊的豪放


待紅日,我舉酒西崗

與你長敘,多年父子如兄弟

如燕趙漫天大雪

如吳越凜冽北風

洋洋灑酒

覆蓋,橫掃皚皚一切悲愴


(作者兄長段鉅祥聞父親病逝,泣作於首都機場候機室,其夜風雪大作。)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05

以前的老爸,常常是酒後詩性大發,紅彤彤的臉,像是關公,亮開嗓門唱上一段《今日痛飲慶功酒》,或是即興揮毫,叫上我們兄妹在一旁觀看學習,寫下龍飛鳳舞的毛筆字,好幾次,他不勝酒力,一醉就醉臥家門口,老媽一邊炒菜,一邊橫眉怒目地嗔怪他:“你個老酒缸,還喝?還喝呀!!”

如今,80歲的老爸像個千年的老醉翁,抱著一罈心愛的陳年金壇封缸酒,駕鶴西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77歲老媽孤孤單單地守著一桌子下酒菜,顫巍巍地一遍遍給他生前最愛的老酒杯倒酒,眼淚汪汪地絮叨:“你個老酒缸,你喝?你喝呀!”

我站立桌邊,淚流滿面,像兒時那樣眼巴巴地看著桌子,等老爸醉後寫龍飛鳳舞的毛筆字,耳邊彷彿聽見老爸的字正腔圓的京劇《打虎上山》:“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躊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把熱血寫春秋!”

疫情仍未盡,故鄉可無恙?隔離不隔心,無情卻有情。

清明將至,很想念天堂的“酒缸”老父親。借問酒香何處有,唯有金壇封缸酒……

借問酒香何處有——懷念我的老父親

END


作者:居平,原名段巨平,江蘇金壇人,記者作家,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上海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著有《大智無謀》《三水》《點點滴滴》《外灘人生》《失眠諮詢》《留住鄉愁:阮儀三護城之路口述實錄》《爸爸在左 媽媽在右》等多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