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是不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渐渐地长大,家中开始出现了一个小“神笔马良”。别说白纸书本了,只要给孩子一支笔,他就能在衣服、茶几、墙壁、床单上创作。

一开始还是点点画画,到后来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大面积“即兴涂鸦”,有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创作取名,激动地拉着爸爸妈妈讲解。

家长会不会都有这样的想法:想说是孩子的创造能力的体现,但是有的时候看着家里乱七八糟的样子,真的糟心?想带孩子去培训班让他们“发泄发泄”,可是又不希望孩子成为美术家,有必要报班吗?都说艺术启蒙对于孩子的情商发展好,但是孩子还小,需要这么早就开始吗?

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其实,宝宝会喜欢“乱涂乱画”,其实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家长们不必过分烦恼。

从生理学来说,根据经典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丽·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敏感期理论,在某个特定敏感期出现的时候,孩子在这个方面有特别强烈的表现,类似特别爱说话了,喜欢咬东西,只吃一种口味的东西,对红色特别的执念等等。

而绘画就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Movement Sensitive Period)的重要表现。这个敏感期分成了两个阶段。从出生到2.5岁为第一阶段,孩子会做一些基础的躯干运动,类似爬行、站立、自己走路。

渐渐地,通过不断地重复和训练,他们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越来越好,这时候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一般发生在2.5-4.5岁时)。

这个时候的宝宝会对于动作有更精准的拿捏,他们会开始用双手握东西,喜欢拿着东西不放手,这么做能够给他们提供很好地掌握感和愉悦感。也就是在这时候,如果给他们画笔,孩子就会自然地开始展现自己“涂鸦”能力。

这是一项本能性的行为,而且对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黄进博士表示,“儿童涂鸦的心理分析,任何一个发展正常的幼儿,只要拥有“作画”的条件,都会作出各种形态的涂鸦。”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绘画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业内所谓的“绘画疗法”,就是利用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特别是针对语言能力还没有发现完善的幼儿,通过观察他们的画,可以窥探儿童的心理诉求和情绪表达。

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绘画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好处。

1. 提高学习能力:行为学中将学习模式分为了视觉、听觉、触觉,培养绘画能力,可以很好地连结感觉和思想,对于以视觉和触觉为主导学习模式的孩子,绘画可以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打基础

2. 锻炼大脑:孩子在绘画的动手行为中培养的对于色彩、空间等感官的认知,也能很好地刺激左右脑发育,双管齐下。

3. 感情稳定:汶川地震之后的心理疏导活动,针对孩子使用的最多的就是绘画自由的表达和抒发,用画笔的方式宣泄情感。绘画能够给孩子情感一个新的出口,有着稳定情绪的作用。

4. 培养创造力:绘画的时候孩子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来表现出自己的想法。绘画之于孩子,甚至大人而言,是一种情商的锻炼,对于洞察力、专注力、表达能力都是一种发展。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Viktor Lowenfeld )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将儿童绘画发展分成了6大阶段,我们也可以按照这种划分,因材施教,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涂鸦期(2-4岁)

根据刚刚提到的“运动敏感期”理论,孩子到了这个年龄由于手部肌肉的发展,开始有了“攥”和“抓”的能力。这个时期的画画,会更倾向于没有秩序的涂鸦,随心所欲,哪里都可以是画布。在这种时期,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创作自由,并且提供能够创作的条件。

可以考虑放一下无毒可食用的蜡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同时,除了画画之外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其他的工具,例如剪纸、积木、橡皮泥。当然,为了保持家里的整洁,家长也可以开始引导孩子在特定区域绘画。

前图式期(4~7岁)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会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有象征性的描绘。最典型的就是用圆圈代表人的头,直线代表躯干。

但是孩子所画出来的图形会比较局限于线条和色块。对于孩子的涂鸦行为,家长要积极地鼓励和赞扬。家长也可以开始和孩子一起“欣赏画作”。

让孩子描述自己的画,然后和孩子一起关注细节,积极评价。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特别是让孩子去临摹、按标准画画,这么让注意力就还没有发展完善的孩子丧失兴趣,限制他们的发挥。

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图式期(7~9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创作的画会表现得更有空间感了,他们会用几何线条的图示来表现事物。例如,一些闭合的图形。线条也会更加细腻、有粗有细。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启蒙绘本,引导孩子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寓教于乐地给孩子艺术的启蒙。

写实萌芽阶段(9~11岁)

进入这个时期后,孩子的绘画会开始更加写实,加入了明暗、透视等空间关系,色彩的运用也会更加准确。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孩子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引导孩子用心观察生活,从自然中的汲取对色彩、线条搭配的灵感。

宝宝喜欢“乱涂乱画”?别担心,绘画行为是孩子动作敏感期到了

拟写实阶段(11~15岁)

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画画会更加“逼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艺术风格”,用更丰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自己的认知。家长在这个时期可以多让孩子接触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参观美术馆,或者带孩子参加其他的美术体验课,例如陶泥和音乐剧,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可能性,丰富审美体验。

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绘画中会运用更多理性思维,创造性的发散式思维开始削弱,绘画也开始变得“有模有样”。这是孩子美术专业教育的分水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绘画天赋和兴趣,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更加专业的培训。

罗恩菲尔德也表示,“美术教育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相信宝爸宝妈们也能抓住孩子绘画教育的黄金时间,引领孩子观察生活的美,自由表达心中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