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故事:“羅山的婆娘”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

信陽有句老話叫做“信陽的城牆,羅山的婆娘,息縣的牌坊”,講的是舊時豫南各地不同尋常的風物人情。城牆與牌坊均為建築物,他們之間的並列尚可以從邏輯上解釋清楚,但是婆娘在此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那麼婆娘一詞具有什麼含義,羅山婆娘這句俗語又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城牆的問題。眾所周知,雖然信陽在明清時期的大部分時間為散州,但是城牆的規模和形制都遠遠超出一般府城的規模。按照明代著名文學家何景明《修城記》的記載來看,明代時期的信陽城“高三丈,圍廣千三百五十六丈有七尺”,換算成今天的單位就是高10米,長度約4200米,這些數字的背後得益於明清時期信陽為當時朝廷的重要軍事重地。因此,一段時間以來,掌管軍事和水利的南汝光道(相當於今天的信陽、南陽和駐馬店地區)道臺衙門一直都把辦公機構常駐信陽,而不是汝寧府內。

信陽故事:“羅山的婆娘”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

▲ 1949年第227期《聯合畫報》中的解放前夕信陽城北門照片


牌坊是傳統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熱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息縣素有“七十二牌坊”之稱,據嘉慶年間的《息縣誌》記載,明代時期,“四街四關牌坊,樹其多於林,甲於光郡之四屬”,到了清代中期,牌坊還剩下50座,不過,這些牌坊卻沒有一座能保存到現在。

信陽故事:“羅山的婆娘”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

▲ 嘉慶《息縣誌》中羅列的部分牌坊名稱

至於“羅山的婆娘”之所以受人稱道,一種解釋是因為其多出美女,但本人卻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婆娘一詞古今意義相差甚遠,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卷十四《婦女曰娘》中寫道:“謂婦人之卑賤者,曰幾娘、曰某娘,鄙之曰婆娘。”清代學者張慎儀《蜀方言》也指出,“婆娘”是對婦人的賤稱。當代學者紀國泰在《蜀方言疏證補》一書也認為婆娘多含輕蔑或戲謔的意味,“對未婚女人稱‘婆娘’,其侮辱性尤甚。”


此外,明清小說中大量的用語也應證了這一說法,婆娘明顯是一種蔑稱。如施耐庵的《水滸傳》在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一章中寫道:“一丈青追上去正要下手,山坡上有人大叫那鳥婆娘,趕我哥哥到哪裡去。”這裡的貶義色彩就再明顯不過了。


近日筆者偶然檢閱明人謝肇淛的《五雜俎》一書,發現“羅山的婆娘”這句俗語可能另有來源。在該書卷四中記載道:“九邊如大同,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而婦女之美麗,什物之雅好,皆邊寨之所無者。市稱既久,未經兵火故也。諺稱薊鎮城牆、宣府教場、大同婆娘為三絕雲。”



謝肇淛記載的“薊鎮城牆、宣府教場、大同婆娘”與“信陽的城牆,羅山的婆娘,息縣的牌坊”俗語有某些相似之處,而前者往往可能是後者的原型出處。而當時大同婦女裝扮華麗,這多少反映出了明代中後期社會風氣的改變,而這種即由淳樸轉為浮華的婦女形象,顯然不被一般的士大夫所接受。與謝肇淛同時期的沈德潛在《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四《口外四絕》中也對婆娘做了一番解釋:


山西舊有四絕,俱在石晉所割山後雲中一道中,今呼為口外,蓋盡在居庸關之北也。曰宣府教場,其從十里,橫四十里,每督臣視師,及巡關御史三年大閱,所調山西宣大三鎮將士至,俱不滿一角,蓋宇內無兩;曰蔚州城牆,相傳李克用所築,無論精堅,其甃石光澤可以照面,赫連之統萬城不足道也;曰朔州營房,聞其牆簷外向,行人可以避雨,房為尉遲敬德所建,尉遲本劉武周故將,武周起此地,又尉遲為鄯陽人,朔故鄯陽縣也,理亦有之;曰大同婆娘,大同府為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封國,又納中山王徐達之女為妃,於太宗為僚婿,當時事力繁盛,又在極邊,與燕遼二國鼎峙,故所蓄樂戶較他藩多數倍,今以漸衰落,在花籍者尚二千人,歌舞管絃,晝夜不絕,今京師城內外不隸三院者,大抵皆大同籍中溢出流寓,宋所謂路岐散樂者是也。此四絕在宋世俱棄之契丹,真可痛惜。然蔚州又出佳煤,名水火炭,燒紅置香爐中,不煙不滓,其灰如雪,亦天下稱最。宣府出黃鼠最珍,其肥甘脆美,北味所無。今都下相饋遺皆鹽漬其瘠者以入,徒存其名耳。

信陽故事:“羅山的婆娘”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

▲ 《琵琶記》繡像畫中的樂戶 明萬曆 玩虎軒刻本

按照沈德潛的說法,明朝時期,朱元璋十三子的封地就在大同,他把很多樂戶蓄在了家中。但是後來無力養活這些樂戶的姑娘,任由她們流落民間。很多人就前往北京謀生,有人說明朝私營的教坊司裡大多數的姑娘都是來自大同。“樂戶”是中國古代樂籍管理制度下對樂人的一種稱謂。作為賤民階層的樂戶,在樂籍及相關制度的規範下,長期擔負著傳統音樂文化、戲劇文化傳承發展的重任。


這樣看來,羅山婆娘一詞的來源可能與明代初期山西移民大量外遷有關,據史料記載,明初從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從山西向外地移民18次,前後人數達到100萬以上。這其中有部分人口移民到了羅山縣。這些樂戶是否也隨之遷移而來,她們又與羅山婆娘的來源是否有關係,就有待進一步考證了。( 程思明)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婆娘一詞的含義也不再單純是貶義。因此,也難怪有人會把“信陽的城牆,羅山的婆娘,息縣的牌坊”這句俗語中的婆娘理解成美女或者是賢惠的妻子。但不管怎麼說,這一代表特定歷史時期的俗語,都是我們今天研究豫南地區社會的最有利的口頭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